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出香港》闪耀香港

叶浅予抗战漫画作品今日在港展出

2025-08-22

记者 朱振辉

1941年12月,日军铁蹄踏破香港。山尾村的一户农家里,一位艺术家和他的妻子决定冒一次险。

夫妻俩向房东借了衣服、扁担、菜筐,乔装改扮成菜农下山卖菜。在混乱中,二人辗转九龙、石岐等地,历尽艰险最终抵达桂林。

次年,23件抗战漫画作品《逃出香港》在桂林诞生,记录了这段惊心动魄的旅程。这便是桐庐艺术巨匠叶浅予和他的妻子戴爱莲逃出香港的故事。

83年后的今天,《逃出香港》重新回到了香港。70件叶浅予的抗战漫画作品,将在“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型巡回展览”上亮相,向世人讲述中华民族抗战的艰辛历程。

闯入大上海

说起叶浅予,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一定是名作《王先生》系列漫画,那个瘦高个、鼠尾须的王先生和他矮壮香肠嘴的朋友小陈。

这位大师的艺术生涯,正是从上海起步的。

1907年春,叶浅予生于桐庐县太平桥叶家厅一户商贾之家。因是羊年出生,故乳名阿羊。入学时,祖父为他取名纶绮。

18岁时,叶浅予只身一人来到上海,先是站柜台卖布,后负责画广告。1年后,叶浅予开始以画为业的工作,给教科书画插图、布置商业橱窗、画舞台背景画等,艺术的种子开始在血脉中生根发芽。

这位年轻人爱画画,有才华,也很想出人头地,叶浅予画了一幅漫画,取名《两毛钱饱眼福》,投给由张光宇、张正宇兄弟办的当时有影响的《三日画报》,未成想被直接录用,由此开启了他的漫画生涯。

在处女作发表之后,叶浅予一发而不可收,与黄文农、张光宇等创办了漫画刊物《上海漫画》,开始创作连载七年之久的长篇漫画《王先生》。那时候,叶浅予才21岁。

《王先生》的线条如匕首般犀利,以夸张笔法描绘弄堂里的市井百态,风靡上海滩,席卷全国。1934年,《王先生》被拍成多部电影,叶浅予自此声名鹊起。

1936年,叶浅予开始创作一套连环漫画《小陈留京外史》,《浅予速写集》《叶浅予旅行漫画》相继出版。叶浅予年纪轻轻就成为中国漫画和速写画的先驱,名气又一次大振。

以笔作刀枪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

国难当头,几位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放弃在上海相对优越的生活,开始了抗战救亡宣传的漫长道路。

他们组成了抗战漫画宣传队,队伍最初的成员有叶浅予、张乐平、胡考、特伟、席与群、陶今也、梁白波。叶浅予是领队,“三毛之父”张乐平任副领队。

淞沪战役开始后,宣传队西行内地开展漫画宣传工作,根据从上海至南京沿途的耳闻目睹,日夜进行漫画创作,揭露日军暴行,歌颂奋勇杀敌将士。

宣传队经南京到达武汉后,在周恩来、郭沫若指导下工作。1938年1月1日,《抗战漫画》发行,第一期封面就是叶浅予设计的,塑造一位头戴钢盔、肩负钢枪,时刻准备上前线杀敌的威武战士。创刊词写道:“我们决以漫画宣传队为中心,集合留武汉同志,培养一个新的生命,来刺激全国同胞的抗战情绪,和敌人作殊死之战。”

这支队伍就像一架行进在祖国大地上的播种机,想方设法将画展和印刷品送到农村、城镇和部队前线,将抗日的火种撒向城市和乡村,为推动各地抗日救亡斗争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武汉,叶浅予创作了《抗敌漫画展览会》巨幅壁画;在重庆,他笔下的《战时重庆》,以鸟瞰视角,记录防空洞里的众生相,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在香港避难时,他用连环漫画讲述《逃出香港》的惊心动魄……在叶浅予笔下,漫画成为投向敌人的尖刀,成为鼓舞民众士气的号角。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叶浅予的漫画创作风格,在抗战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早期简单地运用讽刺、夸张、诙谐等艺术手法,创作反映市民市井生活的系列滑稽漫画,变为紧随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精神的中国漫画界带头人。

自上世纪40年代后,叶浅予的绘画重心主要放在了中国画上,并开始步入研究、创作、展览、教学的黄金期。躬身四十余年,为中国美术事业做出了卓著贡献。

恋恋故乡情

“桐庐是我生命的根,身心欢乐的根,艺术源泉的根。”

叶浅予的一生到过许多地方,但家乡桐庐,始终是他心头的牵挂。

这座美丽的小城,不仅是叶浅予出生、成长的土地,亦是他艺术道路的起点和归宿。桐庐悠久的历史、诗意的山水、丰富的风土人情,织就了叶浅予的绘画之梦。

从1976年开始,叶浅予基本上每年都要回一次桐庐,回到他魂牵梦萦的富春江边。晚年的他,被家乡的风光打动,创作了大量作品。

最出名的莫过于《富春山居新图》和百幅《富春人物画谱》,这是叶浅予晚年倾注大量心血的作品,是留给故乡桐庐“两尽其美”的精神文化财富。

1988年,叶浅予更是将自己花多年心血珍藏的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等73件名人书画,128件个人作品及书籍、画册、印谱、碑刻等787册,全部赠送家乡,作为他八十寿辰对家乡的献礼。后续他的家属捐赠了37幅书画、101幅速写作品以及20方印章。

这样规模和规格的捐赠,极大地丰富和提升了桐庐的馆藏,让更多的艺术爱好者能够面对面地欣赏、学习名家大作。本次香港展览的部分展品,就来自这批捐赠的画作。

重回香江畔

5月中旬,桐庐县接到香港方面的邀请,希望叶浅予的抗战漫画作品《逃出香港》能够参加8月的大型巡回展览。

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桐庐建县1800周年,叶浅予逝世30周年。叶浅予的作品能够在这个重大的时间节点受邀回到香港展出,是对这位桐庐之子艺术人生的充分肯定,更是给所有海内外所有桐庐人心头添上了一份骄傲。

“香港策展方原本想把叶老的作品作为大展中的一小部分呈现,但是我们想抓住这个来之不易得到的机会。”桐庐叶浅予纪念馆负责人王丽洁说,“经过我们与港澳办等多方面的积极沟通,最终决定给我们200平方米的独立展区。”

不过,叶老所绘的抗战漫画作品,部分在战争中遗失、损毁,还有部分流落在私人藏家的手里,想要在短短3个月内收集起来,难度可想而知。

“筹备组先是马不停蹄地联系了中央美术学院包括中国画院,得知那边主要是叶老的国画、速写作品,漫画作品很少。”王丽洁回忆,“紧接着,我们通过浙江美术馆以及一些拍卖方面的渠道铺开来找,联系到了北京、广州等地的收藏单位与私人藏家。一听说是为了让叶老的抗战作品‘回家’,大家都毫不犹豫地答应展出。我们这才完成了《逃出香港》20件作品的收集。”

“而《战时重庆》我们靠的是‘笨办法’,三个月来整理了大量的旧书籍、旧报刊,一件一件地翻录下来。最终定下了这70件参展作品。”

“除此之外,香港特别行政区‘万众一心 维护和平——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展览’也将在8月27日至12月15日在香港历史博物馆展出,届时叶老的《逃出香港》也会出现在展览之中。”王丽洁说。

杭州市民若想要欣赏叶浅予的大作,桐庐叶浅予艺术馆是更好的选择。这里同样珍藏了大量叶浅予先生珍贵原作、手稿及文献资料。眼下,馆内正在举办“巨匠回眸——纪念叶浅予先生逝世三十周年艺术展”,热爱艺术的你,不妨来看一看。

本版照片,由桐庐叶浅予纪念馆及私人热心藏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