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园里开建的酒店 今年下半年对外营业

把企业搬进学校 开创职教专业建设新模式

2022-05-10

西湖职业高级中学 校长 张德成 “让每一个学生获得自信,让每一个教师拥有幸福。”

记者 胡鸿 通讯员 姚瑾

杭州市西湖职业高级中学,是杭州市成立最早的职业高中之一。作为国家级重点职高,学校以就业为导向,创造性地“把企业搬进学校,把课堂设在工作现场”,结合乡村振兴开创人才培养模式,拿到国家级课题。

国家级课题有新动作 “校园酒店”将在下半年对外营业

“只此青绿”,每年此时都是西湖龙井上市的季节。老一代炒茶人樊生华频繁走进杭州市西湖职业高级中学,向高中生们传授炒茶心得。00后陈伟业是西湖职高茶艺与茶营销专业的学生,也是樊生华的徒弟,上个月刚刚参加了一年一度的西湖龙井茶炒茶王大赛。他说:“在学校跟着老师学习之后很感兴趣,希望能通过参赛来检验自己的实力。”

学生为什么要学炒茶?西湖职高校长张德成说出了事情的背景,原来学校的课题——《乡村经济振兴背景下中职学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被纳入2019年度国家规划课题,因此杭州本土茶农的传统炒茶手艺,也是学生必学的一课。学校也因此成为浙江省唯一一所拥有国家级课题的中职学校。

“学校位于转塘、上泗、龙坞地区,这一带的旅游产业优势是民宿集群,这些民宿平常人不多,但是双休日很忙,他们需要多面手,既会管理又懂烧菜,还能做做茶点,必要时候展示茶艺。”张德成分析道。所以,学校抓住乡村微经济体在发展过程中产品同质、缺乏品牌培育意识等痛点和难点,搭建乡村助提平台,成立“西职服务队”。同时,梳理烹饪、旅游、电商、建筑设计四大专业的人才培养路径,围绕乡村旅游餐饮产业链,形成“餐饮—旅游—设计—销售”课程群:技术类课程、研创类课程、经营类课程、文化类课程。

牵一发动全身,学校对学分制的构成进行了部分改革,将综合实践学分由原来的10%提升至25%,实习学分由原来的15%提升至20%,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参与服务队的学生采用自动报名与教师推荐两种方式,项目结束后给予相应的奖励学分。

人才的培养最终为了服务产业。今年学校的产教融合又跨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斥巨资投入兴建的酒店,由西湖文旅集团来经营,将在下半年对外营业。酒店的另一个功能是学校的产教融合中心,平常学生会来这里上课。“酒店以茶文化为主题设计,一楼有茶展示空间,邀请茶艺大师、省级茶艺传承人成立工作室,并引进西湖功夫茶、湖畔居等品牌。”酒店十楼是学校教研场地,企业师傅带着学生进行实训、研发,为产业发展储备人才,发展创新创业项目。

酒店定位是服务日常教学,成为学校的人才培育基地。例如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学习营销课时就要学习了解并推广茶叶;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要学到民宿、农家乐的个性化装修课程。与专业结合之外,学校还将茶文化与德育教学结合,推出茶韵文化,提出新的校训“自信能成嘉木”,这里的“嘉木”说的就是茶树。

这家酒店诞生之前,学校与知名连锁品牌“莫卡乡村”开展共建,积累了丰富的实训经验。莫卡乡村公司设厂于西湖职高校园内,企业的生产车间成了西湖职高“中西点心”专业学生的实训基地,辐射到旅游、电子商务等专业的实训。

目前,学校是浙江省五个一批的产教融合基地,旅游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学校的德育“自信工程”被评为浙江省德育品牌,2016年获省政府职教成果二等奖;2014年、2018年连续两届获得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独特的专业建设模式让七大专业“百花齐放”

学校目前开设中餐烹饪、西餐烹饪、中西面点、高星级酒店运营与管理、茶艺与茶营销、电子商务、建筑装饰技术等7个专业,各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茶旅产业精准对接,助推杭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在全省的职业高中专业建设当中处于领先地位。

自1984年建校起,烹饪专业就伴随着西湖职高共同成长,目前已经是浙江省高水平专业、省品牌专业,在行业中享有“厨师摇篮”的美称。

这一美称不是徒有虚名,而是有着过硬的实力。烹饪专业在校内拥有16个理实一体化实训中心,涵盖了国内一流的中餐、西餐、面点、咖啡等品类,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学到烹饪技术。同时,学校依托职教集团名企、行业与高职院校资源与平台,引进西湖国宾馆、西子宾馆、雷迪森大酒店等合作企业和一批企业能手,把握餐饮行业发展脉络,建立企业课程、行业竞赛、轮岗实训、社会服务联动机制,进行教材与教学方法改革,调整评价方案,构建教学与培训、实践与服务、研发与双创一体化专业建设模式。

“学校深化校企融合,探索混合所有制模式和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联合优势企业打造校企一体化餐饮产教融合基地和创业孵化中心。”校长张德成介绍。术业有专攻,学校主编全国规划教材《中西点心》,开发并承建的《西式简餐制作》课程入选大学MOOC,还参与主持省级烹饪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在西湖职高学习烹饪并不以此为最终目的,学校以“做个儒厨”为总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先学做人后学做菜。这一说法不是空穴来风,学校将国际、全国、省、市、校五级联赛作为人才培养抓手,连续7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十金十银”,成为全省国赛成绩最好的学校。

许多获奖的学生直接保送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深造,许多学生毕业后快速成为省内中职烹饪专业教师骨干和行业精英。在学校的历届优秀毕业生名单中,有一个杭州人非常熟悉的餐饮界大咖——杭州新白鹿饭店创始人周文源,还有目前在杭州大华饭店担任厨师长的华汝楠。

近五年,升学是学校毕业生的主流选择,升学渠道畅通,就读学校类型多元。98%以上的学生通过高考(单考单招)、五年一贯制升入本科院校或高职院校。

中高职一体化五年制高职大专烹饪班的学生,在高三毕业后直接升入对应的两所大专院校深造,分别是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选择三年学制的烹饪班学生,有的在学校帮助下进入本科院校深造,也有很多技术不错的学生,选择直接就业或者创业。据统计,40多年来学校为杭州餐饮业、酒店业培养管理和技术人员近万名。

与烹饪专业相比,电子商务专业是后起之秀,被评为浙江省高水平专业,杭州市品牌专业;高星级酒店运营与管理、茶艺与茶营销专业也成为省级特色专业。“因为学校深入推进‘塔型进阶’人才培养模式,致力培养精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一专多能’学生,所以专业发展也是互相依托越来越强。”张德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