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如冰 主治中医师 毕业于内蒙古医科大学,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氏传统针刺法”代表性传承人。治疗注重“针药并用,治病求本”的中医理念,擅长运用中药辨证结合针灸,治疗心脑血管内科疾病,眩晕、冠心病、脑梗早期预防、脑梗恢复期治疗,以及慢性咳嗽、慢性咽炎、前列腺增生、失眠、抑郁症、焦虑状态、脱发、痤疮、复发性口疮、儿科常见疾病、痛经、带状疱疹等多发病的治疗与预防工作。 坐诊时间 咏芝元国医馆:周四上午。
通讯员 亦宣 记者 潘雷
在包头,提起针灸,人们就会想到“白氏传统针刺法”。这项技艺已传承三百余年,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白如冰正是其代表性传承人。
白如冰出身于中医世家,从小他就关注家中来来往往的病人。“来的时候很痛苦,看完病却很轻松”,这种神奇的变化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好奇的种子。尽管家人不希望他过早接触医术,但这种“越不让看越想琢磨”的心理反而强化了他对中医的兴趣。
直到大学时期,白如冰才真正开始系统学习中医理论,并跟随父亲白金龙学习。2016年,他正式独立接诊,成为白氏针法新一代的传承人。
白氏针法成熟于清光绪年间,主张离穴不离经,不严格拘泥于特定穴位,而是在经络上寻找瘀滞点施针。
“白氏针法讲究用最少的针数解决最大的问题。” 白如冰说,白氏针法通常以3次为一个疗程,多数患者经过一两个疗程就能见分晓。
66岁的陈女士长期受头晕头痛、失眠烦躁、便秘等症状困扰,右手颤抖已持续三年。经过白如冰3次针灸配合中药治疗,症状明显缓解。后续给予麝香牛黄丸调理,每日中午含服一丸,每个节气服用一丸,连续服用3个月以改善脑部供血,降低脑血管意外风险,随访时各项症状均已改善。
作为主治中医师,白如冰的治疗范围颇广,涵盖心脑血管疾病、失眠、高血压、糖尿病、脾胃病等。但近年来,他特别关注情志病的治疗。
“现在精神疾病患者一般都服用抗抑郁、抗焦虑的西药,中医往往只被当作辅助治疗手段。”白如冰说,“但通过这几年的临床探索发现,若先通过中药调整身体状态,情志问题往往能得到自然改善。”
21岁的刘先生情绪抑郁一年,出现精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多梦易醒、食欲差等症状,长期服用抗焦虑药物却收效甚微,还出现了自伤行为。白如冰通过黄连温胆汤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进行调理,两周后,患者情绪明显稳定,停止了自伤行为,眼神也变得有神采了。
白如冰指出:“很多患者服用西药后眼神无光,老年人还可能增加患老年痴呆、帕金森等疾病的风险。”在情志病治疗上,他强调“以病人为中心”,不是简单地抑制或促进思维活动,而是通过调整气血平衡来改善整体状态。
如今,每天仍有不少患者从各地慕名而来。他们带着病痛走进诊室,又带着轻松离开——这一幕,与白如冰儿时记忆中的场景何其相似。不同的是,现在站在诊室中央的,是他自己。
“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这是祖辈传下的训诫,也是白如冰始终坚守的准则。一根银针,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也延续着一个家族对医道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