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经济腾飞的梦想小镇

老年人刷脸就餐

余杭以“数智防汛”改革防汛减灾工作

市民用“余杭一码通”扫码入园

“入学早知道”应用

余杭数智治理中心
文/白赟 刘辉 姚垚
数字时代,变革之中蕴藏无限可能。
自2021年2月18日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以来,余杭区笃决胜之志,铆十足干劲,击鼓催征稳驭舟。这一年里,余杭以“数字红利”,推动各行各业迎来新的变革。
2021年,余杭区31个场景入选省级及以上试点,共形成75项理论制度成果。从一个个最佳应用里,可以读出余杭数字化改革的方向和使命。
对余杭来说,数字化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推动螺旋上升的过程。余杭坚持将群众、企业和基层最关注、最迫切的问题摆在首位,以数字化改革的手段和方法回应群众、企业和基层的重要关切,构筑起通向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的“船”与“桥”。
“创景”计划创出余杭“好风景”
数字化改革大潮奔涌激荡,已进入打造最佳应用、比拼“三大成果”的新阶段,正在开辟巨大的价值创造新空间、释放澎湃的社会跃迁新动能。
2021年6月7日,余杭区发布数字化改革“创景计划”,提出要全力创建“全省数字化改革核心技术创新策源地、数字场景应用示范地、系统解决方案输出地”。
号令即出,动若风发。会上的部署,迅速转化为会下的行动。
建小组、组专班、开例会、印方案、抓培训、设大奖……改革的机制不断完善。理业务、拆任务、搭平台、设门户、上应用、出制度……在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余杭区迅速建立起“需求分析、孵化培育、评估激励、持续迭代”的应用场景“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实行动态化、竞赛制培育,强化目标引领,着力创造形成一批有余杭辨识度的硬核场景。
发生在身边的“小变化”,可以让人们更好理解“大变革”。
“余杭一码通”应用,通过多部门多场景协同,打造“万码集成器”、“数据收集器”、“决策计算器”,服务9万人次,平均每个场景节省时间约4分钟,节省率约36%﹔核减了7个项目中赋码相关的建设内容,节省项目资金约550万元,平均缩短工期约39天。
“幸福计算器”场景应用,通过数据融合建模,聚焦单位核心业务,以满足群众“一清二楚”了解能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政策为主要目标,基于政策服务,为余杭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政策幸福守护,全面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健康真周到”应用,通过个人、企业、治理三端融合,形成从业人员健康信息动态监管和分析预警处置闭环,杜绝传染病携带人员“带病上岗”。
“城市安全运行‘CT’智能服务”应用,通过“全面体检+重点复诊”为核心的城市安全风险全域监测预警模式,完善城市运行“精密智控”机制,构建更有韧性的城市安全生态,已有效预警和处置风险隐患290次。
“数智大市场”应用,通过重塑交易链、监管链、治理链,搭建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云上数智市场,实现“链协同、云集成、端赋能”。现阶段采购商逗留时间从6小时下降到2.5小时,重点时段车辆排队下降20%。
“入学早知道”场景入选浙江省数字社会第二轮试点项目,累计访问量达到25.8万人次,家长“教育焦虑”极大缓解,关于入学入园问题线上线下的上访和咨询量同比分别下降80%和52%,群访、越级上访问题得到有效控制,2021秋季招生整体工作平稳有序,家长满意度取得很大提升。
如今,“创景计划”早已遍地是“风景”。
“1+5+2”赛道全面发力
面对数字化改革这个前所未有的复杂巨系统,余杭区数字化改革牵头部门打破思维束缚、部门界限、层级限制,上下一体、横纵联动、高效协同,形成了合力共推的整体格局,奏响了改革突破的交响乐章。
随着数字化改革不断走深走实,余杭区各部门争先创优、比学赶超,以政府治理能力提升为方向, 以场景化多业务协同为重点,在规定动作上争前列、在自选动作上建样板、在应用创新上出亮点。
鲜活的数据池是数字化改革取得实效的重要基础,余杭区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不仅起步早,首创“数字资源超市”,为全省平台建设提供了经验和样板,更在最近的全省数字化改革考核中获得了全省第二、全市第一的好成绩。目前全区正通过核心业务梳理,加快建设一批真正管用的数据仓,推动高频数据回流,强化数据高质量供给,用坚实的数据底座为余杭基层治理按下“智理”快进键。
插上数字化翅膀,是为了更快通往城市的幸福未来。在党政机关整体智治方面,余杭区全力做好省级应用承接、贯通工作,“清朗网络”、“法治政府建设监督”、“数字政协”、“才金直通车”等应用获省领导批示、肯定。
指尖一小步,数字改革一大步。在余杭,数字化应用数字政府领域的方方面面,成为余杭数字改革的一张金名片。去年余杭区上线运行“一键低碳回收”等6个应用,目前年度评分位列全市第一名,并以全市唯一、全省六强的成绩位列省领跑榜第一梯队。
数字化改革提高了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打开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空间。在数字经济领域,“E企成长”应用场景受邀纳入省经信厅牵头的全省数字经济系统建设,“工业设计引擎”在去年12月27日的全省数字化改革推进会上获省经信厅点名肯定。
数据的海洋,也是民意的海洋。在数字社会领域,余杭区打造了“入学早知道”、“家政一键通”、“舒心育儿”等27个辨识度高的应用场景,其中“入学早知道”获得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软件著作权证书,并入选省《数字化改革(工作动态)》场景应用典型案例。
在数字法治法制领域,社会矛盾风险智能预警处置等3个应用场景获评全市好应用,在全市数字法治“五阶”考核中总分列全市第二。余杭区基于“基层治理四平台”和区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于2021年9月创新设立全省首个区县级“数智治理中心”,研发余杭区数智治理系统,初步实现了基层治理要素“统一汇聚”、社会风险“源头预防”、闭环处置“流程再造”,基本构建起“一屏观全区、一网治全城、一键管应急”的区域数智治理体系,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余杭样本。
在不懈努力中换取改革成果
数字化改革工作,想明白才能干到底、有作为才能有地位。
2021年,余杭通过数字化改革,形成了全区协同的工作合力、多点开花的可喜成果、比学赶超的竞赛氛围。累累硕果的背后,是余杭广大党员干部的不懈努力和辛勤付出。
这里有牵头单位的担当作为——余杭区广大党员干部用智慧、汗水、担当,描绘了余杭数字化改革一幕又一幕的生动场景。
眼下,余杭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的“四横四纵两端”总体框架不断健全,党政机关整体智治系统形成了“重大任务+重大应用+执行链+主要领域”基本架构,数字政府系统完善建立“1234N”的工作体系,数字经济系统紧跟省级9条跑道顶层设计,数字社会架构图迭代至2.0版,数字法治系统持续优化“1338X”体系架构。
余杭的党员干部甘做“老黄牛”,在加班加点中换取改革成果,全年通过领域牵头部门、数管局和改革办三方联审机制,压减低水平重复项目103个,核减项目预算58%。
这里还有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
去年5月6日成立的余杭数字化改革企业联盟成员已达180余家。不到一年时间,联盟已通过开办星讲堂解决政企痛点,开辟IRS专区集聚优秀组件等方式,共同打造出RPA数字员工、NLP自然语言分析处理、语音智能转写等多款具有“余杭特色”和“科技标识度”的数字化场景应用,助力余杭数字化改革不断走深走实。在2021年智慧中国年会上,余杭“数改联盟”荣获2021数字政府特色评选50强创新案例“数据体系创新奖”。
积力所举无不胜,众智所为无不成。这是数字化改革当下生动的写照,也是数字化改革未来光明的前景!这是一条在挑战中不断淬火的道路,也是一条在探索中不断前行的道路。更艰巨的任务仍在前方,更伟大的成功正在孕育。
站在新的起点,唯有奋斗,唯有奔跑。新的一年,余杭区将继续围绕“三张清单”,聚焦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区建设、杭州亚运会举办、碳中和碳达峰、数字孪生等重点任务中的痛点难点堵点,在具体跑道中谋划多跨应用。
百舸争流千帆竞,数字化改革风起云涌。余杭,正以先锋领跑姿态挺立在全省数字化改革的最前列,必将为全省数字化改革提供更多的“余杭解法”和“余杭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