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娜 通讯员 拱教
2025年,拱墅教育频频成为网络热点。
一段段十几秒的短视频,动辄收获百万甚至千万量级的观看,究竟是什么,牢牢锁住了大家的目光?
我们梳理了这一年拱墅教育那些被广泛转发的“出圈”画面——它们短则几秒,长不过5分钟,却仿佛一扇扇打开的窗:透过它们,看见的是老师对学生的爱与暖意,通过一个眼神、一个拥抱迸发出来;是学校从蓝图拔地成高楼,孩子们在其间目光明亮、身心健康地拔节生长;是一张不断优化的“教育版图”,正将优质教育资源的活水,源源不断引入拱墅区的每寸土地,让老百姓实现在家门口读好学校的朴素愿望。
这些碎片汇聚起来,拼出了一幅更完整的图像:教育的温度,正在这里具象生长。这不是偶然的“爆款”,而是持续的“暖流”。
在这股暖流背后,是拱墅区对“好教育”的系统思考与扎实行动。正如拱墅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陈亮所说的:“家门口的好学校,好在哪里?我觉得要具备四个关键要素:‘好的校舍’是基础,通过新建与改造提升校园硬件水平;‘好的老师’是核心,加强队伍建设,深化职级制改革,完善教师培养体系;‘好的教育教学’是关键,深入实施五育并举,依托集团化办学,促进区域优质教育资源扩优提质;‘好的服务’是保障,扎实推进‘午休躺睡’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萤火学苑’等特色活动。”
好的校舍 筑巢栖凤
大关实验中学霞湾新校区惊艳亮相
100万人在线围观
一所好学校,就是一片区域最好的“城市地标”。而这座地标焕新的速度,远超我们想象。
上周,一个新学校的视频在拱墅区的家长群里刷屏了,百万网友在线围观。一位网友的留言道出了共鸣:“我小时候读的香积寺巷小学,没想到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一句话,浓缩了这块教育用地几十年的变迁。
从70多年前的香积寺巷小学,到2009年成为卖鱼桥小学霞湾校区,再到如今矗立于香积寺路365号的大关实验中学霞湾校区,这片土地的教育叙事不断翻新。2022年学校立项奠基,今年8月,历时三年建设的校园,举办了启用仪式。
大关中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姚琪翔现场致辞:“大关实验中学霞湾新校区的建成,是教育集团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新校区的搬迁不仅是物理空间的转移,更是学校迈向新征程的起点。”
这个现代化的校园,白色的建筑搭配橙色的装饰,清新有活力。正对校门的教学楼,走进去,一眼就能看见“让每一个生命都收获成功”的办学理念。
几个新初一的学生,从一路之隔的卖鱼桥小学刚刚升上来,专门写了首《香积寺路365号》的原创歌曲,在校园里唱响。
不少家长说,现在的上学路更近了。今年上半年,初三女生崔莞儿跟着老师、同学一起来新校区种树,她说:“新校区特别美。优秀的老师、智能化的硬件设施,还有数字化的学习系统,一定能助力我们更专注地学习、更尽情地活动、更自由地成长。”
种了上百株果树
杭州市实验学校有点“甜”
今年拱墅区的新校园可不止这一所。位于申花板块的杭州市实验学校迎来了第一届小学新生和初中新生。一年级家长吴女士说:“我们亲眼见证校园从挖地基到建成,娃成了第一届学生。前两天吃到了校园里结出的枣子,特别甜。”
杭州市实验学校属于华附教育集团,总投资10.7亿元,占地78.3亩,有标准400米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攀岩墙、羽毛球场等运动场地,阅读中心楼、创客中心楼、教职工宿舍楼等功能楼宇,各类多功能教室一应俱全。
校园距离本部走路几分钟,校名是由华附学生谢雨辰二年级时书写的,看起来童趣十足。走进校园,建筑配色典雅大方,最特别的是校标——一个小问号。
“作为实验学校,我们要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创新意识。”执行校长钱桔青说,“所以校标设计成小问号的造型,希望孩子们多提问、多动手。”
而实验学校进行的第一步实验做法,就从种果树开始。校园里种了100多株果树,有20多个品种,包括苹果、梨、橘子、枣、李、柚子、枇杷、杨梅、柿子、桑葚等。这段时间,枣、梨和无花果都成熟了,陆续请孩子们品尝过,大家都说好吃。学校还尝试种了香蕉树,想带大家看看,不在热带,香蕉能不能结出果实。
2025年9月,拱墅区新投用1所初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及4所幼儿园。同时,全区107所学校(幼儿园)进行了全面改造,“美颜”升级。启正中学的新校园是原校区的3倍大;江心岛小学建了新校区,AI未来中心、体育小站等令人耳目一新。
今年,拱墅区持续深入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不断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加快中心城区旧校提升,努力把每一所学校都打造成现代化优校,真正实现“好学校,办在家门口”。
好的老师 点亮心灯
科学课上做冰糖葫芦
他的课好玩到学生不想下课
校园的“硬件”焕新,为教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但真正让这个舞台发光发热、充满生机的,是舞台上的人。在拱墅区,每一所崭新的校舍中,都有一群人在书写着教育的温度。
去年教师节,一条56秒的视频出圈了,拱墅区一批老中青教师,晒出自己的教龄。评论区成了“回忆杀”,有位网友说:“我看到了教过我孩子的,教龄9年的刘雪老师,教龄42年的卢斌老师,看到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师的容颜变化,泪目了。”还有网友说:“不管教龄几年,眼神依然清澈。”
行知中学的郭金权老师教龄7年,一直当班主任。今年他参与拍摄的视频《中学生演绎“跨越古今的转场”》,通过场景再现,把历史根植于孩子们心间,播放量突破千万,评论近千条。
因为自己读书时遇到很多好老师,所以他考入杭州师范大学,也想成为温暖他人的老师。“我刚走进拱墅教育,就感受到特别的温度,有对学生的暖,比如学校对老师严格要求,作业要精简有效,量不能多,还要分层;有对老师的暖,比如班主任的系列培训都很实用,能帮助新老师快速上手。”郭老师说。
上学期,他带着全班同学,用AI作词、作曲,创作了一首班歌;科学课上,他熬糖做冰糖葫芦,带大家学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班会课上拍卖香蕉,缓解期末焦虑情绪……他的课好玩到学生不想下课。
“初中三年对同学们来说不应该只有作业和上课,应该留下好玩的记忆。”这是郭老师的初心,也是他用创意点亮课堂的日常。
一个人走得很快,一群人走得更远
名师工作室成为班主任的“加油站”
在拱墅教育的视频中,有很多师生间的暖心故事,打动了不少人。
文澜实验学校的许露露老师,专门设计了“夸一夸”环节,让孩子们互相说出优点,发现同学的闪光点。视频里小男孩陶醉的笑脸感染了很多人,有评论说:“这个班主任一定很爱孩子们,真幸福。”
许老师教龄不长但成长飞快,这离不开身后的团队。文澜实验学校里有全省“首批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汪美华老师,她教龄20多年,一直从事班主任工作。2014年,全省评选班主任工作室,从小学到高中共100位教师入选,她是其中之一。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我的工作室就是为班主任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带动更多人走上专业化的道路。”汪老师说。平时班主任工作室有很多主题不同的线下活动:有聚焦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有指导班级文化建设,有针对学生成长问题,比如青春期专题研究。工作室活动形式也很丰富,如定期开展线上教育书籍阅读活动、每周写班级日志、个案诊断、班会课研讨等。
教育的温度,由所有人共同传递。放学后,文晖实验小学的保安师傅带孩子们玩老鹰捉小鸡;观成实验学校的保洁阿姨为初三学生送考,每一个孩子的脸她都记得……这些瞬间被镜头捕捉到,成为拱墅教育最动人的“流量密码”。
好的教育教学 赋能成长
每天运动2小时
近视率下降10个百分点
老师心中有爱,课堂便有了光。而当这样的课堂与区域教育理念同频共振,教育教学就不再是传统的灌输,而成为一场启迪心灵的探索。
健康第一,是拱墅教育一以贯之的理念。在这里,运动与学习同样重要。
去年9月,一所新学校——运河湾实验学校火到全国,因为学校每天一节体育课,孩子们在校运动2小时。视频发布后,全国各地的网友都来讨论,不少人说“建议全国推广”。
昨天,快报记者又联系上校长王威做了回访。
“除了原有的场地,这个暑假我们专门在架空层改造出一个‘跑酷馆’,近700平方米,让孩子们尽情释放活力。”王校长随手传来几段视频,孩子们在吊环、蹦床、攀岩墙等器具上跳来荡去,看起来精力充沛。
对于孩子的变化,家长最有发言权,有人说:“黑了几个色号,但人更结实了。”视频里的几个小姑娘,足球踢得更好了,上次和区里一所强校足球队打比赛,轻松获胜。
除了主观感受,王校长用数据说话。
他专门对比了180多个孩子时隔一年的体检数据。“我都有点吃惊,这批孩子单眼近视率下降约10个百分点。”
课间15分钟拉杆
千万网友在线点赞
在“每天一节体育课+课间15分钟”的双轨机制下,每所学校都在动脑筋。
课间15分钟对初中生来说,也成为重要的运动时段。杭州市锦绣中学初二班主任冯晨老师,在教室门上方装了根引体向上横杆,让同学们课间拉。有男生狂拉30多个,该视频播放量达千万。
“装了一年,同学们兴趣很大,同楼层4个班的男生经常来串门。有男生的臂力增强,引体向上能拿满分了。”冯老师说。
体育课加上课间休息,让每个孩子都动起来,拱墅区中小学体测成绩也越来越好。孩子们的体魄不仅更强健,竞技水平也在突破。
就在上个月,杭州第十四中学附属学校的女篮队伍夺得2025中国初中篮球联赛(CJBL)总决赛全国季军,刷新了浙江省初中女篮的最好成绩。
平时,队员们一天三练,暑假没有休息一天。“我们去年也参加过这项比赛,拿到全国第七,这次大家憋着一口气,冲到了第三名。”教练洪敏说,最近队员们又开始高强度训练,为10月的一场全国赛备战。
除了体育,拱墅区还是“艺术与创新高地”。 一场专门为孩子办的草坪音乐节,从节目海选、彩排到演出,前后吸引了超百万网友的关注。
新学期开启,人工智能课程将走进拱墅区的课堂。之前,不少学校已经进行了“教育+人工智能”的尝试,比如卖鱼桥小学的运动会上,两只可爱的机器狗来当啦啦队,获得超千万的播放量;浙大城市学院附属学校成立人工智能少年研究院,建起“AI未来馆”……这些创新尝试,还被央视新闻聚焦。
好的服务 暖心护航
开学第一天
几万人围观拱墅区男生“躺睡”,太香了!
教育不只发生在课堂。当体育成为每一天的常态,当午休成为可躺睡的享受,当特殊儿童也能拥有被点亮的机会——教育的服务边界,正在这里悄悄拓宽。
开学第一天,三年级男生香甜的午睡睡姿,就引发了几十万网友的关注。
今年,拱墅区躺睡工程共计投入资金1020万元,为全区55所学校配备了可躺式课桌椅、单独可躺式椅子、睡垫等多种躺睡设备,共计3.5万套。
这些躺睡设备先服务于小学低段(一至三年级),部分学校先配备了一个年级,接下来会逐步推进。
卖鱼桥小学三年级14个班统一换了可躺式的课桌椅。中午12点20分,午睡时间到了。桌子、座位上的开关一按,椅子就放倒了。孩子们很快就睡着了。桃源小学今年配备了约400张躺睡垫,是给二年级至五年级学生使用的。作为一个新校园,空间富余,专门布置了躺睡教室,未启用的二楼食堂也有较大空间,可以供孩子们躺睡。一年级的孩子换了躺睡椅,不用离开教室,拉开椅子就能躺睡。
只开一个半小时的“咖啡店”
今天下午将如约“营业”
今天是教师节,下午1点半,大批网友关注的由杭州市健康实验学校特殊孩子们经营的“咖啡店”,将如约“营业”。
“所有爱心顾客都是这些特殊孩子们的‘社会老师’,趁着教师节,我们想感谢师恩,进行义卖活动,感谢大家的关注。”校长黄炎淼说。
一杯美式5元钱,一杯拿铁7元钱,和去年如出一辙的菜单已经准备好。七八个来自高中部的孩子一周前已经开始集训。毕竟去年“营业”一个半小时,做了超乎想象的100多单咖啡,黄校长说,今年提前准备起来,很有必要。
“除了收银员,还有两三位咖啡师,另有一人打奶茶,一人包装。大家分工明确,还有两三人能力较弱,就在旁边搓珍珠。接下来,我们还要把保洁的劳动岗加上,总之,希望尽可能多的孩子得到锻炼。”黄校长说,虽然是学校的义卖课程,但老师和学生都办了健康证。
接下来,学校想通过这个咖啡平台,把其他项目也结合进来,争取让更多孩子参与。
比如,学校有非遗竹编,大家来喝咖啡的同时,可以带走一件竹编作品,或者父母带孩子来体验,动手做竹编。这个过程里,大家对这群特殊的孩子会有更深的了解,而他们往往能得到更多认可。
“萤火学苑”秋季课程即将上线
预计国庆节前后推出
拱墅教育对特需儿童的关怀,远不止一杯咖啡。9月2日,拱墅区“萤火学苑”推出30个免费学能测评名额,5分钟,名额全被“秒”了。测评是三位老师对一户家庭,进行问卷、访谈和测评,最后形成一份全面的评估报告。
“萤火学苑”这项民生实事项目,去年首次开课就开进了特需儿童家长的心窝里。
拱墅区在全区18个街道,选择了融合教育工作开展得比较好的18所中小学、幼儿园,设立融合教育教学点,开设了50门专项课程。558个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区内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参加了免费的春季课程。这在省内尚属首次的探索,给这些家庭提供了温暖支持。
这些课程均由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的老师们通过多年深耕一线的经验,为孩子们量身定制,主要面向在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的特需儿童,在特殊学校就读的学生以及普通中小学有需求的普通学生也可报名。
“学习专注力训练、读写力提升等多门课程,特别受欢迎,需要家长拼手速抢课。最近我们办公室接到不少电话,在问秋季课程还有没有。”拱墅区教育局基教科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秋季的课程正在计划中,预计国庆节前后推出。课程内容会在春季课程的基础上,进行迭代更新。接下来,还将开出面向家长的六场讲座,希望用免费、专业、便捷的融合教育服务,实现“家门口的融合支持”。
一座城的教育温度,归根到底,是由无数个微小的暖意瞬间汇流而成。
它藏在老师的一个拥抱里,藏在学生的一次欢呼中,藏在校园的一砖一瓦、一课一休之间。
2025年,拱墅教育之所以被看见、被关注,不是因为刻意“造流量”,而是因为它真正把“人”放在了教育的最中央。
潮涌岸阔,更须击水争先;路漫途艰,犹要笃行不怠。拱墅教育这张熠熠生辉的“金名片”,正在用“有温度”,回答什么是这个时代“好的教育”。
而这份温度,终将跨越屏幕,流入每一条街巷、每一扇窗后期待的目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