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沪有比想象中更多的独立书店

管晓彤 乐府文化编辑 @杭州

2022-09-23

书展刚刚进行一个下午,我们带来的部分书就已经面临售罄。为了接下来的活动,几位杭州本地的编辑只好回家搬来自己布满了索引贴和笔迹的样书,这些饱经时间洗礼的“二手书”,也迅速被热情的杭州读者“扫荡”一空。

作为编辑,书展上还有两点让我印象深刻。

一是杭州的家长们对于教育理念更为先进的绘本和儿童理论书的渴求。我们摊位上卖得最好的,分别是《童年美术馆》(售出7本)和《四季》(售出19本)《歌谣》(售出14本)。这让我对做书这件事更为充满信心,紧跟着经济增长提升的,就是人们对于精神文化产品,尤其是下一代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

另一点是,江浙沪有着比我们想象中更多的独立书店。仅一天时间,我们就结识了三位书店主理人,每一位都在摊位上畅聊了半个多小时。其中,最远的一家在温州瑞安,店主小心翼翼地驻守在摊位旁听我们向路人介绍了很多本书,然后挑选了几本她最有兴趣的,礼貌地询问我们编辑个人对这几本书的阅读感受,鼓起勇气向我们发出邀请,“我有一家小小的书店,有一群比较固定的读者,我们常常自己在店里开读书会,想问一下,如果有可能的话,以后有没有机会邀请你们编辑或者作者,到我们书店一起参与读书会的分享?”

她讲话的时候眼睛亮晶晶的,眼神里充满了对于书籍与阅读的热爱。当然,我们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她。

老板涂涂曾说,“做书是一种关系”。作者与世界发生关系,编辑在与作者的合作、交流关系中,将作者书写的关系传递给读者。如今我更加觉得,借助这些编辑用心做出的好书,我们与读者之间,也形成一种默契、强韧、动人的关系。书籍像一座座灯塔,连接了作者与天地,也连接了因为热爱书而相遇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