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3日晚,话题#预制菜之王萨莉亚为啥没人骂#冲上热搜。
提起萨莉亚,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预制菜”。曾有人开玩笑说“整个后厨看不到一把菜刀,也看不到厨师”。但就是这样一个“预制菜之王”,还是有许多忠实的“萨门”。无他,唯便宜尔。
这家主打意大利风味的西餐厅,1967年在日本创立,2003年进入中国市场,如今已开出超400家门店,并催生出大量爱好者加入“萨门”,深受追捧。
在中国内地市场,萨莉亚2024财年继续录得营收和营业利润双增长,12个月时间录得收入超25亿元人民币。
萨莉亚以人均30元的价格提供意面、比萨、沙拉等西餐,菜品70%定价在20元以下,甚至被戏称为“西餐界蜜雪冰城”。
这种“低价不低质”的策略,精准切中了社畜和学生党的需求——花小钱也能享受“体面一餐”。
用这么低的价格吃一顿丰盛的西餐预制菜,对很多消费者而言,也不是那么让人难以接受,不少人甚至觉得挺值的。有网友说:“比它好吃的一定比它贵,比它便宜的一定没它好吃。”
反观一些使用半成品、料理包的连锁中餐品牌,50元钱吃不饱、不好吃的事情十分常见。
到底什么才是预制菜?
2024年3月21日,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其中明确:
预制菜也称预制菜肴,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如搅拌、腌制、滚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
预制菜定义中强调“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
加热是指将食品加热到可食用状态的过程,即针对已经预加工熟制的产品在食用前的简单复热。
熟制是指经炒、炸、烤、煮、蒸等将食品熟制的过程,即在预加工阶段并未完全熟制,需要彻底熟制后方可食用。
不经加热或者熟制就可食用的即食食品及可直接食用的蔬菜(水果)沙拉等凉拌菜不属于预制菜。
连锁餐饮企业广泛应用中央厨房模式,其自行制作并向自有门店配送的净菜、半成品、成品菜肴,应当符合餐饮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
为什么预制菜引发诸多争议?
其一,部分小规模餐饮企业食品安全难以保障,透支公众对于预制菜的信任。在日常生活中,时常可以见到加热预制菜包以供外卖的新闻,这类加工点的卫生环境往往不佳,造成在部分消费者心目中“预制菜”就是“劣质菜”的印象。
其二,长期以来,“预制菜”缺乏较为明晰的概念界定,行业发展也难以依循统一标准,传导到消费端就令消费者对预制菜心里没底。
其三,最令消费者难以接受的,是部分商家打着现做现炒的幌子,却是“微波炉厨房”。以预制代替现做,却按照现做现炒的价格收取费用,侵害消费者权益。
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目前消费者普遍关注餐饮环节预制菜使用情况,《通知》要求,各有关部门要统筹发展和安全,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按照预制菜原辅料、加工工艺、产品范围、贮藏运输、食用方式等要求从事预制菜生产经营活动。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据南方日报、央视新闻、新华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