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梦冉:秉承本心探笔墨之源

2022-01-09

刘梦冉,2019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绘画专业中国画(山水)方向,获学士学位。同年考入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目前攻读中国画(山水)研究与创作方向硕士研究生,授业于孔耘教授。在导师孔耘教授指导下,完成以杭州西湖、温州雁荡山、“新安江-富春江”两江等为主题的大型创作活动。在校期间获浙江省奖学金、杭州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一等奖学金等荣誉,山水画作品入选黄原书画奖学金、杭州青年文联、中国湿地博物馆等单位举办的多项展览并获奖。

《桐洲写生》其一

《来赏雨西湖》

记者 孙乐怡

在新锐艺术家刘梦冉眼中,中国山水画,不再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的聊以自娱,而是具有时代精神面貌的壮丽画卷。出于对艺术的兴趣和理解,刘梦冉一直关注着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意识,追求其精神内涵,以期达到心与物、表现与再现、具象与抽象的统一。

刘梦冉自述:记不清因何与山水画结下的缘分,从本科“临摹-写生-创作”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培养,到注重综合能力、体验自然感悟的研究生求索阶段,我幸于随导师孔耘教授系统地学习了中国山水画,走进了中国山水画体系。

唐、宋、元、明、清直至近现代,中国山水画画派、画家“琳琅满目”,我独爱近现代黄宾虹先生。在导师孔耘教授的引导和帮助下,我一步步地打开了接近黄宾虹先生艺术的大门。孔老师曾说:宾翁提出的“五笔七墨”是“技而进乎道”的文化美学概念,笔墨是一种载体,而不是单纯的技法和形式,因此在创作过程中,通过不断提升在山水画上的审美层次,拓展对山水画的认知,用艺术讴歌新时代、为祖国山河树碑立传,这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亦是支持我前进的动力源泉。

【学术简评】

梦冉求学湖上,六载有余。硕导其学,了如自出。专业乎,沉湎丹青,耽于雅颂,困乎六法,笔耕不辍;为人乎,温和谦逊,风格秀整,高自标持,多有令誉。本科四年,逡巡中国山水之理法;硕士三载,体道中国艺术之精神。由是,拨浓雾,见明灯,不为惑,自得法。

学画者,非孜孜以求中国画之传承与再生,且自我革新之于文化良莠不齐危机之下,其必守于“笔墨”之本源。所守笔墨者,梦冉也,此道艰且难哉,非勤而不可用也。以“笔墨”之本源达梦冉之心源,虽汲苍劲处或存稚嫩,然于师者得此般青年不可谓不欣喜。

言不必多,唯愿梦冉“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拓中国山水学习蹊径之广,行中国艺术精神沧海之远。

——全国中小学美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主任、教授 孔耘

【师友说】

梦冉是一个恪守传统,又懂得创新的同学。据我所知,本科阶段,他扎实完成了专业学习,硕士期间又在更高的层面溯流而上,在宋、元、明、清山水画嬗变的脉络中孜孜以求、能取法众家而熔为一炉,且渐入由技进乎道之境。他的气质与才华已然充分流露于他的画作中。

我尝评宋蔡襄之书,充满着“敛才于法,不矜其能”的自信,梦冉画中亦有此种消息。同时,他能借助坚实的笔墨功夫,抒发时代气息,又能将个人才气和对时代的理解,沉淀到自己对丘壑的感悟里,这正是对“取古质之美”“弃表现之形”古典审美的追寻和时代之美的生动演绎。

——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王中焰

梦冉对中国传统山水画一直存有浓厚的兴趣和敬畏之心。在本科学习期间浸润于传统绘画,醉心于山水技法,悉心体会,潜心实践,基本功扎实。源于他的性格与执着,研究生的学习更为努力。不仅深究技术,且要求各类修养的全面提高。山水专业的深度和广度已长足进步,并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前人有言:没有技术不成艺术;成功的艺术必有高超的技术。走在锤炼技术的艺术追求之路上而不忽视艺术修养,前景可期。勉之!勉之!

——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山水教研室主任 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