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看不到有女孩子抓子这种游戏啦。
“抓子”是过去乡村女孩子的游戏。我老家叫“撑子”。
这种游戏早在明清时就已流行,《帝京景物略》记载:“手五丸,且掷且承,曰抓子儿。”
民国《沧县志》里记载说:明代所抓的子儿是用象木与银砾制作的,以轻捷为胜。迄至近代,抓子儿仍是乡村女孩子喜欢的游戏。她们捡来碎瓦之类,磨成圆形,如枇杷核大,“其数用五,列置床笫,指捻掷空,或承以掌心,或承以掌背,或夹以指缝,五子腾起错落,在空者、在手者、在床者,变幻迷离,百端其势。啭喉细呕,以唱其手法,声之缓急,随手之势。偶有错落,则停指以让他人。”
那时候抓子儿游戏,除了手法灵活外,还伴以歌唱,玩来更有趣味。
乡村儿童游戏是分男女的,男孩是不玩“撑子”的,男孩玩的是“搭搭子(用纸折成四方的或三角形的玩具,一方把它平放在地,另一方拿玩具用力向地上玩具边上一掷,以平放地上玩具翻个身为败,败者玩具归胜者)”“折飞机火箭”“打水枪(细竹筒做)”。女孩玩的是“挑花”“撑子”。要是村里那个男孩子也玩“撑子”,会遭男伙伴讥笑:你们看,某某某变成娜婴家(女孩)啦。
村里女孩子撑的子,是去村口溪滩里拣选来的,择那种滚圆、滑溜,像山核桃那么大小的石头子,还会刻意去择选那些,有一丝丝白色嵌在灰色里的石头子,经多次撑子后白色更白,灰色发黑泛光,那就是一副好子啦。
一副好子,是乡村女孩的追求。她们没有金没有银,没有玉坠,没有耳环,缺营养的那一头黄丝毛,亦只用了一段大人打毛衣剩下的那么根毛线,认认真真,庄庄重重地扎起两根羊角辫,表现自身的美,表现自己要追求的美。
一副好子是可以向同伴们炫耀的。
村里女孩撑子,不限于5粒或几粒。她们两个或三个或四个或五个,在晒坦里围坐成一团,“哗啦”一声把袋兜里的子儿撒到地上,轮流开始一把一把撑起来,撑的法则如书上记载一样,胜利者以撑子数多为规则。
村里女孩子靠偷空着撑一撑子,她们除了上学还要拔猪草、爬柴、烧火做饭,有一件更重大的事是带弟弟妹妹。
村里有一位与我同年的女孩,是老大,她底下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
弟弟是她父母的宝。
她在尽心尽责带弟弟之隙也偷着撑撑子。一个冬天,她哄弟弟睡着了,偷出来撑子。弟弟醒来找她,不小心跌到火炉里,一爿脸烫得斑块密布,变了型。父母亲轮着打她,打得她撕心裂肺地哭,实际上,她见弟弟烫了早己撕心裂肺哭了。
从此她不撑子了,伙伴们撑子,她避得远远地,就那么看着。
后来,她嫁到安徽一个山坞里,嫁给了一个斑子(脸烫伤的)。那家人肯出300块钞票,300块钞票拿来给她弟弟讨老婆。
也不知道她人生的岁月里,暗地里留不留着她童年所钟爱的“子儿”?
四十多年没有见着过她啦,愿她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