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银行杭州分行——

化金融为犁 以耕者之姿 耕耘美丽杭州

2022-10-13

杭州农行出台服务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助力杭州高质量建成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市。

杭州农行出台10个方面30条意见,支持杭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杭州农行为杭州文旅惠民卡提供专属数字人民币红包,前10万名购卡市民,享受零元购卡。

杭州农行全力支持杭州亚运会场馆建设。

在大潮奔流的钱塘江之滨,中国农业银行杭州分行以国有大行和领军银行的政治站位,坚持把地方所需、监管所向、人民所盼与农行所能相结合,扛初心大旗,化金融为犁,以耕者之姿,在金融支持“两个先行”中,干在最实处、走在最前列。

记者 夏佳

2018年2月24日,对于杭州农行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当天,杭州农行举办了揭牌仪式,正式从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营业部更名为中国农业银行杭州分行,成为省内四大行的营业部首家更名为杭州分行的机构。

现场,农行表示将对杭州区域给予更大的倾斜支持,包括资金上优先保障、政策上优先支持、创新上先行先试,凡是对杭州经济社会发展有利的、对杭州老百姓有利的,都将不遗余力地给予支持。当初承诺的这一切,杭州农行都做到了。

近年来,杭州农行胸怀“国之大者”,厚植杭城热土,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提升专业性,在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等领域展现更大担当,全力助推杭州跻身国内一流城市、全球城市第一方阵。

坚持不懈 做现代化杭州的建设者

农行姓农,但城市一直是其重要“战场”,回顾杭州农行40多年的历程,也是一部支持杭州城市建设的历史。最近10年,当杭州城市蝶变高歌前行时,杭州农行一直是现代化杭州坚定的建设者。

2012年11月24日,浙江省首条地铁线路——杭州地铁1号线开通试运营。“铁龙”从脚下呼啸而过,杭州人终于圆了地铁梦。可能你不知道,杭州地铁建设之初,杭州农行就早早参与了项目,目前已先后为杭州地铁1号线、2号线、机场快线等项目提供超过170亿元信贷资金支持,合作力度在各金融机构中居前列。

近几年,杭州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快,东南西北,一座座新地标拔地而起。杭州西站枢纽、未来科技城海创园及之江实验室、未来科技城云城综合体项目……一个个响亮的名字构成了杭州蝶变的新图景。在这些项目中,杭州农行均深度参与。此外,在跨江大桥、城际高铁、高速公路、城市路网等项目上,杭州农行也都广泛参与。目前,农行在杭州城市基础交通建设项目的覆盖率、融资金额等均居金融同业前列。

明年,杭州人期盼已久的亚运会将正式到来。作为杭州亚运场馆建设的主要合作银行,杭州农行对所有亚运项目组建了专门的服务团队,目前已授信293亿元,投放贷款58亿元。

坚守如一 做乡村振兴的耕耘者

今年8月,“‘农’情聚共富 厚意映乡村——中国农业银行杭州分行电影下乡美丽行启动暨‘聚力共富’党建联盟签约仪式”在淳安县下姜村启幕。一部《我和我的家乡》给当地百姓送上了可口的“餐后甜点”,让老百姓足不出村就能享受精彩的“文化盛宴”,让乡村夜晚“有声有色”。至此,杭州农行拉开了千场电影下乡的序幕,富阳、桐庐、建德、临安等区县市,也都将陆续出现这支“绿色”播放队的身影。

电影下乡的同时,杭州农行还把优质的金融服务与金融产品一同送进农村腹地,将数字人民币、惠农金融政策、金融风险防范、反假币知识宣传融入乡村文化建设,推动城乡共富。

杭州农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该行出台了服务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以打造乡村振兴领军银行为目标,强化城乡联动,实行“5+11+5+N”模式,从区域统筹、产业层次、体制机制改革等全方位部署推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杭州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贡献农行力量。

淳安作为杭州唯一的“山区26县”,如何为当地烧上一桌“落胃”的共同富裕农家菜,杭州农行一直记挂着。为此,杭州农行做了两道“硬菜”,一道是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另一道是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在信贷资金的支持下,淳安县威坪、汾口等小城镇综合治理项目、杭黄高速连接线项目、330国道等县域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美丽城镇建设等多个重大项目一个个落地。

再看乡村样貌,窄小杂乱的街道变得宽敞整洁,穿来飞去的电线钻进地下,小公园、大广场开始占据村民的饭后时光,外出打工的人回乡开起店铺,招待四方来客……乡村,改变了旧时风貌。当地人说,出去一年,回来差点不认路了。

淳安只是杭州农行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一个点。这样的点,几乎遍布全杭州的每个乡村。就在最近,杭州农行与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杭州市乡村振兴局)签订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战略合作协议》,拟在3年内提供总额不少于1500亿元人民币的意向性投融资额度,奋力推进“两个先行”在杭州“三农”领域的生动实践,助力杭州高质量建成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市。

坚如磐石 做高质量发展的推进者

“在具体项目上要做到敢贷、愿贷、能贷、会贷,时刻保障杭州高质量发展”是杭州农行的一个标签。在杭州市重大项目推进中,杭州农行始终站在第一排。

2019年9月,杭州提出了“新制造业计划”,仅仅1个月后,杭州农行便推出了12条措施,支持“新制造业计划”。在恳谈会上,农行表示,没有民营经济和制造企业的蓬勃发展,就没有农业银行的今天。杭州农行的过去和现在,正是依靠了实体企业。未来,杭州农行也必须始终锚定与企业共生共赢共担当的初心不改。

2020年疫情暴发后,杭州农行专门针对杭州餐饮业,创新推出了“四菜一汤”餐饮振兴计划,通过投放信贷资金和千万消费券,推动餐饮企业复苏。两年多时间,该行共发放餐饮行业贷款5.93亿元,惠及餐饮企业115家,累计发放消费券2000多万元,惠及消费者近100万人,带动全市万余户商户参与金融生态圈活动。

今年,为支持杭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杭州农行又出台了10个方面30条意见。明确了服务国家战略和杭州社会经济发展、支持信贷有效供给、支持政府扩投资、支持乡村共同富裕、加大普惠金融力度、支持制造业发展、支持稳外贸稳外资、保产业链保供应链促消费、拓宽融资畅通渠道、推动数字化转型等10个方面30条意见。通过聚焦重点领域,建立政策、客户、责任三张清单,服务杭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坚韧不拔 做绿水青山的守护者

从“绿色浙江”到“生态浙江”,再到“美丽浙江”,浙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省委书记袁家军指出,“十四五”时期,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让优良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美丽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共同富裕的重要特征。

近年来,杭州农行全面推进绿色金融服务。该行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设立绿色信贷示范支行和绿色信贷特色支行,将绿色信贷经营指标纳入机构绩效考核,确保绿色贷款增速高于全行水平。

具体工作中,该行重点支持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生活、节能环保等方面,大力支持大气治理、全域土地整治和“无废城市建设”等生态保护和修复领域融资需求;助力“低碳”改造,提高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行业客户准入门槛,保障煤炭、煤电等企业合理需求,有序推进低碳转型;加大产品创新力度,积极推广“绿色金融制造贷”和“专精特新贷”等特色产品,并拓宽绿色直接融资渠道。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全国金融系统首单“绿水青山”专项信贷资产证券化项目14.34亿元,为浙能集团发行全省首笔碳中和债10亿元。

截至今年9月末,该行绿色信贷金额净增超100亿元,总量、增量和增幅持续保持同业领先。

坚持创新 做“数币”试点的先行者

在今年6月15日晚间的“宋韵杭州奇妙夜”上,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正式发布杭州文旅惠民卡,这是全国首张政府数字人民币文旅惠民卡。杭州文旅惠民卡售价29.9元,涉及惠民权益包括景区畅游、文化畅享、商圈畅购三大权益,权益总价值超3000元。前10万名购卡市民,享受由杭州农行提供的专属数字人民币红包29.9元,实现0元购卡。

自从数字人民币花落杭州之后,杭州农行便大刀阔斧地推进试点工作,通过在商圈、文旅、农村等领域大力拓展应用落地场景,有效推进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和支付场景的覆盖。

“全省首个数字人民币应用示范村”“全省首笔数字人民币投保农业保险”“全省首笔数字人民币商品有机肥推广配套项目补助资金”……这些“第一次”的背后,杭州农行都在大力推动。

杭州农行党委书记胡隽表示,在杭州城区,农行通过城市商圈、连锁超市、专业市场、高校、医院等开展试点工作,有效推进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和支付场景的覆盖;在乡村,特别是三农领域和数字乡村建设方面,通过对农产品销售、村民消费、乡村旅游、农业保险、涉农补贴发放等方面的探索,使数字人民币应用于银政、银村多领域、多层次的深入合作,有力推进数智乡村建设,持续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贡献力量。

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未来,杭州农行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始终坚持创新突破,奋战在助力杭州高质量发展的每一个角落,为杭州在“两个先行”中奋勇争先、当好头雁积聚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