西泠镜像

吴隐在西泠印社创立时期的重大贡献

2023-05-28

吴隐三十五岁小像

“西泠印社”字样的各种版记

《武林金石记》书影

文/沈慧兴(西泠印社社员)

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吴隐(1867—1922),不仅在书法、篆刻、绘画、诗词等方面均有建树,在西泠印社创立时期的物资准备、建章立制及扩大社团影响等方面,更是领衔社务、热心公益、无私奉献,取得了同时代印人难以企及的历史功绩。吴隐对西泠印社的学术贡献,主要是辑拓出版了大量印谱和印学著作,其数量之多,质量之精,传播之广,影响之大,在中国印学史上十分罕见,充分体现了西泠印社“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的立社宗旨。

领衔社务 热心公益

1904年夏,钱塘丁仁,仁和王褆、叶铭,山阴吴潮等人,聚集西湖孤山蒋果敏祠的人倚楼,集拓印谱,商议成立西泠印社,并驰书告知在上海的吴隐。吴隐即在上海“遥通声闻,以张其事”,并在此后积极参与了印社的创建活动,成为印社中坚人物,故后人论“创社四英”,则多推丁仁、王褆、叶铭、吴隐四人。

1905年春,吴隐与丁仁等人钩摹镌刻丁敬大画像碑,并置于仰贤亭内。同年11月,又与丁仁、王寿祺等八人向杭州府钱塘县正式呈文,申报成立西泠印社。1912年7月,吴隐与王寿祺、叶铭、唐源邺等四人向民国杭县知事呈文,提出保护西泠印社事。1913年4月7日,西泠印社举办“兰亭纪念会”,吴隐组织其事,声播海外。9月,西泠印社召开第一次社员大会,并请吴昌硕任第一任社长。这一系列的社务工作,吴隐都参与其中,进一步确立了他的西泠印社创始人地位。1914年仲夏,吴隐撰《先贤二十八印人像石刻前序》,说明了“二十八印人像石刻”的缘由,介绍了西泠印社创立的过程及展望。一百多年过去了,今天再看西泠印社在国内外的影响,笔者由衷地钦佩吴隐在印社发展战略上的高瞻远瞩、宏伟抱负。

吴隐的爱社之举,还表现在他对印社的倾力支持上。1904年至1914年间,吴隐共向印社捐款490银圆,另印谱31部及书画器物等物。1914年,吴隐与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吴昌硕等同人共同捐资,在印社社址孤山之巅建“隐闲楼”(题襟馆),当时吴隐捐印谱十部,出售所得用于建楼。1915年,吴隐在孤山西泠印社西邻购地建“遯盦”,又在遯盦旁掘地得泉,名“潜泉”。1922年,吴隐与从孙吴善庆请来绍兴州山石工,选址观乐楼旁,筑石室永久保存……以上事实足以说明,吴隐在筹建西泠印社的过程中作用十分重要,其乐善好施、热心公益的风范,值得后人永远铭记。

辑拓印谱 薪传印脉

印谱的辑拓,明清已蔚然成风,清末西方的珂罗版印刷技术传入中国,为印章边款的大量复制提供了可能。通过该技术,可以很方便地将黑红两色印于宣纸或铜版纸上,省时省力,同时减少成本,有利于广泛发行。吴隐所辑拓的印谱就包括原拓、珂罗版两种基本的制谱方法,有的印谱兼而有之。吴隐辑拓先人印作或重印印谱的数量多达38种,都是以先贤旧作或集古印钤拓而成,明清著名印人,可谓收罗殆尽,著名者如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西泠八家”,地方名家如“嘉兴四山”“浙西四家”等,都不遗余力,集拓成谱。这些印谱,为保存明清印学,提供了极丰富的史料。

吴隐辑拓的印谱中,有一部分就是同时代印人的篆刻作品,或同时代人集拓的古印谱。主要有《缶庐印存》《秦汉丁氏印绪》《小飞鸿堂印谱》《徵赏斋古铜印谱》等8种,或为时人所作,或为时人所辑,特别是吴隐为吴昌硕辑拓的印谱5种,版式统一,钤拓精美,为宣传吴昌硕的篆刻艺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印学丛书 功在千秋

吴隐在辑拓大量印谱的同时,还根据印学研究的需要,主持刊印了多种印学丛书,至今被印学理论研究者所使用。

吴隐在振兴印学研究上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编辑刊印了《遯盦印学丛书》。这部印学丛书内容丰富、刊印精良,堪称中国印学史上的集大成者。

1913年,吴隐辑《遯盦金石丛书》,西泠印社聚珍版,木活字排印,分甲、乙两集,收书11种。吴隐还十分关注《印人传》的刊印出版,1910年叶铭撰成《再续印人小传》三卷及补遗一卷,以西泠印社名义印行。吴隐在传刻古籍方面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特别是在印学著作方面,更是不遗余力。

作为清末民初的印学家,吴隐为中国近代印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是值得后人尊敬的。他以诚实稳重的处世、孜孜不倦的学问、精明远见的卓识,在印学研究创作、辑印印谱书籍、制售印学商品等方面均取得了足以青史留名的功绩。从宣传扩大西泠印社的社会影响力来看,吴隐以西泠印社名义出版的大量印谱和印学书籍,也是同社中的翘楚。(本文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