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茅盾文学奖”是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根据茅盾先生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而设立,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
该奖项设立于1981年,每四年评选一次,参评作品需为长篇小说。
历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中,有不少都曾被改编为影视作品。
首届茅盾文学奖
《芙蓉镇》
作者:古华
“一个被人爱着、想着的人,不管受好大的难,都会平平安安。”
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钟鼓楼》
作者:刘心武
“鼓楼在前,红墙灰瓦。钟楼在后,灰墙青瓦。钟鼓楼高高地屹立着,不断迎接着下一刻、下一天、下一月、下一年、下一代。”
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遥
“我不到外面闯荡一回,一辈子心平不下来。你就让我走吧!”
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白鹿原》
作者:陈忠实
“好好活着!活着就要记住,人生最痛苦最绝望的那一刻是最难熬的一刻,但不是生命结束的最后一刻……好好活着。活着就有希望。”
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长恨歌》
作者:王安忆
“他们一边说明天见,一边心里不愿意今晚结束,明天再好,也是个未知未到。今夜就在眼前,抓一把则在手中。”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历史的天空》
作者:徐贵祥
“训练训练,首先是训,然后是练。训是什么?就是训导,就是治气……”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暗算》
作者:麦家
“一个人待在自己家乡也许不一定会觉得家乡对他有多么重要,只有离开了才会知道家乡对他有多么重要。”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推拿》
作者:毕飞宇
“看不见是一种局限。看得见同样是一种局限。”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繁花》
作者:金宇澄
“钢琴有心跳,不算家具,但有四只脚。房间里,镜子虚虚实实,钢琴是灵魂。尤其立式高背琴,低调,偏安一隅,更见涵养,无论靠窗还是近门,黑,栗色,还是白颜色,同样吸引视线。于男人面前,钢琴是女人,女人面前,又变男人。”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人世间》
作者:梁晓声
“某些人经常不讲道理、反逻辑,自以为是。即使这样,那也要相信,人世间永远有真爱和真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