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郭兰英
7月21日,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日本分公司(BYD JAPAN株式会社)在东京召开品牌发布会,宣布正式进入日本乘用车市场,并亮相元PLUS、海豚和海豹三款车型。
再看一组数据:刚过去的6月,比亚迪销量再创历史新高,产销均为13.4万辆,同比增长超160%;今年上半年累计产销达64.14万辆,同比增长达315%,一举超越特斯拉,时隔三年重回全球新能源“销冠”之座。
除进入日本市场、上半年销量丰收外,比亚迪在资本市场也迎来了高光时刻:6月10日市值一举突破万亿市值大关,不仅成为首个市值破万亿的中国汽车公司,更是中国企业首次跻身全球车企市值三甲。
进入日本市场、再次拿下全球新能源销量冠军、资本市场一度突破万亿市值大关.....2022年以来,全球经济风云变幻、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阻力重重的宏观背景下,比亚迪交出了一份优异的“年中考”成绩单。比亚迪凭什么脱颖而出?或者说比亚迪凭什么能逆水行舟不减速、甚至借力产业爆发之势一举跃上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第一梯队?
产品矩阵日益完善 品牌进阶持续向上
力压特斯拉拿下全球新能源汽车“冠军”,对于比亚迪而言绝不是侥幸而是实力使然。这是比亚迪时隔三年重回全球新能源“销冠”之座。与此同时,早在2021年产销量超过100万辆,连续9年中国销冠,且成为首个跨入新能源汽车“百万辆俱乐部”的中国品牌。进入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月产销量更是连续数月站上10万大关,领跑业界。
自2003年开始踏上造车征程,比亚迪就坚持创新为本,以技术导向,而今终端市场的爆发则水到渠成之事。从2003年至今,比亚迪历经8轮产品周期,业已建成王朝、海洋两大网络销售渠道。目前王朝网在售车型有14款,有历经市场考验的汉、唐、宋、秦、元等深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且覆盖了从入门级到旗舰级轿车和SUV等丰富产品。海洋网在售车型有6款,以海豚、海豹、驱逐舰等纯电车型为主,未来还有更年轻、更智能的产品。两大网络愈加丰富的产品矩阵,涵盖从10万元级—30万元级价格区间,产品线十分健康,生存空间宽裕,战略主动性增强。
从今年开年比亚迪产品线的布局看,在纯电领域,比亚迪以“刀片电池”和“e平台3.0”为抓手,快速推出安全、智能、高效的产品;而混动领域,则是依托全新一代的“DM-i/DM-p”技术,打造出一个又一个“等车超3月”的爆款。此外,比亚迪旗下的豪华品牌腾势今年开始重新发力,目前新车型D9已同大家见面,进一步加速品牌向上进阶。而此次作为中国车企首次面向日本大众市场销售纯电动汽车,对于国产品牌向上突破来说,无疑更具有里程碑意义。
战略定位清晰
“纵向一体化”优势凸显
作为全球新能源车企的领头羊之一,比亚迪的成功给汽车行业带来另一个深远变化——重塑汽车行业的供应链模式。众所周知,在过去30年,零部件生产外包+成熟的供应链管理体系是汽车行业发展主流模式。整车厂主要负责两端,前端车型开发设计、后端零部件装配、中间上万个零部件由汽车供应链全球分工合作体系完成,整车厂自己只生产最核心的零部件,如发动机和变速箱。反观比亚迪采用“纵向一体化“战略,几乎自己生产“除玻璃、轮胎和钢板之外的所有汽车零件”。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多次强调:“比亚迪不只做汽车。”的确,比亚迪从电池、电机、芯片、车架、空调、安全气囊、倒车雷达,门把手、安全带、方向盘、灯具等零部件全部自己生产。
在全球新能源车领域,比亚迪“纵向一体化”战略是其成功弯道超车的核心密码之一。从电池起家,进入半导体行业,然后研发芯片,再到布局新能源车产业链上中下游,成就了比亚迪全产业链稳固、自给自足和自产自销的底气。包括在当前市场极为关注的上游锂矿资源领域,比亚迪也有充分的布局与储备,从而更好的实现全产业链的成本控制。
得益于“纵向一体化”战略的优势,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提高开发效率,而且解决部分核心零部件供应安全。正因如此,在全球供应链遭遇危机、“芯片荒”及其上游原材料短缺等一系列问题困扰各地车企时,比亚迪凭其深耕多年的纵向一体化优势突破重围,脱颖而出,逆势爆发。除新能源车产业链外,包括汽车、轨道交通和电子产业,共同组成比亚迪最核心的四大板块协同发展,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5%。
创新成为强大内生力
牢牢掌握核心技术
除“纵向一体化”这一清晰的战略定位外,比亚迪之所以能精彩演绎从技术、产品到市场的全面爆发,另一关键核心因素是技术创新。深圳比亚迪总部大厅,一面巨大的“专利墙”非常瞩目:近十米高、数十米长的灰色墙体上,3000多块专利名牌(这是从逾万项自由专利精选出来的3000多项专利技术)密集排布,簇拥着当中的八个大字:“技术为王、创新为本”。
创新基因深入比亚迪血液之中,核心技术掌控更是发展的源动力。一路走来,比亚迪始终坚持自主研发、自主演进核心技术,是目前全球独一掌握电池、电机、电控及车规级半导体等新能源车全产业链核心技术的车企。目前,比亚迪有11大研究院,技术研发人员4万名,专利申请量3.4万项,专利授权量2.3万项,平均每天申请专利11件、每天授权专利9件,并连续三年专利创新指数第一。比亚迪还是首个获得中国新能源汽车专利金奖的企业,已累计获得4个专利金奖。
当下,新能源产业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比亚迪掌门人王传福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公司内部有一个特殊的‘技术鱼池’。市场需要时就捞出一条‘鱼’。”众所周知,新能源车市场需要安全的电池技术、驾驶安全性、操控性、续航等问题,比亚迪坚持自主技术研发,先后解决电池安全、驾驶安全性、操控性、续航等问题。
两年前刀片电池发布,历经最严苛的针刺实验,通过46吨重卡碾压后还能继续使用。今年5月新车海豹发布会上,比亚迪在电池核心技术再一次飞跃,从之前的刀片电池和CTP技术组合,进化为刀片电池+CTB“电池车身一体化”CP。对应的好处是,新车海豹整车刚性、安全性、运动性和操控性都进一步提升的同时,还能拥有更合理的整车结构设计、空间布局及成本控制能力。再以深受市场认可的DM-i超级混动为例,其是基于超级电混系统,以电为主的混动技术。在架构上,DM-i超级混动以超安全大容量电池和高性能大功率扁线电机为设计基础,主要依靠大功率高效电机进行驱动,汽油发动机的主要功能是在高效转速区发电,适时直驱,改变了传统混动技术主要依赖发动机、以油为主的设计架构,从而大幅降低了油耗,及“可油更可电”的使用体验而深受市场认可。以汉DM-i超级混动车型为例,4.2L百公里亏电油耗,最长242公里的纯电续航,综合续航长达1300公里(NEDC)。
新能源车给汽车行业带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车企都奋力抢占市场。几乎所有的中国汽车品牌拼尽全力想弯道超车。比亚迪无疑就是冉冉升起一颗耀眼的“明星”,璀璨夺目。技术创新是其骨子里的一种强大的内生力,而“纵向一体化战略”则是坚强后盾,使其在品牌向上攀登的道路上,尽管曲折,却能不断突破,开创了一个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