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泥如何筑起一座坚固的苏堤

2022-03-10

记者 边晓丹 通讯员 陈杰

苏东坡为西湖清淤时,用西湖的淤泥堆积起一条名闻天下的长堤——苏堤。不过,你想过没有,又烂又软的淤泥怎么可以筑起一座坚固的长堤呢。不久前,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来自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的李涛教授,给科学松果会的小果冻们上了一堂有趣的课。

古画中寻找苏堤的秘密

西湖的故事就是一本疏浚史,如果没有持续不断的疏浚,西湖也许早就被泥土填平。苏东坡在杭州当市长的时候,疏浚西湖就是他在杭州为官时办的一件大事。那么多淤泥没地方去,就近处理就是一个最好的方案。所以,苏东坡用清淤的泥土建造了苏堤,不仅处理掉了那么多的淤泥,还给杭州老百姓打通了一条城南去城北的快速路,一举两得。

古时有不少画家就在画上留下了苏堤的身影。李涛老师用了南宋李嵩的《西湖图》等图片,告诉孩子们苏堤在历史上的样子。“那时候西湖上的苏堤可没有现在那么美,就是用淤泥堆成的小土坡。”李涛还给大家放大了这张古时的西湖图,那时候的苏堤已经筑起了六座桥,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六吊桥。但是那时候的桥都是用木头筑起的。

淤泥是非常软烂的,人站在上面,都要陷入泥中。所以,这些泥是不能直接用来建筑苏堤的。掺入沙石,让淤泥变得坚硬,还要挤压淤泥,让淤泥里的水分尽快排出,晒干后才能变成合格的建筑用材。“而且,苏堤上的桥还要建造得轻盈牢固,所以留出桥洞,一方面是为了让船只通行,另外一方便也是为了减轻桥身的重量。”

自己做一座纸桥

听完了苏堤的故事后,李涛老师拿出一叠A4纸和竹签,让孩子们自己设计制作一座简易的纸桥,看看A4纸做成的纸桥可以承受多大的重量。

每个人手里分到两张薄薄的A4纸,还有一根细巧的竹签。拿到材料后,有人把纸紧紧卷起来,有人把纸反复不停地折。

做好后,大家兴奋地拿着自己的纸桥来测试。有的扛住了一本厚厚的书的重量,但是加一个砝码后,桥就塌陷了。有的承受住了一本书和一个砝码的重量后,却在加上第二个砝码后铩羽而归。不过这些都没有难倒小果冻们,一次不成功,回去改进,再不成功,再去改。最后,一个小男生的设计稳稳地支持住了一本书和两个砝码。

“你看,为什么这个设计会成功?首先他把纸反复多次折叠,然后又在外面包裹了一层纸张,这样就增加了纸桥的承重力。”李涛老师告诉了小果冻们成功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