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残运会史上首个中学竞赛场馆在这里
“哇,两个球很接近了。”前不久,杭州文汇学校的操场上,学生们正在两块呈正方形的人工草场上开展一场草地掷球的角逐,大家一个个神情专注,沉浸在这项运动中。
进入文汇学校的学生,还有一个福利,你将在校园内亲历亚运荣耀时刻——在杭州举办的亚残运会上,文汇学校将承办草地掷球项目的赛事,届时这里将产生24块金牌。这也是亚残运会历史上第一个由中学操场改建而成的竞赛场馆。
去年9月10日,场馆改造工程正式启动。时间紧,任务重,为了赶进度、保安全、重质量,市教育局组建专班,建立多跨协同机制,积极对接亚组委和钱塘区政府,统筹协调推进项目审批、资金筹措、部门协调等工作,仅用时两个月,场地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在做好亚运服务上,我们做了诸多探索。一方面对全校无障碍轮椅坡道、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电梯、无障碍车位等进行改造,还在信息无障碍化上做足文章,配备在线手语翻译、提供文字提示、语音提示以及无障碍导引等多项服务。”校长严丽萍介绍,无论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亚运会期间都能方便地获取比赛信息。
比如视觉障碍者来参与亚残运会,现场的宣传册中设有二维码,码边上有盲文进行引导,视觉障碍者可开启手机扫码,小程序可将赛事信息的文字音频化。再比如听觉障碍者观众现场向志愿者求助,但志愿者不懂手语怎么办?可以依托杭州手语姐姐团队提供的在线手语翻译,让听觉障碍观众参与亚运沟通“无压力”。
严丽萍说,亚运比赛结束后,学校将会推出草地掷球课程,文汇的学生将有机会在高品质赛场上接受冠军级教练的训练,享受运动的快乐。
学生们最爱这里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
虽然入学才一年,但学生们已经深深爱上了文汇。
“去年升学季,父母就带着我来校园参观,我一下子被这里的环境吸引住了。” 康复(2)班学生孙翊琳说,当时来的时候,沿操场的白色樱花,开了一路,风景是最先留住一个人的。确实,在学生们的印象中,文汇的校园很幽静,大面积的绿化沁人心脾,小水塘里养着锦鲤,水连廊上爬满了紫藤……“在这样的校园里学习,特别静得下心。”
“文汇的老师对我们有着很高的期望,这让我们对未来有着新的定位。”艺术(1)班学生葛若雪说,她性格内向,但是来到文汇后,各个老师都发掘了她的潜力,带给她与曾经截然不同的体验。“孔老师看重我,将我提为班长,主持班内大大小小的事务,在管理班级的同时,我明白了什么是责任感。同时她也将上班会课的任务交给我,给了我锻炼自己的机会。”
除去专业课与文化课的学习,文汇的学生课余生活也是多姿多彩。学校组织了各班去果园摘橘子、晒陈皮,去菜园摘草莓。这里每年还会开展美食节、校园文化节,五育节、元旦迎新汇演等,我所在的动漫社有幸参与了汇演,我们的cosplay获得全场的欢呼,这种体验前所未有。” 葛若雪说。文汇的操场是亚残运会的场地之一,身为文汇学子感到特别自豪,更令人激动的是,学生们在体育课时可以在亚运场地上体验草地掷球这项运动,体会到了运动竞技的快乐。在文汇,还有更多的精彩项目等着大家去探索。
上优高线却读职高 因为他们对这个专业很看好
过去很多人觉得,职高是普高考不进以后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但现在越来越多达到优高分数线的学生开始自主选择职高。方晓齐就是其中一位,去年中考小方考了543分,选择了文汇学校。对于这个选择方妈妈很支持。
“当时开家庭讨论会时,孩子就表示如果心仪的重高没上线的话,她不想去普通高中。孩子爸爸也觉得不管是普通高中,还是职业高中最终都是要进入社会的,与其学一门纯理论化的学科,还不如学点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或技术。”方妈妈说,她自己也从事护理行业,在她看来,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护理和康复类的专业人才越来越紧缺。国家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很大,将来的就业前景是很宽广的。
“通过在文汇近一年的学习,我们发现学校在校园管理上严谨而不失温度,教师们勤奋敬业又张弛有度。校园生活丰富多彩,设施先进。学校不仅有生机盎然的五感园,还是亚残运会比赛场馆之一,文汇真的是一所宝藏学校。”方妈妈说,相信孩子通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一定会有一个不错的未来。
“今日我以文汇为荣,明日文汇以我为荣!”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孩子这近一年的职高学习生涯,家长张燕脱口而出用了这句。
张燕的孩子目前就读于文汇学校康复技术专业,也是这所学校拓展办学后招收的第一届学生。而张燕本人也是康复专业工作者,去年当她看到中考招生手册中有康复技术这个字眼时,她当时都兴奋得“跳了起来”,她确信这个专业的未来前途光明。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以及慢性病患者人数的增长,全球残障人数正攀升至历史新高,这就意味着卫生系统的工作目标不仅仅是降低人口的死亡率,还亟需改善人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我们常说的ICF),而这正是康复的意义所在。”作为业内人士,张燕分析得头头是道。在她看来,大环境对于康复的需求非常广泛,未来的就业领域可以是康复中心、医院康复科、养老院、残障人士服务机构等。“中职毕业后,孩子的升学渠道完全畅通,大专的录取率几乎是100%,本科的录取率也接近20%,前路非常宽广。”
张燕坦言,通过与文汇学校近一年的相处,完全颠覆了她对职业高中固有的看法。“职业教育其实从另一个赛道让孩子提前进入职业生涯规划中,它不再以单一的文化课为主,而是加入了各个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课程。”张燕笑着说,现在在她们家的餐桌上,常常会听到孩子的“专业秀”:你们知道最大的细胞是什么吗?最长的细胞又是什么呢?亚斯伯格简单地说就是智商高、情商低等等诸如此类的话题内容……“我看到孩子在分享时的自信心,作为家长的我们感到特别欣慰,因为我们看到了孩子找到了一条适合他发展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