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7日,在莫斯科,人们在以纪念1941年苏联红场阅兵式为主题的露天展览上拍照。

11月7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参加纪念活动的演员走过红场。当日,俄罗斯在红场举行露天展览,纪念1941年苏联红场阅兵式。
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当地时间9日晚下令,在赫尔松方向的俄军撤出第聂伯河西岸,在东岸建立防御阵线。
赫尔松州首府赫尔松市位于第聂伯河西岸。分析人士指出,俄方此举或出于无奈,是为了保存有生力量留待未来反攻。不过乌方谨慎看待俄军撤离,认为这可能是俄方信息战和心理战,旨在诱敌深入。未来一段时间赫尔松仍是俄乌战事主要焦点,俄方即便撤退也将在第聂伯河东岸设立强大防御阵地并利用炮火优势阻止乌军控制西岸大部分地区,俄乌两军可能陷入隔江对峙状态。
或为无奈之举
绍伊古9日听取了俄罗斯对乌克兰开展特别军事行动区域联合部队总指挥苏罗维金的前线战事汇报。苏罗维金在汇报中承认,撤离第聂伯河西岸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但这可以保全俄军人和平民生命,同时保全整体作战能力。绍伊古也强调,军人的生命和健康始终是第一位的,同时还要考虑对平民的威胁。
有关俄乌将在赫尔松爆发大会战的传闻一段时间来甚嚣尘上,俄军此时下令撤退多少出乎外界意料。但事实上,俄军撤退早有预兆,俄方此前已将超过11.5万当地居民有序撤到第聂伯河东岸。俄军方也早在近一个月前就放风称,如果赫尔松局势恶化,不排除放弃西岸的可能性。
有分析人士认为,俄方撤军属无奈之举,主要原因是俄军当前在赫尔松较为被动。俄军事专家列昂科夫说,连接第聂伯河两岸的安东诺夫斯基大桥和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屡遭乌军打击,西岸俄军补给困难,后续援军和装备也很难快速抵达。如果俄军困守赫尔松市等地,一旦乌军彻底炸毁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沿河两岸包括赫尔松市将被洪水淹没,两岸俄军也将被彻底割裂,届时西岸数万俄军将面临被全歼的风险。在此情况下,保留有生力量成为俄军首选。
抑或诱敌战术
乌方现阶段对俄军撤离决定持谨慎态度,认为此举有可能是为诱敌深入而设计的圈套。乌总统办公室顾问波多利亚克9日表示,乌方没有看到俄方不战而退的迹象,很多俄军部队还留在赫尔松市内,且另有补充兵力被投放到该地区。乌方将根据情报而不是俄方“精心策划的电视声明”采取行动。
乌军事专家日丹诺夫也说,俄军宣布撤退可能是信息战和心理战,目前“被困”第聂伯河西岸的4万俄军均属精锐,是整个战线上最能打和规模最大的俄兵力集群,没有道理在未遭受严重损失的情况下“撤退”。缺乏交通工具的撤退极易演变为大规模溃退并造成严重伤亡,不符合战场逻辑。
此外,一些乌军事专家认为,从整个战场的战略态势看,赫尔松市是俄军在南部战线的桥头堡,俄军不会轻易拱手让人。
乌军事专家切尔尼克呼吁乌克兰军民要保持清醒和理智,不要对战场形势有过高预期。正在英国访问的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表示,北约看到俄方撤离声明,仍在观察当地局势发展。
一些分析人士指出,乌军眼下没有轻易冒进,俄乌双方实际上已围绕赫尔松形成僵持。日丹诺夫说,乌军目前正在对俄守军动向实施侦察,在未探明情况前不太可能发动大规模作战行动。
和谈难以重启
俄专家表示,撤退是军事上的战术选择,一时一地的得失对前线总体形势不会带来重大影响,尽管俄方放弃第聂伯河西岸这一小块地方,但仍保有对乌东四地大部分地区的控制权。
分析人士认为,在战场胜负未见分晓的情况下,俄乌不太可能真正实现和解。乌总统泽连斯基日前否认美国要求乌方与俄方举行和谈。他还提出重启谈判的一系列条件,包括恢复乌领土完整、赔偿一切损失、惩罚相关责任人、保证类似冲突不再发生等。俄对此显然不会同意,因此双方当前缺少举行和谈的现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