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插画狮:《腾飞的中国》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小学三(6)班 高陈妤
杭州市钱塘实验小学 王梦佳(区教坛新秀、区优秀班主任)
暑气渐退,秋意愈浓。当第一缕秋风轻轻吹动发梢,第一片落叶打着旋儿落在手心,第一捧桂香充盈鼻间,我们悄然发现:秋天的故事就要开始了。秋天的故事集,你想收藏些什么呢?不妨试试这些写作小技巧。
寻——秋的小化身
写秋天的习作,总会出现“秋高气爽”“天高云淡”这几位常客,但这样的秋未免太笼统,不如去自然、生活中寻找秋的具象化身。走进自然,秋可以是晨起时的雾、银杏叶的黄、枫叶的红、桂花的香、秋雨的柔、秋月的凉……秋日时光,生活中你是否留意到桂花雨的乐、石榴裂缝的生命之歌、田埂上稻穗间农民伯伯的笑脸、妈妈买的糖炒栗子的糯……这些极具秋意辨识度的“小事物”“小场景”,将你眼中的秋如画卷般铺展于你的文字之间。
赏——秋的全感官
寻找完秋的踪迹,怎样的描写会让读者身临其境,走进你的秋日画卷呢?不妨调动全感官,用身体去感知秋的存在与魅力。
视觉上的秋是饱满的,浓郁的。“清晨的阳光穿过公园的林木,像撒了一把碎金在地上。梧桐叶已染透浅黄,满树的枫叶红得像燃着的火,阳光透过叶缝洒下来,把红叶照得透亮,连地上的落叶堆都红得发亮。”放眼望去,秋日的颜色之多彩,层次之丰富,在四季中俨然是个佼佼者。
嗅觉上的秋是甜糯的,醉人的。林海音在《秋的气味》中写下她闻到的北方秋天味,有着牛羊肉的膻和炒栗子的香,还有从身边飘过的街角摆的水果摊子上的枣、葡萄、海棠、柿子、梨等的清香味儿。而对于林清玄来说,秋日的香味还有路边小店油炸枫叶的浓郁香气,多么具有秋天特色的专属印记呀!而对于杭州的孩子们来说,秋日去趟满觉陇,回来一定是载着满身的桂香和欢乐。
秋日的触觉或许是妈妈带来的炒栗子的热乎乎,或许是奶奶织的薄毛衣擦过脸颊,温暖窝心。秋日的味觉一定会有石榴籽、桂花糕的甜,也一定会有独属于你的记忆犹新。
叙——秋的别样情
“白露已至,秋色渐染,这秋雨就像是一首思念的诗”。诚如童华所写,秋,是多情的。如果写秋,只写自然秋景,难以让人产生情感共鸣。因此,我们可以在绘景中融入“人的活动”“情感记忆”,秋就成为了我们的情感投射,也让秋印刻上了“生活记忆”。
在老舍的笔下,“北平之秋就是人间的天堂,也许比天堂更繁荣一点呢!”在《北平的秋》里,老舍一一点出了那些触动自己的秋日元素——天气、水果、美食、兔儿爷、菊花、青年学生、北平人,从写景写物,逐渐到写人,从安静的氛围到喧腾的气氛,老舍笔下的北平之秋,没有了往日寂寥的悲秋格调,却满溢着“秋日胜春朝”的欢欣之感。
秋的生活记忆点,可以是亲情,源于奶奶做的那一块甜甜的桂花糕;可以是童趣,源于儿时和伙伴踮脚摘桂花的趣乐;抑或是生活本真,就像那辆偶然瞥见的,停在桂花树下,盖满桂花被的小汽车。
金秋十月,充满了无限的诗情画意,拿起手中的笔,去捕捉秋天的诗意与美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