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述人:印雄飞
娃哈哈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机电研究院院长
从2017年建成国内第一条智能化饮料生产线,成为工信部示范项目,到2021年启动文成智能化饮料工厂建设,这是娃哈哈在智造领域的又一次突破,是娃哈哈智能化生产线建设的第二次飞跃。
智能工厂将实现生产设备网络化,生产数据可视化,制造过程智能化,仓储物流智能化。包括利用大数据分析进行生产决策;使用先进制造技术,实现产品智能制造;通过高效运行的物流与仓储系统,实现运营成本大幅降低。打通数据流将是智能工厂建设成败的关键。
温州市文成县巨屿镇,青山掩映下,机器轰鸣,车辆穿梭,一个智能制造基地正在紧张地施工之中,在寒冷冬日里透出热气腾腾的干劲。这里,将建成娃哈哈新一代的食品饮料智能化生产线,打造成食品饮料业的“未来工厂”。
从2021年7月16日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带队到文成县考察调研,到项目签约落地,仅仅花了两周时间;紧锣密鼓地动工建设,到2022年底计划建成投产——这高效运转的背后,既是娃哈哈响应浙江省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的号召,通过产业赋能助力共同富裕的实际行动,也是娃哈哈自身加快高质量发展、打造智造升级样本的新节点。
二次突破,
打造食品饮料业智造的新样本
“从2017年建成国内第一条智能化饮料生产线,成为工信部示范项目,到2021年启动文成智能化饮料工厂建设,这是娃哈哈在智造领域的又一次突破,是娃哈哈智能化生产线建设的第二次飞跃。”娃哈哈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机电研究院院长印雄飞博士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宗总对这个项目高度重视,已三赴文成。
娃哈哈文成生产基地总占地面积约120亩,智能化生产线主要生产娃哈哈含乳饮料、纯净水、营养快线、八宝粥等拳头产品,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销售额可达10亿元。随着工程建设推进,按照计划,春节后部分设备安装工作就将进场逐步展开。
这项目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娃哈哈对智能制造的最新思考与探索。印雄飞展望未来文成智能工厂的场景:文成项目针对食品饮料行业特点,将以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新制造为基础,深度融合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数据技术、AI技术,打通上下游全线数据,创建智能化、协同化、绿色化现代工厂,同时推动集团级工业互联网建设。
文成项目将探索食品饮料行业智能制造最佳实践,切实推进全面智能化、全面数字化战略,以数字驱动业务发展,以智能提升运营效率,加快建成食品饮料行业的未来工厂,助力娃哈哈全面智能化、全面数字化、全面国际化、全面对标、全面超越的战略目标实现。
比如娃哈哈自主设计的无菌化生产线,将是娃哈哈大健康产业基地第一条智能化饮料生产线的升级版,将生产产品从水、可乐拓展到果汁、发酵饮品、含乳饮料、茶饮料等各种品类,从配料、制瓶、灌装、包装等全工序实现高度智能化、柔性化生产,打造“无人车间”“无人仓库”的智慧园区。
可“快速复制”,
今年建成3条无菌智能化生产线
都说一瓶纯净水、饮料的利润很薄,如何挖掘增长空间?规模化的智造升级,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运行效率的一条必由之路。娃哈哈的智能工厂将实现生产设备网络化,生产数据可视化,制造过程智能化,仓储物流智能化。包括利用大数据分析进行生产决策;使用先进制造技术,实现产品智能制造;通过高效运行的物流与仓储系统,实现运营成本大幅降低。打通数据流将是智能工厂建设成败的关键。
智能工厂能够打破系统间信息孤岛,生产也会更智能、更柔性。印雄飞认为,文成智能化工厂建设也将可实现其他工厂的快速复制和推广,为娃哈哈整个集团实现智能制造提供基础。
娃哈哈是在食品饮料生产领域实施智造自主研发、设计、配套的探路先锋。早在1999年,就成立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专注于食品饮料行业生产线及装备研发,对研发实力和智能制造的重视是娃哈哈的坚守。20多年来,娃哈哈精机公司已成功为 400余条食品饮料生产线提供专业设计、布局、安装工作。
从模具生产到机器人开发,娃哈哈智造风生水起。印雄飞透露,目前娃哈哈已针对大健康产品专门研发智能装盒机,还有带视觉感知功能的机器人、智能无人叉车等,将智造领域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展望2022年,娃哈哈在智造方面还将有许多新的行动和成果。包括建成投产3条无菌智能化生产线,分别在娃哈哈杭州大健康产业基地、杭州下沙基地和温州文成基地。
未来,围绕数字化改革和企业使命需求变革,打造娃哈哈“未来工厂”,搭建集团级工业互联网,以企业数据大脑为中枢和引擎,打通消费端、生产端、上下游客户端价值链,带动行业整体发展进步,不仅是娃哈哈的智造升级,也将是杭州制造走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新样本。
做“K型复苏”的向上一端
记者讲
同样是两块钱一瓶的纯净水,现在的产品与十年前有什么不同?或许消费者除了包装上的改变,并不能感受到其中智造带来的变化。但是,因为智造升级基于产业大脑的数字化赋能,从消费端、生产端、上下游客户端的数据流打通,传统制造,赋予了数字化生存的活力。
全球疫情深刻改变了产业分化发展的进程。“K型复苏”现象必然会产生全球性的影响力。如何挣脱下行的泥潭,做“K”字奋力向上的一端,无论是新兴产业还是传统产业,都需要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走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全方位推进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提升杭州制造在全球产业格局和价值链条中的地位。
乘势而上,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
专家讲
2021年杭州制造业逆势增长,展现了发展良好的韧性。如何乘势而上,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本人认为应在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经营模式、质量标准等方面持续发力,夯实基础。
完善制造业空间布局,目前杭州基本形成滨江制造业总部经济、滨江数字技术产业、城西科创产业、钱塘(大江东)—临平产品(装备)制造业的空间布局。这一布局还需做强、做大、做实,尤其是利用央企总部外迁的机会,做强总部制造业经济;做强江东装备制造产业,做大杭州周边产品制造业。
杭州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在保持优势和强势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深化和优化结构的调整,核心是产品高端化、装备和方案制造产业化。产品高端化是指从生产中低端产品向生产高端产品转变,从制造单一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从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变。在制造产业结构调整中,钱塘区(大江东)有产业发展空间,要抓住航空制造业和轨道交通业大发展的机遇,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打造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制造业的新增长极。
制造业经营模式的转型,核心是由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向数字化和服务化转型。数字化和服务化是数字时代制造业的“新两化”融合;通过运用物联网、云计算、边缘计算、5G工厂基站和元宇宙等先进的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的设计、生产、物流和服务,打造“未来工厂”;通过制造业从卖产品向卖服务的转变,拓展价值链,提高附加值,实现高效、低碳、绿色发展。
提质增效、质量变革、高质量发展,质量是核心,制造业必须持续进行质量改进、追求卓越绩效,抢占标准高地;鼓励企业全面推进标准化工作,传统制造业参与跟进国际标准,数字技术领跑国际标准。成立杭州优势制造业(尤其是数字技术)的国际标准新组织,打造杭州制造业国际高地。
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共杭州市委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计量大学教授 宋明顺
高端装备制造、集成电路等核心制造业关系国计民生,其产业链长、集成度高、涉及面广、带动性强,是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以“高端装备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燃气轮机为例,涵盖多学科、多领域,集成多项尖端技术和高端产业,拉动杭州一大批材料、机械加工、电气仪控、系统集成、工程运营、运维备件企业。通过燃气轮机自主创新,能够大幅提升产业需求,促成新兴高端制造产业的全面崛起,推动传统机械制造产业的整体升级,提升杭州制造业的产业规模和竞争力。
希望聚焦对实体经济具有带动引领作用的核心产业,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扶持力度,通过研发投入补贴、支持首台套示范、加大科技奖励等方式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投身核心产业的自主创新。同时,加大对核心产业供应链的布局,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着力“补短板”、“锻长板”,实现产业链核心环节区域内循环,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杭汽轮股份有限公司先进动力研究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 蓝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