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丽 主治中医师 浙江中医药大学毕业,深耕中医临床十余载。精于运用中药内服结合针灸外治的综合疗法。擅长治疗:高血压、高血糖(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代谢性疾病;颈肩腰腿痛等痛症,以及失眠、头痛、月经不调等内科妇科常见病症。特色治疗:中医减肥、祛斑祛痘等皮肤病症。 坐诊时间 每周一上午、周四下午在咏芝元国医馆坐诊,其他时间在良济和中医馆坐诊。
通讯员 亦宣 记者 潘雷
“这么多年血压居高不下,现在总算稳下来了,睡觉也踏实了!”87岁的王爷爷欣慰地说道。他患高血压和糖尿病20多年,近期血压波动尤其明显,高压时常达到160mmHg以上,还伴有头晕、口干、手脚发麻、夜尿频繁等症状,睡眠很差。
王爷爷说,之前尝试过调整降压药甚至更换药物,效果都不理想,“血压总是反反复复,一高就头晕眼花,整个人都没精神”。
这样的患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的田丽中医师,多年来运用“六经辨证”体系,从调和阴阳、疏通气血的角度入手,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进行辨证施治。
在详细问诊、切脉、察舌之后,田医师判断王爷爷属于“少阳病”,开了柴胡类方加减治疗。服用中药一个多月后,王爷爷反映头不晕了,口干、口苦明显减轻,手脚发麻的情况也减少了。更让他高兴的是,血压已经平稳地维持在130/80mmHg左右。之后,田医师又在原方基础上结合国医大师李文瑞的降糖方,继续为他调理血糖。
另一位患者沈阿姨,高血压多年,一直服用降压药,但夜间血压仍有波动,高的时候有200/120mmHg。还伴有面部发麻、耳鸣、流口水、视物模糊和食欲不振。经田医师同样辨为“少阳病”,予柴胡剂加减治疗一个半月后,沈阿姨的血压最高仅152/88mmHg,降压药也从原先的每日一片减少到半片。
血压多高需要引起重视?田医师指出,血压超过130/80mmHg就应密切关注,未使用降压药物且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140/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应尽早开始生活方式干预,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如果长期血压控制不佳,会逐渐损害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甚至诱发中风、心梗等严重并发症。尤其是老年人,身体机能有所减退,很多时候单纯依靠西药控制,血压仍可能波动不稳,并常伴有口干、头晕、睡眠差等不适。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结合中医调理的方式辅助治疗。
在中医看来,高血压是人体阴阳失衡的一种表现。田医师表示:“如果只盯着血压数值,往往只能治标,难以治本。中医是从整体调理入手,气血通畅、阴阳平衡了,血压自然就会稳定,诸多症状也会消失。”
谈到治疗心得,田医师总结出“辨六经、悉八纲,方症对应”十字要诀。八纲中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能快速判断身体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六经辨证则更为细致,能把疾病的来龙去脉梳理得更清楚。再结合流传百年的经方,只要用对了,往往能获得不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