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林琳 通讯员 李煦
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中西医结合MDT门诊里,罗女士抱着2岁的儿子前来就诊。
两个月前,罗女士发现自己胳膊上冒出了几块红斑,而且瘙痒起皮,以为是普通皮炎,涂了点药膏就没在意。可没想到,之后红斑不仅没消退,反而像“爬山虎”一样蔓延,从胳膊到前胸、后背,最后全身都布满了红紫色丘疹,一抓就脱皮,连睡觉都被痒醒。为此,罗女士跑遍了大小医院,有的诊断为湿疹,有的说是特应性皮炎,药膏、口服药换了十几种,病情却时好时坏,始终断不了根。
更让她崩溃的是,最近她发现儿子的脖子后面也出现了类似的红斑,面积越来越大,孩子总哭闹着说“痒得难受”。
看着孩子和自己一模一样的症状,罗女士既心疼又恐慌,找到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卜璋于。
卜璋于副主任仔细检查了母子俩的皮肤后,发现罗女士前胸后背四肢布满红斑,脱皮、结痂层层叠加,孩子的颈部、肩部和四肢也有明显的红斑和脱屑,推测和消毒液有关。
原来,自从儿子出生后,为了营造“无菌”的成长环境,罗女士就开始使用消毒液,每天清洗衣物都会加进去。半年前,她换了一款消毒液,这之后就开始出现皮肤问题。
卜璋于判断问题很可能出在这款消毒液上,它含有苯扎氯铵成分,母子俩大概率是得了接触性皮炎。之后的斑贴实验验证了他的诊断。
果然,停用消毒液并重新换洗衣物、被褥,配合规范用药一周后,罗女士和儿子的皮肤瘙痒明显减轻,红斑开始消退,原本破损的皮肤逐渐愈合。
罗女士母子的情况并非个例。卜璋于透露,就在上个月,他接诊了两位小患者,症状如出一辙,最后查出也是对消毒液中的苯扎氯铵成分过敏,而他们家里使用的正是罗女士同款消毒液。这几例患者的共同点,就是长期、大量使用同一款含苯扎氯铵的消毒液,且可能没有按照说明书正确稀释或清水漂洗不够彻底,导致衣物上有一定成分残留。
卜璋于解释,苯扎氯铵的使用有严格要求,比如用于衣物消毒时,需按照说明书稀释到指定浓度,且清洗后要彻底漂洗干净。但不少家庭为了“增强效果”,会加大用量,或省略漂洗步骤,导致皮肤长期接触残留的苯扎氯铵,进而引发问题。
卜璋于强调,家庭消毒的核心是“适度”,而非“越多越好”。普通家庭日常清洁以“物理消毒”为主即可,比如衣物用清水或普通洗衣液清洗,阳光下晾晒;家具、地面用清水擦拭,保持通风干燥,这些方法足以去除大部分细菌和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