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中介

2022-01-10

小罗当中介前的雕塑作品

口述 罗记明 整理 林特特

我今年40岁,湖南人,在杭州一家房产中介做店长。

说出来你不信,我大学读的是中国美院,毕业后还做过大学老师,最后却阴差阳错地成为了一名房产中介。

而我的终极梦想,是当一名作家。

村里人用“雕”牌洗衣粉,我把包装袋上的那只“雕”描下来,居然描得八九不离十

我出生在湖南娄底的农村,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小学课本上讲到徐悲鸿画马,我就拿着铅笔去涂书上的马,从此痴迷上了画画。

村里人家都用“雕”牌洗衣粉,我把包装袋上那只“雕”描下来,居然描得八九不离十。

念到初中,遇到了一位美术老师,他教我画石膏像、画苹果,这样我才接触到了素描。

高三那年,我到长沙一个美术培训基地强化专业课,接触到了很多牛人,都是中央美院、中国美院、清华大学美院的大学生。我的心劲儿上来了,立下志向,我也要考上美术类的名校。

在画室,我成了最刻苦的几个学生之一,每天画到凌晨,第二天一早接着画。

第一年高考,我背着画板,攒够了路费到处去考,可惜理想中的大学一个都没考上。

我不肯将就,选择了高复。第二年,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中国美院。

我学别人办美术培训班,教考生画画。大学四年,我的学费、生活费都是自己赚的

来杭州读书,我内心还是有点自卑的。我是农村孩子,又是湖南人,普通话明显不行。每次上课发言,我讲完了,还要请班上一位福建女同学翻译。

大一学生会竞聘,我雄心勃勃上台发表演讲,讲着讲着,台下鸦雀无声。我就知道糟了,观众都听不懂我的湖南普通话。

于是,我利用在图书馆勤工俭学的机会,一心想找到练好普通话的方法。结果,普通话没怎么改善,我却爱上了看书。我把大部分时间泡在图书馆里,每天的报纸、新到的杂志都是必看的,还有美术的专业书籍,只要我感兴趣的,都看。

虽然爱看书,但我不是书呆子,相反,我的脑子相当活络。我学别人在学校边上租了场地,办起美术培训班,教那些考美院的学生画画。大学四年,我的学费、生活费都是自己赚的,没问家里要过。

不过也有失败的例子。我和同学办了一个外卖网站,叫“See80(看我们80后)”,但当时还没有智能手机,用户下单必须在电脑上操作,订单量一直上不去,网站也就泡汤了。

一个学美术的去考法律硕士,听起来是个笑话。但工作之余,我真的啃起了大部头的法律书

我毕业时,中国美院的本科生是很多艺术院校抢手的香饽饽。我去了福建一所艺术院校当美术老师。

“青椒”(高校青年老师的谐音)这份工作虽然稳定又体面,但工资并不高,一节课的课时费15块,一个月全部到手只有两千来块。课不多,工作节奏慢悠悠,再加上微薄的收入,我的内心很空虚。干着干着,我觉得这份工作并不是自己想要的。

大学里谈的女朋友,当时在复旦读研究生,她希望我考到上海去。我这人吧,要么不考,要考就要考最好的。最好的大学在哪里?在我心目中,当然是北京了。

以前在美院读书时,法律课老师年轻、有激情,上课会给我们放电影,《罗拉快跑》《阿甘正传》,简直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我下定决心,就考清华大学的法律硕士。

一个学美术的去考法律硕士,还是中国最高学府,听起来是个笑话。但工作之余,我真的啃起了大部头的法律书,还有英语——对艺考生来说,这些都是非常难啃的“骨头”。

笔试成绩出来了,我总分360多,专业课和英语都上线了。我踌躇满志,穿着笔挺的西装,去清华大学面试了。我迈进一个空荡荡的大教室,只见面前坐着一排导师,居中的一位头发都花白了。

那阵仗吓了我一跳:这些人就是中国法学界的“大佬”了吧。

说实话,那次面试,我没发挥好。朋友劝我服从调剂,凭我的分数,去其他大学的法律专业,完全有可能。

我偏不,我要再考一年。

我陆续接到上海房产公司的电话,“你真的要来卖房子?你是中国美院毕业的?那欢迎你来上海啊!”

本来当大学老师蛮好的,还有隐性福利。工作一定年限后,学校有分房,也完全可以把父母接到身边,过上稳定的生活。

但我偏要去考研。这个决定,改变了我的人生。也可能,我的人生本就该如此。

为了专心备考,我“裸辞”回到杭州,在转塘附近租房子复习。但计划不如变化快,很快我就被自己的“鼠目寸光”打脸了。

隔壁有对河南夫妇开的包子铺,生意很红火。听说他们要回老家,包子铺要转让,我的心思活络起来。我想,我接手应该也差不到哪里去,而且一边考研,一边卖包子,可以“一鱼二吃”。

但我一个学画的,哪里懂得做包子啊。在我手上,包子铺的生意很快一天不如一天,不到半年就关门大吉了。

这对一向心劲儿挺高的我多少是个打击。

当时上海在开世博会,我就去看女朋友,顺便散散心。女朋友在帮一个房产公司在奉贤区建的别墅群画墙绘。一来二去,我认识了一批房产中介,他们个个西装革履,口才特别好。

我羡慕不已,每天有事没事都会去售楼部坐坐。几天下来,我和中介们混熟了,我了解到他们卖房子的收入不菲,卖出一套的佣金几千、上万!而且和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交际广泛,特别能锻炼人。

当时楼市热火朝天,上海的有钱人多,时不时看到客户上门刷卡买房,看得我眼红心热。当时,我连“二手房”和“一手房”都没概念,却因为一股无名的巨大诱惑,把全部兴奋点瞬间都转移到卖房子上了。

用老人的话说,这就叫“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我马上给上海的几家中介投了简历。但等了两三天,杳无音讯。

我有点失落地回到杭州。坐公交车时,我看到路边一家店面的门牌有点特别。我问,那是不是卖房子的?别人说是啊。

我赶紧下车,跑进那家店里,跟负责人说:我要来卖房子,做中介!对方慢悠悠地问,你想卖一手房,还是二手房?

我一听,什么?你们一手二手全有,这不更好么,有什么房卖什么房!

几天后,我陆续接到上海房产公司的电话,他们问,“你真的要来卖房子?你是中国美院毕业的?那欢迎你来上海啊!”

可惜,阴差阳错,我已经在杭州入职了。

中介这行看似门槛比较低,其实一个专业的中介,需要对一套房子背后的各种知识和信息都了如指掌,没几把刷子是拿不下来的

误打误撞入了行,但带我的师傅很不错,手把手教我如何带客户看房、如何成交。没多久,师傅带我去了“年度业绩排名第一”的门店。

中介看似门槛比较低,其实一个专业的中介,需要对一套房子背后的建筑知识、得房率、小区绿化率、容积率、使用面积、户型、周边配套、商圈、公摊、套内面积等了如指掌,没几把刷子是卖不出房子的。

新手入行第一件事就是“跑盘”,借此熟悉辖区内每个小区的每一套房子。别人跑盘骑着车,绕小区溜一圈,而我靠走路。中午,别人都在店里休息,我已经走遍了小区的角角落落。碰到热心的大妈大姐,我还会攀谈几句,尽量多掌握这个小区的信息。

那时,二手房源都挂在网站上。为了吸引客户,很多挂的都是假房源,把房子描述得天花乱坠。

我不弄这一套,对房源的描述比较可靠,并且不厌其烦地带客户看房,只过了半个多月,我手里就成交了一套房子。

买家是一对台州的夫妇,想给在杭州工作的女儿买一套房子,考虑到未来有了孩子要读书,想买带学区的。

因为买家在外地,只能周末来杭州看房,时间就显得格外珍贵。我当时主做湖墅南路一带的房子,根据客户的需求,我推荐了一套卖鱼桥小学的学区房。没想到,当天中午就被其他买家签掉了。我当即从库存里调出了另一套房子,无论面积、朝向、总价、学区都符合客户要求,并第一时间联系好房东。

因为前期功课准备充分,买家看房后,当即表示满意。当晚,就和房东谈拢价格,签下了合同。

前前后后跑了几十趟,客户看上了一套总价不超过100万的房子。但首付超出了家庭积蓄,她希望我能帮忙,跟房东再谈一下

前年有部讲房产中介的电视剧《安家》火了,虽说艺术来源生活,但电视剧远不如现实精彩。一套房子成交的背后,是整个中介团队共同协作的成果,绝不是单凭一己之力能够完成的。

我碰到过一个客户,从农村来大城市打拼,想买房安家,但首付并不多。我带她前前后后跑了几十趟,最终她看上了一套总价不超过100万的房子。

她又让老公和父母上门看房,全家都觉得房子不错,就是价格高了点,首付超出了家庭的积蓄。他们希望我能帮忙,跟房东再谈一下。

我带着同事买了水果,去拜访房东。房东不在家,房东父母在。老人家看我们带着诚意来,热情地招呼我们。隔了一天,客户也带着水果上门,和房东聊得很投缘。

眼看两家越聊越热络,我赶紧“推波助澜”。跟房东说,卖一套房子,不仅仅是卖一个价格,更重要的是传承这套房子里的幸福和快乐。你们两家彼此有眼缘,买家来大城市工作不容易,这套房子你愿意让点价格,卖给他们,那这个小家庭算是正式在杭州扎根了。

最后,房东同意降价5000,客户同意加价5000,我也在公司允许的范围内给了最大折扣,最终促成了这单买卖。

后来,客户和我成了朋友,搬家时还邀请我们一起去新房里吃饭。

老人说这套房子是他出钱给儿子媳妇买的,所以他也有决定权。我赶忙把老人和我的客户请到门店去谈价格

做中介这些年,我碰到过形形色色的人。辉煌时期,白天挂出来房子,下午就成交了。最伤心的是一直在我手里的客户,突然在别人那里成交了房子。

在房市最火的日子,坐地起价的房东也不是没有。一次,我们带来的客户和房东都已经谈妥价格了,结果房东想加价,他找了个借口,说房子价格最后要老婆说了算,而老婆在外地出差。

我的客户对这套房子很有意向,我就连夜开车带着客户赶到房东老婆的出差地,重新谈妥了价格,签下协议。

遇到一套房子有很多客户哄抢,这时中介的作用就重要了。

有一回,一套房子刚挂出来,很多中介就带着客户上门。房子不大,就两个房间,但里面起码挤了4、5家中介,再加上客户,房间里站满了人。房东是一对年轻的夫妇,他们一拿出房产证,大家围拢来七嘴八舌谈价格。房东说出个心理价位,当场就有客户表示愿意加2万。另外的客户也不相让,嚷着要加钱。还有客户霸道地说,明明我第一个来的,就应该卖给我。

我从人群中抽身出来,把房子的细节仔仔细细看了个遍,如顶部有无漏水、阳台有无遮挡。这时,我发现房子角落里坐了一个老人,闷声不响在抽烟。

我走过去跟老人闲聊,问他是不是也来看房子的。他说,他是卖家。我奇怪了,卖家不是那对年轻夫妇吗?老人说,这套房子当年是他出钱给女儿女婿买的,虽然写了小两口的名字,但他有最终决定权。

我赶忙把老人和我带来的意向客户请到门店去谈价格。双方都很诚心,等价格谈拢后,老人一个电话打给女儿,说这边他已经谈好了,你们过来签字吧。

这套众人哄抢的房子最终在我手里顺利成交了。

去年,我报了《南方周末》的写作培训班。也许有一天,这些卖房子的经历都会成为写作的财富,而我也真的能实现梦想

2014年,我请了一个月假,去拉萨旅行。当时有人问我:“这辈子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成为一名作家。”

在美院读书时,我有几个关系特别好的“死党”。现在,他们有的是大学的院长助理;有的辞了职在读博士;有的成了杂志主编。只有我,在卖房子。

其实,我并未抛弃艺术理想,只不过我的理想不是画画,而是写作。

工作后,我最喜欢的作家是木心,他的那本《哥伦比亚的倒影》几乎被我翻烂了,书页上写满了我的读书笔记。

还有一次,我加客户微信,她的微信名是“蕉下客”。这不是《红楼梦》里的探春吗?客户激动地说:“你也喜欢《红楼梦》?”于是,我俩撇开房子,聊了好久“红楼”。

去年,我给自己报了《南方周末》的写作培训班。上半年学了非虚构,下半年我又报了小说班,老师是获茅盾文学奖的大咖。每次交作业,我都很认真。

在外人眼里,我肯定很失败,无房无车,四十岁还在做房产中介。但我并不后悔曾经的决定。在中国楼市摸爬滚打11年,看过了买学区房就像买大白菜的楼市疯狂,也看到了楼市冷静下来后的成交量萎缩。二手房市场从最初的鱼龙混杂,变得越来越规范。不过,也更“内卷”了。现在,门店招聘员工,要求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我这个中国美院的本科学历不稀罕了。

卖房子的空闲,我会在朋友圈里点评下别人的素描。也用当中介赚的钱,给老家的父母造了新房。虽然人生难免有伤痛,但我并不自怜,也不自卑。我的工作是让人有一个温馨的家,这份工作让我自信,也有足够的金钱回报来做自己喜欢的事。

也许有一天,这些卖房子的经历都会成为写作的财富,而我也真的能实现当作家的梦想。

这辈子

你最想做的事情

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