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小末
❶ 2021年6月5日
“当你穿上漂亮的骑车装备时,你会忘记自己的年龄,享受着你从来没有见过的沿途美景;当你在蓝天白云下踩着单车骑行时,刹那间的感觉真的太完美。当你骑行把雍肿的肥肉变成苗条身材时,当你骑行把高血压、高血脂变成正常时,当你骑行一年四季不感冒时,当你骑行比同龄人年轻时,你付出的所有辛劳都是值得的,无怨无悔、心甘情愿。在骑行中还能提升自己,让自己更加优秀!让健康快乐永远伴随!这就是我为什么要骑车的原因。”
这是2021年6月5日的上午8点,陈女士在结束了一场长达25天,途径8个省市的骑行后,回到小城石浦,在她图文并茂的《骑行日记》里所记录的一段话。
❷ 2021年5月5日
这是一段跨越山海的行程。
2021年“五一”假期,我与陈女士在宁波会面,小聚两日后,用后备箱载着她的宝贝自行车和简单的行李到杭州,次日11点32分,她与骑友从杭州城站出发,K1806列车,将于5月6日晚上23点抵达银川。
5月7日早餐后,装车、检查行李,开启了期待已久的骑行之路。这一路,从宁夏银川出发,途经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等8个省市,过黄河、经长江、环渤海,再回到杭州的跋涉之旅,全程长达3800公里,日均骑行145公里。
一路奔波,其中艰辛自不必说,城市与乡村来回切换,宽阔公路与泥泞小道交替出现,风吹日晒雨淋则是家常便饭。每一天都是日出而行、日落而停,投宿打尖,规划次日路线,虽不能说是披星戴月,但肯定称得上夙兴夜寐、风尘仆仆,更大的挑战在于天气与路况未知,突发爆胎、翻车等偶然性事件,以及身体能否适应。
❸ 2021年5月13日
“值得吗”?我曾这样问她,也问自己。
“骑行最令人着迷的就是在路上,只要行进在路上,就仿佛能感觉自己是真实与世界合为一体的,就能实实在在感受到自己的心跳、呼吸,感受到自己踏踏实实存在的意义。”陈女士如是说。
即使一路的遭遇夹杂着酸甜苦辣诸多情绪,譬如5月13日,从呼和浩特出发后,由于后备货架螺丝拧得不够紧,途中脱落导致架子上的一根长条卷入链条,造成下坡时翻车摔倒。受伤是必然的,领队劝她就地将车子打包,次日搭火车返程,但强大的陈女士在简单处理后,尽管痛得一夜未眠,次日仍固执地坚持前行,且并未延误行程。
一路骑行,自然也偶遇同好,有些是中途遇到搭伴骑上一段路后分道扬镳,有些是论坛里神交已久,当陈女士抵达当地,则设宴款待把盏同乐。
现在想来,这确实是一段自由的时光,也应该是值得与否最好的回答。
❹ 2019年6月26日
让我们把时间往前推一点。
2019年6月中旬,陈女士第一次接触骑行,在骑友的带领下,从家门口出发经过大金山、定塘、晓塘、新桥等路段,这些昔日家乡熟悉的地名似乎有了崭新的意义,她边骑行,边用手机拍摄记录,海岛日出与彩霞,天空里的云朵、春花秋实,新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沿途一切皆成风景。
6月26日,她第一次在某个骑行APP上记录轨迹,将路线和照片上传,完成详细的小结。我很佩服她,初中中途辍学的陈女士,自学APP里所有功能,她的骑行小作文多次被平台选用,推送在公众号里,她的ID“超越自我”成为诸多菜鸟嘴里的大神,迄今为止不到3年。
这三年,据不完全统计,她挑战过殿堂级路线318川藏线转214滇藏线,全程历时25天,共骑行2000多公里,也单飞过浙东第一高峰括苍山,不断刷新着个人记录,足迹已遍布大半个中国,2020全年骑行15407.72公里,被评为象山骑行达人。
❺ 1980年5月1日
“为什么会如此迷恋骑行呢”?
时间继续往前。1980年5月1日,年轻的陈女士骑着一辆自行车,与英俊的张先生领证结婚,这辆车是颇有面子的嫁妆。而1981年12月,大女儿出生前,也是张先生用自行车载着她送到医院。
凤凰、飞鸽、永久,这些品牌的自行车,在陈女士一生中曾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参与和见证了她的人生。陈女士曾是广播电视站的收费员,每天走街进巷入户收费,经年累月,陈女士依靠着自行车丈量小镇养育孩子,如此,我便理解了自行车在她心里的独特情结。
退休之后,自行车不再是必备品。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发现小镇里竟然有一个骑行组织,人们将自行车用于健身和养生,这让她迸发了极大的好奇心。她加入了组织,从第一次参与集体活动,第一次学习组装车子,到之后每天给自己制定路线和训练任务。只要不是恶劣天气,每天早上5点出发,穿戴上专业设备,跨上车,从石浦到大塘、定塘、再到半边山,随后一路骑回石浦,8点之前到家,新的一天拉开序幕。
这是一个骑手的使命。
一个普通退休妇女的生活,从此开启闪闪发亮的高光时刻:成为当地骑行达人,受到媒体采访,但一切都抵不过沿途她亲眼看见的风景,山川湖泊,雪山草原,那些年轻时忙于生计而无法企及之处。
❻ 2020年9月23日
在开始骑行前,陈女士曾参加过户外、徒步等活动,再早一些,她喜欢的是旅行,都是小镇里自发组织成团。
智能手机普及之前,年轻人依赖互联网与外界沟通,但老年人寸步难行,不得不承认,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对城市改变巨大,而对乡镇老年人的生活更是掀起巨浪。
她学习手机摄影中的构图和美学,学习使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在抖音上发布短视频,用淘宝购物,每一次出行,她都写成详细的游记记录在美篇上,常常令我自叹不如,甚至连微信短暂出现过的“圈子”功能,她也尝试使用。
两次长途骑行,最大的阻力竟然来自于她的两个女儿,“没有经验、不熟悉、疫情”,所有一切都可能成为理由。但陈女士每次都意念坚定、行动果决,就如当年教育女儿那般雷厉风行,她说,我决定的事是不能改变的。
是的,没法改变,所以最终女儿们只能每天定时微信问候情况,默默地关注着她的骑行日记,在朋友圈为她点赞,当她平安返程送上最热烈的赞美,并且长舒一口气。
2020年9月23日,陈女士依旧在路上,正骑行于宁夏西夏王陵一带,次日,我看到了苏敏的故事。
9月24日,郑州天气晴好,苏敏开着她的白色小Polo,从一栋老旧的居民楼出发,一路向南,开始一个人的自驾游,此后,她的足迹遍布陕西、四川、云南、海南、西藏等8个省份。她在抖音直播,粉丝近70万,迅速成为一名“娜拉式的网红”,她的初衷是离开家,离开那些定义为勤劳与奉献的身份——妻子、母亲、姥姥,她选择在女儿生活相对独立之后,给自己一个成为自己的机会,而无数像苏敏这样的女性则涌进她的直播间表示支持。
❼ 2022年5月5日
当我在朋友圈发布陈女士最新动态时,除了纷纷点赞表示羡慕者,有几位朋友始终是她的强烈支持者,上海的垦叔一再与我说,要支持陈女士,她真的太棒了!而其他女性友人则一再表达,在退休之后,也要成为如她一般的人。
“Adventure is out here.”我想起那部著名的《飞屋环游记》,70岁的卡尔用热气球带着自己的房子飞往南美洲的“仙境瀑布”,完成他与妻子未曾实现的愿望。
冒险就在那里,生活就是冒险。陈女士并未看过这部影片,但梦想与自由,始终是人们内心最为向往和想通之处吧,陈女士开始骑行之旅时亦年近70,古稀之年,纵身入山海,灿烂若锦。
写到此处,我想你已猜到,陈女士就是我的妈妈。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想成为自己的妈妈们,和努力成为妈妈的我们,母亲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