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加装电梯到电梯管家

杭州这个街道探索构建加梯“全生命周期”服务链

2025-09-20

记者 岳雁

30多名在灯芯巷社区住了几十年的老居民,近日联名给天水街道、灯芯巷社区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信的“主角”,是加装电梯。

天水街道位于杭州武林商圈核心区域,辖区内有多个老旧小区,单元楼内的一级级台阶,困住了老人们上下楼的脚步。

天水街道的“加梯人”积极推进老旧小区住宅加装电梯工作,今年完成加梯近20台,历年累计完成74台。

如今,更是在探索构建加梯“全生命周期”的道路上前进。

老电梯工难圆加梯梦

“电梯益家”一站式服务解难题

“叮——”电梯门在灯芯巷社区居民楼前平稳滑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居民轻按按钮,转眼便从楼下直达家门口。

“以前爬楼梯就像‘过五关’,雨天拎菜撑伞,一步一挪真遭罪。现在好了,‘嗖’一下到家门口!”这便利的场景,正是灯芯巷社区近年蝶变的生动缩影。

但想要顺利加装电梯,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戒坛寺巷社区,张师傅的家建于1997年,住宅楼总共8层,是社区内最高的住宅建筑。单元内有23户常住家庭,其中19户有60岁以上老人。

退休前,张师傅曾是杭州电梯厂的职工,社区推进加梯工作之初,他积极响应,并且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隔壁三个单元成功加梯。

但偏偏张师傅自家所在的单元,因为加梯涉及结构难题,迟迟无法加装。

当他听说天水街道推出了加梯一站式服务平台,张师傅带着难题来到了“电梯益家”——一个集合了政策咨询、方案协商、矛盾调解、维保托管等15项职能,提供加装电梯全流程一站式服务的地方。

项目推进并不顺利,多家电梯公司因施工难度过高相继退出。为此,去年6月,在市、区两级住保房管部门的指导协助下,街道通过开挖地面勘测详细数据;7月,街道城建办、社区及居民代表组建加梯工作专班……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最终突破技术障碍,确定了合适的施工方案。

再等待一段时间,张师傅所在单元的居民也能乘坐电梯上下楼了。

电梯装好后如何“管好”?

天水街道推出“电梯管家式服务”

加梯数量的快速增长,也暴露出了管理上的诸多新挑战。

首先,管理使用主体不明确。在加装电梯的初期,由于缺乏明确的责任划分机制,往往导致电梯的日常管理陷入“无人管”或“多头管”的困境。

其次,维护保养单位的选择也成为一个难题。如何挑选出既专业又负责任的维保团队?

近年来,天水街道成功推行大物业全域一体化管理模式,在全市范围内首创推出“电梯管家式服务”模式。

“自从我们小区引入了电梯管家式服务,真的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电梯的清洁保养都得靠我们居民自己动手,夏天又热又闷,每次擦不了多久就得出来透透气,实在是辛苦又不方便。”家住武林路264号2单元的吴筱玲阿姨说,现在有专业的电梯管家进行电梯保洁,服务做得专业又细致,“居民再也不用为电梯的清洁问题操心了,真切感受到了生活质量的提升”。

天水街道的“电梯管家式服务”,主要有全生命周期服务和保洁服务。

其中全生命周期服务包括:

预防性保养:每15天例行保养,定期专项保养,预防故障。

快速召修:24小时响应,30分钟到场,常规配件当日更换。

预见性修理:提前识别隐患,书面报告,协商后预见性修理。

改造更新:提供局部改造或整梯更新方案。

紧急救援:30分钟内抵达救援。

数字化档案:一梯一档,维保、故障、维修记录可视化。

年检协助:协助申请、准备材料,配合现场检验。

责任险:为所有电梯投保,保障乘客安全。

使用培训:每年提供电梯安全乘坐及管理培训。

保洁服务则包括每周两次全面的日常清洁,以及玻璃保养、即时清理垃圾、消毒处理和设备保养等。

截至目前,整个街道已有12台电梯成功纳入了“电梯管家式服务”体系。这也为杭州其他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长效管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