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企业,学转型之道;体验集体共创,找合作方法论

成为“学习者”,成长型企业家的必修课

2022-03-15

记者 蔡杨洋 傅凌波/文

步恩撒 王毅/摄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走向未来的智慧和力量;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充满信心和勇气。”在3月10日举行的杭商创新领袖峰会上,娃哈哈董事长、杭商研修院校长宗庆后鼓励青年企业家争做领“杭”者。

殷殷期望之下,杭商研修院六期精董班迎来开学第一课,企业家翘首期待的学习之旅正式开启。

身处“大变局”时代、站上“新起点”坐标,企业家们的第一堂课,走进大企业娃哈哈学习转型之道、体验集体共创法寻找合作方法论。

这可能是创下最多“新纪录”的一次课程——从早上9点到18点30分,“拖堂”最久的一课里,老师讲课时间竟不及同学发言时间的十分之一;游戏、共创、讨论、分享……一堂课的教学形式超过5种,呈现课堂最不可思议又最启人深思的一面;两天课程下来,校方累计收到超2万字的同学学习体会和感言。

数字背后,是企业家对学习精进的澎湃激情,也是杭商研修院课程的全面升级。今年,杭商研修院全新打造“数智决策赢”课程,通过工作坊、教练式、团队化学习和企业私享辅导相结合的模式,带领青年企业家成为真正的“学习者”。

镜头1:走进大企业实地学习

地点:娃哈哈大健康产业基地

课题:从联销体到快销网,娃哈哈的产品是怎么卖出去的?

“第一桶金”“百日兼并”“家文化”……公司展厅里,陈列着数十载的市场风云中,娃哈哈走过的历程、形成的特色、创造的成果;智能化饮料“透明工厂”、智能化菌种生产车间……产业基地里,展示着老牌制造业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样本和新路径。

3月11日,杭商研修院五期、六期精董班同学以及“数智决策赢”学员走进娃哈哈大健康产业基地。

品牌如何在新消费环境下突围?传统企业如何数字化转型?杭商学员专享课堂上,娃哈哈创业高管、销售总经理沈建刚倾囊相授结合近30年管理经验,分享了娃哈哈经营销售的转型之道。

“上世纪90年代,娃哈哈首创‘联销体’制度,这也是被写入哈佛商学院的经典案例。”沈建刚介绍说,30多年来,娃哈哈编织出一张覆盖近万名经销商、数十万家批发商、数百万家销售终端的“联销体”网络,如毛细血管般深入全国各地的县镇乡村。得益于此,娃哈哈的新产品可以在最短时间铺向全国。

如此庞大而又精细的销售网络,究竟是如何建成的?沈建刚说,娃哈哈建立了由经销商队伍、销售人员队伍、品牌拓展队伍、督查队伍组成的销售团队,各司其职,环环相扣。

近年来,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各行业的当下,娃哈哈也走出了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的新路径,实现线上线下打通的全渠道运营。

“2021年7月,娃哈哈上线了实体电商平台‘快销网’。和目前以技术起家、自身不生产产品、不具备供应链的主流电商平台不同,基于S2B2C模式的快销网更注重生产端和消费端。”沈建刚介绍说,快销网收录了娃哈哈销售体系内的经销商、批发商、零售终端,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解决渠道下沉、集采配货分销等一系列问题。此外,未来每一瓶娃哈哈饮料上都将有扫码入口,接入快销网。

“数字化营销平台,最重要的是清楚自己的每一个产品最终流向何处,在什么时间、以什么价格卖给了消费者。”对于直播、私域流量、社群运营等眼下时兴的营销方式,沈建刚为青年杭商企业家提供建议。

镜头2:“工作坊”式共创学习

地点:杭商研修院

课题:是什么经历成就了你和我,我们为什么能合作?

“以往大家都是加微信,对别人的了解都来自工作中。通过分享,认识了大家的前10年、前20年甚至少年时代,突然间一个人变得非常完整、真实,这是我的感受。”

“分享过程中,我感受到‘真情流露’。大家谈到了自己的高光时刻和至暗时刻,我们真的融在一起了,彼此间都是开放的,这样的体验非常好。”

“以前自己遇到挫折就感觉到困难。听了分享,我发现每个人心里都流淌着一条大河,我有了更大能量,被治愈了。谢谢这堂课。”

……

共创、碰撞、分享、交流,3月12日,全新“工作坊”式教学,让课堂成为最直击内心深处、最释放情感的地方,也让同学们认识到集体共创形式的魅力。

学习行为分析工具DISC(行为语言识别器)、大家围绕“高光时刻和至暗时刻”进行共创式学习、投选课题展开小组讨论……现场,一轮轮分享交替上演,一次次掀起讨论高潮,教室里气氛活跃。

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环节,串联在一起,指向是教会企业家学会合作。“自我认知是什么?为什么要自我认知?当我们对自己有准确认识的时候,才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特质、倾向进行目标设定。”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研究生导师孟康蕾说,通过一些行为认知,我们可以迅速判断了解他人,缩短与他人之间的沟通距离。只有了解他人的行为语言类型,才会懂得如何与不同类型的人合作。

共创背后,杭商第一课的要义,正是带领企业家认识自己、认识他人,以集体共创的方式解决企业问题、达成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