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张咪咪
“我家有喜,以此启事,告知四方。”最近年轻人中又掀起了一波在报纸上发布喜讯的风潮,这种“复古纸质浪漫”仪式感的形式非常多,内容涵盖结婚喜讯、生日祝福、出生庆祝,以及给偶像和二次元IP应援等。
结婚、纪念日、生日…… 90后年轻人在快报上发布喜讯
前段时间在都市快报的报纸版面上,就有不少年轻读者留下过“快报上的浪漫喜事”,今年5月20日,一对新人在都市快报宣布了自己的结婚喜讯:新郎沈××,新娘李××,于2025年5月20日喜结连理,愿我们一路相伴,共赏岁月风景。特此登报,敬告亲友,亦作留念。
沈先生说,自己是在大学的时候就关注到可以在快报上面登喜讯,后来领证日期将近,他就通过登报热线联系了工作人员,“整个过程非常顺利,流程也比我想象中简单很多,几百元就能登结婚启事”。沈先生和另一半是通过他人介绍认识的,两个人感情很好,也是共同决定要在快报上留下特别的纪念,“以后在人生的重要节点,我们应该还会选择以登报的形式来纪念。”
年轻人登报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门,有人和沈先生李女士一样,是为了官宣喜讯。90后的王女士和另一半也选择了在都市快报上刊登婚讯: 结婚启事,乙巳荷月,十二良辰,李执王氏,潇遥晨露,告启四方,结发为契,岁岁琳琅。
“我们是今年农历六月十二日领证的,所以文案是乙巳荷月,十二良辰,我和老公的姓也包含在启事里了,当时写这个文案还借用了一点点AI的力量哈哈哈,觉得挺浪漫的。”王女士之前是看到了人民日报的报道,知道了结婚可以登报的事情,而登报之前王女士找过好几家报纸对比,综合评估一下设计感、风格和性价比等元素之后,选择了自己最满意的一家。收到快报后,她和老公还拍照发了朋友圈留念。
除了官宣喜讯,也有读者用快报来做浪漫告白和结婚周年纪念。恰逢结婚4周年,沈女士给另一半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在快报上刊登了4周年纪念祝福:相知十载,落花时节初遇;执手四秋,菱歌巷里同归。朝暮与共,烟火共赴霜雪;岁月如织,青丝未改初心。值此周年,以报为笺,愿长似双星,永皎清辉。
在这份短短的祝福里,涵盖了两人相识相知的细节:10年前两人在落花时节的暮春初遇,4年前进入了婚姻的殿堂,朝朝暮暮相濡以沫,感情一如既往。沈女士是个生性浪漫的人,“我之前有看到过地铁广告的喜讯宣发,但我和老公两个人其实还是偏I人的,在快报上以文字这种安静的形式留存更符合我们的性格。”
沈女士一开始登报是没有告诉另一半的,她悄悄地拟好了文案,找到了登报电话,想给老公一个惊喜。“我老公一开始是那种不太会主动浪漫的人,但我还蛮喜欢各种仪式感的,潜移默化之下我老公有时候也会给我准备一些惊喜,比如求婚的时候他悄悄打印了我们从认识到相爱的照片,请了我的家人朋友来见证,两个相爱的人是会互相包容配合的。”沈女士还表示,以后如果遇到重要的纪念节点,比如结婚10周年,她可能还会通过这种浪漫的纸质记录方式来纪念。
还有年轻读者选择在快报上刊登生日祝福,庆祝自己的30岁生日,李女士在今年4月中旬,为自己刊登了一则生日祝福:喜逢本人李××女士而立生辰之际,与诸君共贺此良辰,在此三愿: 所念之人皆平安喜乐,所遇之事皆遂心如愿,所余时光,不负岁月不负己,30岁开始,才是刚刚好。
李女士之前在小红书上了解到可以生日登报,“生日登报的纪念性很强,整体流程也不复杂,费用也在我的接受范围内,如果快报能在我生日当天寄给我就更完美了!”
确实,在结婚、生日、出生等每个特殊的节点,都有人选择在快报上留下纸短情长的甜蜜纪念:有人在结婚时和另一半在快报上留存下结婚喜讯;有人在生日为自己和家人送上祝福;有人庆祝新生命的出生,甚至有粉丝为自己的爱豆和二次元偶像应援。
喜讯登报由来已久
近年来又在年轻人中流行
结婚喜讯登报最早可以追溯到民国,当时订婚、结婚等启事已频繁出现在报纸上,成为思想开明人群的流行方式,有许多名人都通过报纸宣发过喜讯,甚至离婚讯息也会登报。比如1927年,19岁的王映霞与作家郁达夫登报结婚。1939年郁达夫在香港《星岛日报》刊登脱离关系启事:“达夫与王映霞女士已于本年三月脱离关系,嗣后王女士之生活行动完全与达夫不涉。”
1940年8月13日,赵瑞蕻与杨苡在《中央日报》刊登结婚启事,内容为:“赵瑞蕻、杨静如,兹定于一九四〇年八月十三日在西山饭店结婚。国难当头,一切从简,特此敬告亲友。”
新中国成立后,这一传统延续至50年代,如1950年《浙南日报》上的结婚启事开始出现“新社会、新伴侣”等富有时代气息的贺词。
近年来,作为“纸质浪漫”的喜讯登报又在90后、00后年轻人群中流行,尤其是当碰到七夕、520等和爱情有关的日期时,这种“纸质浪漫”的延续,既是对传统的致敬,也反映了不同时代对婚姻仪式感的共同追求。
有人说,传统报纸的特点,正好和大家对婚姻的期待对上了。现在社会节奏快,这点现代人估计感触更深。报纸是传统媒体,公信力高,一旦印出来发出去,内容就改不了、撤不掉了。这就让结婚登报多了种特别的庄重劲,还有种大大方方“昭告天下”的仪式感。
而且当下登报流程并不复杂,费用多在几百元到上千元之间,也在多数年轻人的接受范围内。
年轻人登报的文案也是花样百出,结婚启事除了“敬告亲友,亦作留念” 这种传统写法,有人偏爱民国风的浪漫,写着“愿赤绳系定,白头永偕,告知众人”;还有人用热闹的邀约语气说:“没想到吧!我们结婚啦,欢迎来送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