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笔记 | 王晓申(科普作者,自然观察者)

春光所剩无多,夏天正在赶来的路上

2022-04-22

东岳庙中两棵530余岁的古楸树,再度繁花满枝王晓申 摄

花容绰约的芍药 天明 摄

江南的暮春“晚客”楝花一开,炎炎夏日即将登场桃小香 摄

在江南,暮春三月是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季节。如果你见过东岳庙中如云似雾的古楸树,笼月楼边白鸽飞舞般的珙桐,嗅过信义坊街头花开如瀑的白木香,听过林间飞羽们婉转动听的鸣唱,不难发现,这里的春末也是绚丽多姿的。

走过了偶有春寒造访,又时如盛夏晴热的清明,不知不觉间,就到了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谷雨时节,春色渐远,夏荫始浓。春天到此只剩了个小尾巴,而热情似火的夏天也快离我们不远了。

三春过后花事尽,春花只待来年开。

在“二十四番花信风”之中,谷雨时节代表性的花信风候依次为:牡丹、荼蘼、楝花。楝花一开,就是江南春花季末。楝花一谢,炎炎夏日即将到来。等楝花风吹过,江南的二十四番花信风就算正式结尾了。

谷雨一候的牡丹,是我国的传统名花,素有“花中之王”的美称。江南地区原本少有栽种,到了南宋时期,观赏牡丹之风由中原传入了江南,杭州便与牡丹结下了不解之缘。钱塘江畔的六和塔公园曾是吴越国的南果园。自南宋建都临安后,便在此地栽植牡丹,至今已近千年之久。

不过,到了谷雨时节,杭州的牡丹花期已过,荼蘼身份成谜。若说此时最有代表性的春花,我认为应是草本的芍药、藤本的木香和木本的楝树。

芍药因花容绰约得名,早在《诗经》中,就有关于它的记载。芍药其花如冰玉赤霞、叶似琉璃轻烟,茎叶柔弱疏狂,芳香可欺麝兰。故而,唐代文学家韩愈称它有浩态狂香之美。

芍药花开于春末,唐末文人有谓芍药为婪尾春者,婪尾乃酒巡之末、最后之杯,芍药殿春亦得是名。想来那美艳而不媚俗的芍药,或仅是错失了春光中的盛放,才肯屈居牡丹之下甘作花相吧?

如果你见过信义坊的那棵花开如瀑的白木香,想必也会以惊艳二字来形容它。每年春末,木香花开。短短数天,如琼似玉的花朵就会缀满庭院花架或矮墙篱垣。一时间白的宛如香雪、黄的灿若锦缎,团团簇簇玲珑可爱。明人王象晋在《群芳谱》中曾以“香馥清远,高架万条,望若香雪”,来描述木香花盛放的壮观景象。

在我国,木香花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到了宋代,淡雅芬芳的木香花成了深受人们喜爱的观赏植物,甚至与兰花、牡丹等并列为花中一品。此外,木香花还与另一种深受文人墨客喜爱的植物荼蘼,联系在一起。

古人认为荼蘼花与酴釄酒色香相近,故而《群芳谱》中称荼蘼“色黄如酒,固加酉字作‘酴醿’”。单从花色上看,鹅黄色的黄木香花,与书中描述的荼蘼颇为相似。也有学者认为,荼蘼是白色重瓣的大花白木香。遗憾的是,荼蘼具体指的是哪种花,自古至今并无定论。而从我们熟悉的“开到荼蘼花事了”可知,荼蘼寓意着春日繁花将尽的感伤。

谷雨三候,楝花开放,以立夏为起点的夏季便快来临了。于是,古人就将姗姗来迟的楝花雅称为“晚客”。楝是江南地区常见的行道树之一,因树叶可以练物(漂染、洗涤丝绸制品),所以取名为“楝”。此刻,杭州的楝花初开,小花淡紫色,聚集在枝头。满树花叶堆叠,彼此掩映,如同江南烟雨般的轻柔温软。不妨趁着楝树始花,赶在夏天到来前,去拜访这位江南的暮春“晚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