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名片
苏绍康,浙江临海人。九三学社社员,中国青年辞赋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辞赋学会副会长。著有《苏氏赋学指南》《台州之赋》《嘉兴廿赋》《道德经俗解》《遥控器》等著作;正在出版《三百赋吟诵诗画浙江》《64卦赋》《诗经同题三十赋》。曾获2012年黄帝陵祭文比赛全国一等奖,中宣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比赛全国二等奖,浙江省委宣传部“五水共治·百水赋”比赛第三名。应邀为浙江各地作《杭州白塔赋》《乌镇赋》《嘉兴南湖赋》《丽水应星楼赋》《鼎湖峰赋》《台州寒明岩赋》《仙梅赋》等139篇。
记者 夏琳 孙乐怡
“梦想往往是动力的源泉。”纵观古今,但凡成大事者,必然有梦想。从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到全国小有名气的散文家和辞赋家,多年来,苏绍康坚信“赋结有缘人,赋通有缘地”,他怀揣着初心和梦想,始终坚持在学赋、写赋、推广赋的道路上不断跋涉向前。
一次偶然 他与辞赋结缘
谈起与赋结缘,苏绍康说是纯属偶然。曾担任初、高中语文教师的他,专业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特别是在散文和国学上有一定的造诣。2003年,调入浙江省回浦中学后,他就开始尝试写赋,虽然那时他对平仄、押韵、对仗、句式都不大懂,但还是写了几篇不成熟的赋,迈出了他写赋的第一步。2006年,一股“博客”热在国内迅速升温,苏绍康也赶了一回热闹,以“芥菜籽”的笔名开设了博客。在博客上,他认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通过交流和碰撞,苏绍康对辞赋有了深入了解,并且自此爱上了辞赋,正如他自己所说:“我这辈子就嫁给赋了。”
一开始,没有老师,没有学伴,就靠着一股喜爱和冲劲,苏绍康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凭借着扎实的古文功底,他慢慢地掌握了辞赋创作的规律。也是从2007年后,苏绍康真正开始写作辞赋。
苏绍康是台州人,当时台州市举办了《台州赋》征文比赛,苏绍康看到启事后决定尝试一下,开始动笔后才发现,其中的困难超乎自己的想像。平仄和对仗很难达到完美的统一,更何况还要兼顾文字的优美和立意的高远,苏绍康一度想放弃,但还是咬牙坚持下来。“第一篇赋我写了整整半年,其间修改了20多次,最后的成品自己也不是特别满意,但总归有了一个开端。”苏绍康说。最终他所作的《台州赋》进入了全台州前十,这让苏绍康信心倍增,也更坚定了要学好辞赋、写好辞赋的信念。
在学习辞赋的道路上,苏绍康遇到了对自己影响和帮助深远的良师益友。当时苏绍康除了钻研《赋学指南》外,在辞赋创作上有不懂的地方就向当时早接触赋的朋友请教,也许是痴迷所致,苏绍康迅速掌握了之前觉得困惑的一些创作方法,在用词方面也得到了质的飞跃。“反复诵读钻研《律赋衡裁》进步很快,从当初的基本不懂到现在的基本能懂,我的理论功底和写作能力也不断提升。”苏绍康说。
痴心作赋 用坚持收获甘甜
赋,分为古赋、文赋、骈赋和律赋四类。在创作的时候,苏绍康选择了创作难度最大的律赋(限韵的骈赋)。因为赋对用典、对仗、押韵等要求高,为了能写好赋,苏绍康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自2008年离开教师岗位后,苏绍康在工作之余每天坚持三至五个小时潜心钻研全唐律赋,共964篇,苏绍康每篇都细读过,直到现在他还一直在坚持。苏绍康说:“因为每篇都读过10遍,我正自不量力地和志同道合者一起,打算出版《全唐964赋校注》,虽然很难,需要花大量的精力和财力,但有目标总比浑浑噩噩过日子强”。痴迷和强迫使苏绍康越来越离不开赋,一星期不创作就手痒。“尤其是2017年到2021年,每年的正月初一到初八我都在写赋。”辞赋创作早已成为苏绍康每日的必修课,他也期待着有朝一日,能有一篇赋可以入选初高中语文教材。
苏绍康常把自己比作“苦行僧”,始终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坚持前行。因为对辞赋有了近乎痴迷的执着,他说自己还发生过不少糗事,“有两次我在回家路上突然灵感来了,一下子连回家的路都找不到了。”
正所谓“古赋为体,今辞为用。”在苏绍康看来,写辞赋最大的困难是生活在现代汉语的语言体系中,平时说话、写字都已经习惯了现代汉语的方式。如何才能将现代汉语的思维方式转变到古代汉语中去呢?苏绍康颇为烦恼,最后他发现,只有通过大量阅读古代汉语书籍,沉浸其中,摆脱现代汉语语境,才能更改思考方式。于是,他告别了家中的现代汉语书籍,专心营造古代汉语语言环境。同时,他广泛涉猎历史、人文、美学、哲学等古典书籍,开阔文化视野,并深入研究辞赋理论,分析比较不同类别赋的特点,研究辞赋写作技巧。
从2012年开始,苏绍康进入丰收期。苏绍康的139篇约稿绝大多数创作于2012年以后。2012年初,苏绍康所创作的《黄帝陵祭文》获全国一等奖,《九江龙舟赋》取得了全国第二名。他的《厚德赋》《岙底罗赋》《白水洋赋》等相继被篆刻于石碑上,成为当地文化的见证者和推动者。2013年出版《台州之赋》,2015年出版《苏氏赋学指南》,2016年开设《绍康说赋》,2017年在北师大台州附中线下开设“绍康赋学班”,2017年下半年应邀为丽水写二十赋。2019年,苏绍康应邀为嘉兴创作律赋,历时8个月,他走访嘉兴各地,完成创作了二十五篇,择其二十赋发表,为《嘉兴廿赋》……多年来,苏绍康以其与生俱来的天赋和坚持不懈的毅力换来了硕果累累。
关注民生 不遗余力推广赋
为了让更多的人创作赋和欣赏赋,苏绍康自觉肩负起文化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他立志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好、传承好,以期能为传统国学文化的弘扬与发展,贡献一分自己的力量。在他内心深处,一直怀揣着三个梦想,一是他潜心研读的964篇唐朝律赋,目前正在整理中,期待有人慧眼识珠出版《全唐964篇律赋校注》;二是希望将片段律赋列入高考作文加分选考。三是希望由其精心创作的《三百赋吟诵诗画浙江》能够得到推广出版,用赋独有的方式吟诵诗画浙江。
2015年,他出版了《苏氏赋学指南》,指导爱好者写赋。2017年,他在北师大台州附中开设了“绍康赋学班”,还在网上开设赋学班,选取功底好、写赋兴趣浓、愿意坚持的年轻才俊加以重点培养……对于辞赋的进一步弘扬推广,苏绍康表示,今后的高考语文作文若能够以作辞赋的形式,来考量学生的基本功,将进一步提升全民人文素养,涌现出更多更加优秀的人才。
对于辞赋初学者,苏绍康也结合自身经验提出建议:“其实最难之处在于学习典故,我经常要求学生能够写几句文言文,长此以往,能够坚持一年时间就很好了。”
身为浙江人的他,始终不遗余力地为浙江文化的普及与弘扬付诸心血。从2013年至今的十余年间,他一直在创作《三百赋吟诵诗画浙江》,从打开思路到精心创作、反复修改,到如今初步成型,这背后,是他滴滴汗水的累积。“社会责任感驱使我关注民生、关注浙江文化。于是我通过写赋弘扬传统国学文化,宣传浙江的文化旅游,服务浙江发展。”他也期待着,《三百赋吟诵诗画浙江》能够尽快出版。
目前,苏绍康的创作以民生赋、山水赋、红色赋为主,其中包括以代表浙江文化地理标志的农副产品为题材的赋,如《临海蜜橘赋》《仙居杨梅赋》等。“希望能写出更多老百姓喜欢的、接地气的、通俗而典雅的辞赋作品,让传统国学文化得以进一步弘扬发展。”在他看来,推广赋的这条路任重而道远:“我愿做创作和推广律赋的‘马前卒’,引导更多的人来创作和欣赏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