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的一枝花

2022-01-07

《层叠冰绡图》

南宋龙泉窑青瓷胆瓶 龙泉青瓷博物馆藏

方忆

大抵冬日里最受用的花,便是梅花了,疏影冷艳的梅悄然绽放,有一种遗世的孤立。

南宋画院画家马麟曾绘有《层叠冰绡图》。从卷轴的左侧高低错落地斜出两枝清冷的白梅,一枝向上挺然,一枝向下延伸,枝条瘦削,花色含蓄,顿觉冷香浮动。

“冰绡”本是指薄透如冰,洁白如雪的丝绸,这样的形容令花瓣的透明与洁静呼之欲出。画中题有宋宁宗皇后杨氏的小诗:“浑如冷蝶宿花房,拥抱檀心忆旧香。开到寒梢尤可爱,此般必是汉宫妆。”

宋词中有“一枝瓶”的说法,应是指瓶中仅插“一枝花”,而“一枝花”也多指梅花,如梅窗《菩萨蛮·咏梅》“清对一枝瓶,瓶枝一对清”;在宋画中所见的瓶中一枝花也多为梅,日本南禅寺藏传南宋马公显绘《药山李翱问答图》,图中室外的石案之上,就有瓶中一枝梅。

瓶梅枝虬倒垂,花稀星点,古意盎然;小口的长颈圆腹花瓶被安置在瓶架中,与下垂的枝干形成稳定的构图。

“一枝瓶”若置于室内案头,又会是怎样的意境?《寒窗读易图》中有茅屋小室,这正是宋人书斋的真实写照。这样的“小室”有时只能“容膝”,如此案头之花也必不可大,文人插花喜单纯,好小巧,恰是“小瓶”之趣。在书斋幽窗之下,文人体味的是“自案生春小瓶花,疏花小叶一枝斜”。

人间烟火,繁花虽艳,而宋代文人所喜却是“一枝花”的情趣。小口径的花瓶才可满足“一枝瓶”的造型,比如宋代花瓶中的胆瓶、梅瓶都是小口可插一枝花的雅器,“官梅疏艳小壶中。暗香浓,玉玲珑”(葛胜仲《江神子·初至休宁冬夜作》)。

冬日,除了标配的梅花或腊梅,宋时还有哪些花卉?在南宋宫廷画师李嵩(1166-1243)的《花篮图》可以找到更为生动的注脚。

《花篮图》本为一组四幅,分为春夏秋冬四卷,存世三卷,即春、夏、冬卷,在冬季卷中可见到绿萼梅、山茶、瑞香、水仙等冬季花卉,但仔细想来这些花卉也并非都在同月、同时绽放。

让这些花儿聚集在一起,似乎是画家刻意摹写的创造,这是否也涉及到宋代花卉的栽培技术?周密在《齐东野语》卷十六的“马塍艺花”中记载了南宋时期反季鲜花种植和栽培的技术。很多花卉都可以利用当时已经成熟的人工干预手段实现提早开放或延迟发花。如此想来,李嵩《花篮图》中所展现的冬日里的繁花似锦,也不是不可能。

冬日里供一枝花,在迎春的正月里默默地展露它的香骨与浅韵,总是以淡淡的姿态恭候着春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