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 张嘉豪 整理 叶小果

一个人的冬奥梦

2022-06-27

张嘉豪2021年在智利滑雪锦标赛上夺得1金1银2铜

2012年,张嘉豪第一次滑雪

别人去雪场滑3小时就歇一歇,我要从雪场开门滑到关门。朋友们都叫我“没有感情的滑雪机器”

1995年,我出生在北京。

我爸是一位面点师,我很自然地“子承父业”,职高毕业后成为一家五星级酒店的实习西点师。

2012年12月,两个同学喊我去滑雪,给我看了一个玩单板滑雪的视频。这个运动太酷了,我也想学。

那天,我摔了40多个跟头,就没站起来过,因为不会滑嘛。

后来我才知道,很多天才滑雪运动员在17、18岁已经拿到了世界冠军,我才第一次接触单板滑雪。

第二天,我忍不住又去了雪场,模仿着别人的姿势往下滑。滑了三四天以后,我学会了后刃推坡,能在山上做“落叶飘”——这是单板滑雪的基本功,学好了,可以像落叶从高空飘落,呈Z字形在雪道上左右摆动着滑行。

我一发不可收拾地痴迷上单板滑雪。就算上班干着活,或者走在路上,我都会想滑雪的动作,想明天我要怎么练,几点去。

我每月只有1200元的实习补贴,其中800元用于周末8天的雪票。轮岗后,我选择了面包房的工作,只要上夜班,白天可以去滑雪。

为了尽可能多滑,我早上去包子铺吃八个包子,从来不在雪场吃饭甚至不上厕所。别人去雪场滑3小时就歇一歇,我要从雪场开门滑到关门。朋友们都叫我“没有感情的滑雪机器”。有女孩约我看电影,也被我果断拒绝,因为得去滑雪,看电影太浪费时间了。

没有教练,我就琢磨国外大神的滑雪视频,一帧一帧地看,疯狂摁空格……慢慢地,我身边有了一些互相切磋的“雪友”。

那段时间,我走哪儿都能睡着。但一到雪场就精神了,进步也很快。第一个雪季,我滑了24天,从简单滑行到站上跳台,再到完成旋转跳跃,可以在12米跳台上做180度转体动作。

跟国际一线的滑雪运动员一起比赛,我才想到六年以后的北京冬奥会,是不是有可能争取一下

雪季过去,雪场关闭,我就寻找室内滑雪场继续练习。

工作转正后,我的工资有3000多块。我省吃俭用,每个月攒下2000来块,买季票、买了第一块雪板,不断练习更复杂的动作。

有时在雪场碰到专业队,我会带上自己烤的面包,向他们求教。我才知道运动员除了滑雪技巧,还要做体能训练。我和朋友们集资买了蹦床,也开始去健身房锻炼体能。

夏天结束时,我已经可以后空翻360度,第二年冬天可以做腾身转体一周半了。那时,我想能不能去赢个比赛,把自己的训练成果展现给大家呢?

2014年1月,我参加了国内顶尖的单板滑雪国际赛事——南山公开赛。这也是我第一次站到赛场上。一个后空翻接一个360度转体,我夺得第九名,奖金是一张300美元的支票。

有一个极限运动俱乐部的老板,觉得我有潜力,赞助了我一套雪板和雪服。

到了冬天,我能接几次新开业滑雪场的表演,每次能拿到一千元左右的报酬。不过就算省着花,去张家口崇礼县滑一次雪就花没了。

接着,我参加了第十三届红牛南山公开赛,拿到国内组第二名,有8000元奖金。作为一个介于爱好者和专业运动员之间的“个体户”,这个名次让我很开心。

我在北京昌平的一个雪场练习时,那里有当时全国唯一的气垫场地,正好黑龙江省队也在那里训练。他们是早上训练,我上完夜班正好蹭过去,跟他们一起跳。那些队员跳十几趟,我跳21趟。教练董明杰看我比他的队员跳得都多,给了我很多专业指导。

2015年7月31日,北京、张家口联合举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消息传来,举国沸腾。不过当时我对冬奥会完全没有概念,觉得离自己挺远的。

直到2016年,我在鸟巢参加沸雪北京世界单板滑雪赛,在足有20米的跳台上做出了内转720度的动作,拿到了中国选手的最好成绩。随后,在新西兰卡卓那滑雪场,我代表中国参加新西兰洲际杯,拿了第16名,这也是中国选手的最好成绩。

跟国际一线的滑雪运动员一起比赛,我才想到六年以后的北京冬奥会,是不是有可能争取一下。

听到选拔运动员的消息,我去打听,但人家觉得我年龄偏大,回复说:“你先自己练着,我们需要了,你再来”

单板滑雪,是1998年日本长野冬季奥运会时列入正式比赛项目的。我准备冲刺的是坡面障碍技巧和大跳台。

从新西兰回来不久,黑龙江省组建省级专业队伍,董明杰教练邀请我加入。我常年自由惯了,想到加入省队的话,肯定有很多约束,就选择自己训练,只作为注册运动员,和教练保持沟通。

同一年,单板滑雪大跳台和坡面障碍技巧国家队筹备成立。听到选拔运动员的消息,我去打听,但人家觉得我年龄偏大,当时我已经20岁,回复说:“你先自己练着,我们需要了,你再来。”

我就打定主意,靠自己训练提升成绩。为了保证充足的时间,我“先斩后奏”,辞了职后,才告诉我爸。

我爸表现出了强烈反对。他说滑雪只能当爱好,问我辞职以后社保怎么解决,而且我从事的这项运动太危险了。在我爸的百般督促下,我才自己上了社保,并买了一份商业保险。

接下来的几年,我时间是自由了,收入却极不稳定。赞助商只提供装备,不管雪票。我的生活基本靠接济:这里比赛赢一条滑雪裤,那里比赛赢1000元奖金,一年到头也不足1万元。

我大部分时间泡在长白山泰格岭和成都旱雪滑雪场。冬天在长白山,夏天肯定在成都。在成都训练时,人家修理跳台,我就帮着做场地测试,提供一些建议,前一个月滑雪就没花钱。

国家队也常在这些地方训练,我跟着“蹭课”,有时拍下自己的动作向教练请教。

拿着省吃俭用攒的3万元到新西兰练习滑雪时,我做菜都舍不得放油。在当地买了一辆连热风都没有的二手车。我每天早上5点起床,开车一个多小时去滑雪场。我在车里冻得穿大棉袄,一边开车一边擦玻璃上结的霜。

条件这么艰苦,家人也反对,但我心里就是不服气,想一直往前走,去接近我的冬奥梦。

我家附近的急诊科医生都认识我,受了多少次伤,我自己都不太记得。朋友称我是“滑雪疯子”。我不怕受伤,怕的是再也不能上雪场

用了五个雪季(也就是五年),我开始在赛场上崭露头角。我是国内首位完成Double Backflip(后空翻两周)的单板滑雪运动员。

“高龄”入门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有人说我是天才。我觉得自己天赋肯定有一点,但绝对不是最好的那一拨。我就是一根筋儿,拼命想去做这件事。和我一起练习的小伙伴们,早就纷纷放弃了。

2018年,我一直在练习BS Double Cork 1080(后刃前空翻两周加转体),当时国内还没有人会做这个动作。我明明在气垫上可以完成,但一到雪场上怎么都做不对。

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我终于做成了!整个人特兴奋,特有成就感。

但很快,我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那年11月22日,国际雪联A级官方赛事——沸雪北京国际雪联单板滑雪大跳台世界杯拉开帷幕。比赛前一天,我再次练习BS Double Cork 1080。可能因为热身不足,“啪”,我四脚朝地,重重摔在了训练场上。

医生检查,我的肺部有一处破口、进了气 。换句话说,我的肺被生生摔破了。

我不得不退赛。

单板滑雪这些年,这不是我第一次受伤。第一次比较大的受伤是2016年备战南山公开赛,我特想做一个后翻两周。赛前热身时,我试了下两周半,翻过了,但是——“嘎巴”,两手全断了,落地一瞬间脑袋都不清醒了。

我躺在医院里,两只手打着石膏,吃饭都要人喂。

过了一个多星期,我求一个同学带我去雪场,说好了“不飞跳台,只滑普通雪道”。但进了雪场,同学帮我套好雪板和雪服,一转身我就不见了。过了一会,他听到别人说,“那边有个人打着石膏伸着手在后空翻呢。”

那次骨折,我买的两份保险都用上了。我奶奶很担心,说你玩滑雪摔死了怎么办。我回答,没事儿,会摔死的不去滑,能去滑的就摔不死。

在滑雪的朋友中,我是受伤最多的。我家附近的急诊科医生都认识我。脑震荡,腓骨螺旋性骨折,腿也摔断过,右腿下胫腓韧带断裂,总共受了多少次伤,我自己都不太记得。

朋友称我是“滑雪疯子”。但我很清楚,自己的起步比别人落后太多了。我不怕受伤,怕的是再也不能上雪场。受伤没什么大不了的,重伤当轻伤养,轻伤不下火线,省下来的时间我就泡在滑雪场上。除了拼命练习,我还能怎么办呢?

我在网络上发布了一条视频,站在雪地里的我高呼:“我要干一件大事,我的梦想是站在北京冬奥会的出发台上!”

2020年1月,我开始冲击北京冬奥会的比赛名额。

我专门了解过,根据国际滑雪联合会(FIS)的规定,在 2019年7月1日至2022年1月16日期间,滑雪运动员通过参加FIS积分赛、洲际杯、世界杯、世锦赛,达到总排名世界前30,同时拿到50个积分,才有资格参加冬奥会。中国还有一个东道主名额,要求至少参加一站世界杯赛且个人排名世界前30。

没有教练,没有团队,没有翻译,没有队医,也没有任何人陪伴,我除了带着自己的滑雪装备,还带上了四件特殊的物品:翻译机、冰墩墩、口罩和国旗。

在加拿大,我刚参加了四场比赛,就赶上疫情暴发。全世界的比赛都取消了。我只好回国。

到冬天,有些比赛重启了。但出国比赛,最大的困难就是不确定性和办签证。好不容易瑞典的签证下来了,我飞去瑞典,参加了四场比赛,但成绩都不怎么好。我本来已经拿到阿根廷的签证,临出发前接到通知,签证被取消了。

就在我绝望的时候,智利大使馆给我打电话,说他们的入境政策开放了,但是当地没下雪,比赛还不确定。

我没想那么多,飞过去了。幸运的是,我到智利后隔离了十天,连下了七天大雪。比赛又能举行了,我正好赶上。

赛前,我在网络上发布了一条视频,站在雪地里的我高呼:“我要干一件大事,我的梦想是站在北京冬奥会的出发台上!”

几天后,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附近的拉帕尔瓦滑雪场,我一口气获得了智利站的四枚奖牌:单板滑雪大跳台金牌、单板坡面障碍技巧银牌和其他两个项目的铜牌。

当时我是唯一的中国选手。获奖后,其他国家的运动员、教练都来向我道喜。我身披五星红旗,站到领奖台上,感觉离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又近了一点。

我只获得荷兰站的第54名和欧洲杯的第50名。这意味着我无缘世界杯,也失去了征战北京冬奥会的最后机会

智利站后,我的坡面障碍和大跳台的个人积分,累积到39.95分和34.45分,大跳台世界排名也上升到第179名。接下来,要在瑞士站或荷兰站获得前三或前五,我才能攒够积分。

没想到,我把护照寄回国内,申请去欧洲的签证,却出了问题。我回不了国,也去不了欧洲,人被困在了智利。

眼看南美的雪季快结束了,我到处寻找还在开放的雪场,保持雪感。瑞士站前十天,我的签证还没音信,那会儿特别焦虑。

这时,一条关于我梦想参加冬奥会的视频在国内网络上走红,有100多万网友点赞,弹幕上的留言都是:太热血了!好有梦想!这是真的热爱!

视频作者说,“这是我最近听到,最令我震惊的一个关于冬奥会梦想的故事。他已经26岁了,要是进国家队的话,已经不再年轻,没有太多身体和天赋的优势了。他正在不惜一切地为了他的奥运梦,拼命地活着。”

那个视频让许多人认识了我。奥林匹克精神,是激励更多人去参与。梦想不一定是用来实现的,而是用来追寻的。只要竭尽全力了,就不后悔。

瑞士站的赛前三天,我的签证才办好,一位国内的朋友帮我从北京飞智利带过来。我在机场一拿到护照,马上办理登机,飞机差10分钟就起飞了。

连续飞了16个小时,来不及调整时差,更别提赛前训练,我就参加了瑞士站的比赛。11月12日,在坡面障碍技巧公开赛中,我做了一个前空翻的动作。万万没想到,落地后雪板断了,导致动作失误。

我没能进决赛。

马不停蹄地赶到荷兰。19日,我在荷兰站的比赛中,做了一个外转720度加一个内转900度,但没控制好平衡,落地时摔倒了。

两天后,在荷兰城市林堡的兰德赫拉夫滑雪场,我迎来了最后一搏。那是欧洲杯的预赛,我是小组最后一个出场。连续平稳滑过三个道具后,到了跳台区。我完成了一个内转720度,可惜落地时发生了和两天前一样的失误。

我只获得荷兰站的第54名和欧洲杯的第50名。这意味着我无缘世界杯,也失去了征战北京冬奥会的最后机会。

苏翊鸣夺冠的那一刻,我手里皱皱巴巴的台本已经被汗浸湿,就像是好朋友替我圆了梦

一个人的冬奥梦结束了。但我的“冬奥会”时刻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实现了。

2022年2月,我担任咪咕视频的嘉宾,解说了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项目的8场比赛。

解说中,我最关注的是中国选手苏翊鸣。

我们认识9年了。第一次见到小鸣是在北京的青训营,那时他只有8、9岁,小小的一个人抱着那么大的雪板,一练就是一天。他是那种天才选手,雪感和动作都特别突出,有天赋,也有强大的内心。

坐在演播室里,看到苏翊鸣每次在空中转体平稳落地,我就激动地用力攥一下手里的台本。最后,他夺得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银牌以及大跳台金牌,成为中国首个单板滑雪冬奥冠军。那一刻,我特别开心,手里皱皱巴巴的台本已经被汗浸湿,就像是好朋友替我圆了梦。

回想十年的滑雪经历,我猛然发觉,自己走了这么远。为了坚持滑雪,我一直想干吗就干吗,没想过我奶奶和我爸的感受,挺愧疚的。

特别是我爸,小时候都是他带我去滑冰。我真的成了职业滑手,他又极力反对。我们的父子关系一直不太好。

一年多前,我被评为“国家健将运动员”,又到北京体育大学进修本科。我爸知道后内心应该是挺高兴的。

冬奥会后,我和我爸去了一趟山西。他邀请我玩轮滑,还在我面前演示倒滑。结果没玩好,摔了一个大跟头,还把手戳骨折了。我很心疼、很着急,但面上什么也没说,板着脸陪他去了医院。

有一次,我去录电视节目,节目组悄悄把我爸也请来了。我见到我爸时,他和平时没什么两样。后来在播出的镜头里,我看到我爸哭了。这是我爸第一次在现场看我单板滑雪。

我是真的很喜欢滑雪。只要踩上雪板,我就高兴。从雪地飞跃起来,其实在空中挺安静的,转啊转,然后,砰,落地。这段时间,我感觉像脱离了这个世界,像鸟一样在自由飞翔。

单板滑雪改变了我的人生,我一个面包师,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已经很满足了。我付出了最大努力,发起一次次不可能的挑战,自由尽兴地享受滑雪,这就是最值得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