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插画狮:《花花世界》 杭州市安吉路新天地实验学校三(4)班 杨安若
浙大城市学院附属学校三(1)班 徐绛媛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你们好!你现在看到的正是我们中国的风筝。
提起“风筝”,它可是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风筝发明于春秋时期,距今有2000多年,最早的风筝是墨子用木头做的,称之为“朱鸟”。后来鲁班改进了墨子的方法,用竹子制作,这样风筝就变得更轻了。东汉的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人们又用纸来做风筝,被称为“纸鸢”或“纸鹞”。后来,有人在鸢头上系竹哨,放飞时,风入竹哨,发出“筝”一样的声音,故名之为“风筝”。
中国人非常喜欢放风筝,在公园里、草地上随处可见人们放风筝的身影。风筝的样子不一样,寓意也不一样,燕子寓意春回大地;龙凤寓意龙凤呈祥等。风筝在古代《清嘉录》中记载:“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意思是:人们会在风筝上写疾病,然后把风筝放得高高的,再把风筝线剪断,让它带走疾病霉运。我们的课本上就有一首专门描绘开开心心放风筝的场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怎么样?听了讲解,是不是对风筝更有了解了!
指导老师陈小春:
孩子们都喜欢放风筝,但是对于风筝的相关知识了解得并不多。小作者化身为讲解员,为游客介绍了风筝的历史、名字的由来、风筝的寓意等,并且能运用诗句,让风筝有了别样的韵味,相信大家看了会更喜欢风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