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变得越来越独立了,我又高兴又有点失落

做父母的有时候就是这么矛盾

2025-08-13

女儿要去新加坡,闹闹妈妈打包了6件行李。

外婆不停提醒要带衣架脸盆

还发来学校附近派出所电话

口述:时女士

孩子信息:女生,长沙理工大学2025级新生

女儿的80个志愿都是她自己填的,录取的是第29个志愿。本来以为会录取到后面的浙江中医药大学,没想到被前面的学校录取了,即将去长沙。长沙理工大学她自己查过,在网上也看了寝室条件等,说挺好的。

学校9月15日报到,她前面七月份在内蒙古旅游,现在这段时间在考驾照。

初中开始,她就住校了,独立能力挺强的,我没那么担心。倒是外婆比较焦虑,经常看视频号,上面推送上大学要带什么要注意什么,她都会转发给我。一会儿说要准备衣架,一会儿说要带脸盆,一会儿又把女儿学校附近派出所的电话查来发给我。

我劝她,不要这么焦虑,衣架脸盆这种,高中住校时都买过,带去就可以了。另外,我们老家在桐乡,蚕丝被很有名,女儿住校也一直都盖蚕丝被的,这次也带去。另外,高中住校时给她买过一个乳胶垫很好用,她继续用,去了就不用买了。

另外,就是准备一些秋天的衣物。本来这些东西都想寄过去的,但女儿比较细心,看到网上有人说开学快递特别多,除不好找以外,还容易丢,于是决定自己带。冬天的衣物到时候等她都理顺了,我们再寄过去。护肤品、化妆品这些也会带一些,以前高中不能化妆,大学可以化一点淡妆,她还买了化妆包。

手机、平板她本来就有,这次带过去。高中学校允许带相机,她喜欢拍照,买了单反相机,还配了镜头。她高三拍了一年,说要记录高三生活,这次也带去。东西稍微有点多,我们一家三口讨论了一下,决定开车送她过去。提前几天出发,路上经过江西等地,还可以玩一下。

她已经满18岁了,很多事情我们都让她自己做主自己去办。志愿是她自己填的,银行卡也让她自己去办了。我们讨论每个月要多少生活费,她说估计要五六千,我说太多了,两三千最多了。她上高中时就挺省的,在学校的一日三餐,一个月一千都不到。我们讨论决定,就先按每月两三千这样给。

要去上大学了,我们也跟她讨论了一下未来的规划。她自己都会研究,比如学校的保研率以及换专业的难易程度等,我听听看,她挺有规划的,也不用我们多说。另外,大学寝室生活她自己在社交媒体上看过一些,说感觉跟高中有些不一样。不过她性格挺好的,室友们都挺喜欢她,应该没问题。她自己也会研究如何处好人际关系。

我平常跟她聊很多的,女生如何保护自己以及谈恋爱这些话题,都讨论过。她说目前对谈恋爱没有兴趣,我随她,她不结婚也没关系。不过,她答应我,如果谈恋爱了,会把男朋友带回来给我看。她是个颜控,对男生要求很高,要很帅的那种才行。

她住校时,我每天晚上都挺忙的,打球、瑜伽、美容……另外还会参加一些朋友聚会和公司沙龙。我老公本来就单休,工作比较忙,经常加班。以前的周末我常常要陪女儿,现在周末也解放出来了,又可以安排活动了。

我们家一直是这样,大家各自忙好自己的事情,我从来没有围着孩子转,所以一点不担心会不适应,女儿也觉得这样挺好的。

我跟她说

你现在成年了,可以自己飞了

口述:张先生

孩子信息:女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5级新生

9月10日,女儿就要到北京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报到了,我们准备去送一下。

最近,真正在体会那句话——养孩子的过程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她)的背影渐行渐远。

女儿四岁前,家里只有她一个,我们的爱都集中在她身上。后来,添了个小弟弟,她和弟弟从竞争关系发展到逐步和谐相处,有个过程。她自己也从在我们身边,变成高中平时住校周末回家,现在要变成一个学期回家一趟了。

暑假她在考驾照,报了雅思学习班,另外在预习一些大学课程。因为高中期间她也不太有时间洗衣服,这个暑假,妈妈也教她一些怎么洗衣服和被套的方法。

我从小读书,很多时候是一个人出门在外,对她离家远行感觉还好,妈妈有些不放心。她是医院护士,比较细心,忙着给女儿准备常用药品什么的,一边准备一边有些担心的。

这个暑假,给她买了苹果的智能手机和iPad,电脑准备让她开学后看看具体的需求再添置。她以前一直没有自己的手机,第一次有手机,不知道玩起来能不能自律,但让孩子跟电子产品永远隔离是不可能的。我们暑假期间也在观察,目前看来还好。

即将出门远行,我们也坐下来跟她深入交流过。我跟她说,你现在成年了,羽翼丰满了,可以自己飞了。这次出门远行,就是我们跟你的一次告别,希望你飞得又高又远,很多事情自己去尝试一下,去过属于自己的完美人生。

北京我们小时候带她去玩过,现在重新打开地图,研究学校的位置,就在三环与四环之间。以后,估计手机上的天气预报,不仅会看杭州,也会关注北京。她读书的城市,会成为我们除了杭州最关心的地方。

儿子变得越来越独立了

我又高兴又有点失落

口述:周先生

孩子信息:男生,西北工业大学2025级新生

再过十来天,儿子就要作为大一新生去西北工业大学“航空航天专业”报到,一家人都要送他去西安上学。作为家长,内心有欣慰,也有点失落。身边好多家长在说,现在发现,原来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是父母离不开孩子。

儿子去那么远的地方读书,这个暑假,我总是想和孩子多交流,想说的话有很多:寝室里,怎么和同学相处?大学里,怎么和老师相处?当别人做了你看不惯的事情,你怎么办?大家一起去聚餐,你应该怎么对待?在宿舍里,怎么做到不影响别人?寝室里,别人影响你了,你应该怎么做?……

我自己是大学老师,也知道一些技巧,最近手机也给我推了很多内容,诸如准大一新生应该怎么做,大一应该如何准备保研等,我看了挺多。

不过,当我想跟儿子说这些事情时,儿子也不是很有耐心,往往都是我开头聊个两三句,紧接着儿子就跟我说,不要再说了,我都知道的。暑假,有时候我们之间会因为这种事情吵起来。

我在想,现在不能再把儿子当小孩子教了,只能点到为止,或者适当提一提。现在想要促膝长谈,说说生活的事情,很难了。这跟高中、初中完全不一样。那时候儿子还是很依靠我们的,以前都觉得父母说得对,现在觉得我们父母说得不一定对。

儿子去这么远的地方,我总是希望能为他考虑周到一点。但我发现,儿子已经长大了,自己悄悄完成了要做的事情。比如,学校通知学生,要填报注册入学信息,包括选自己的宿舍,转团员关系等。我提醒他,他漫不经心地说,我早几天前就自己弄好了。

我问了一下周边家长,都有这种现象。大家都在说,孩子长大了,很多事情要自己做。比如自己和朋友去旅游了……

我感觉孩子就这么一下子长大了,开心和失落都有。

一方面你觉得,哎,这么多事情,儿子一个人都搞好了,真的长大了。儿子也会说一些大人说的话,比如你放心,这些事情我都会搞好的,想想也开心。

另一方面,父母的想法,儿子也不会完全照做了,儿子好像也不怎么依靠父母了,内心觉得有点失落。我听说有家长还想陪着孩子军训,都被孩子果断拒绝了。

理论上,大人希望孩子是能独立自主的,这种事情实际发生的时候,内心反而有点空落落的。做父母的有时候就是这么矛盾。

现在网上都在说,到了读大学,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是父母离不开孩子了,我觉得说得真有道理。从今以后,孩子只是寒暑假回来了,想起来,真有些伤感。

我想父母和孩子,都要慢慢适应这个变化。

这个暑假,儿子也跟我们商量了生活费的事情。他给我们算了账,要三千元钱一个月,第一个月要得多一点,要一万,我们答应了。我开玩笑说,这就跟还按揭一样了,月月都要给钱。

我也好好跟儿子谈了大学学习规划的话题,这方面话题,儿子倒是跟我认真讨论了。

儿子说,大学里肯定要继续卷的,这个暑假,儿子就在学大学课程了。

学校发了培养方案,有三十多页,我们一句句地品读,和孩子讨论以后要选哪个专业方向,相对应地选择哪些课程。儿子觉得这个很重要,跟我讨论得很认真,他也很乐意听我的意见。

儿子很在乎自己要用的电子设备,笔记本电脑、平板iPad、手机等。我说买个优盘,儿子说现在大家都用移动硬盘了,那就买。儿子还想买个相机,我说没钱了,给否了。

儿子列出来的购物清单,都是自己感兴趣的,至于生活物资,他才不管呢,还说要把高中的被套、垫被带过去,质量好,睡觉舒服。我现在买了很多生活物资,台灯、插线板、移动电源、四六级听力收音机、行李箱、鞋子、部分衣物、蚊帐、被子等。床垫我也选好了,到时候买了寄送到我们住的酒店,我再拿到学校去。

我们一家人都打算过去。8月22日孩子开学报到,我们在西安多待几天,怕孩子临时有什么需求。我跟他说了,你在学校住,我在学校边上的酒店住,大家都有缓冲的时间。

我给女儿买了无人机和电饭煲

江浙沪女孩门禁时间意识都很强

口述:张同学爸爸

孩子信息:女生,香港大学2025级新生

女儿终于如愿考上了新闻传播专业,知道录取成绩后,我们先为孩子买了全新的电脑,新款无人机和手持可以录视频的Pocket3,这些都是以后上课要用的设备,也是女儿想要用的电子产品。这个暑假,女儿操作这些设备已经很熟练了。

要买的东西很多,我们照着网上的清单买。睡觉用的床单、被套、枕头、枕套、棉被已经买好了。一些洗漱用品比如毛巾、牙刷、洗发水等也买好了。常用药物,计划在香港再买一些。

香港大学住宿在校外,由学校统一管理。我们还给女儿准备了一个两人分量的电饭煲及电热水壶,这样以后女儿可以自己在宿舍做饭或做点夜宵换换口味。香港吃饭等消费也不便宜。

女儿在港大读的这个专业,学费是10万多一点。这个暑假,我也会跟女儿说起她学习的话题,当然是要找机会说,不是那种说教。在港大学习,跟高中学习完全不一样,要靠自主学习,女儿也比较认同。我们有时候也会拿身边的案例跟女儿说说,比如有认识的学生在香港的高校,因为挂科挂得太多,最后延迟毕业了,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金钱。

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我们也为孩子在香港找了中介机构,在第一年,有工作人员为她的学习提供支持。

作为女生去读大学,我们首先强调的,当然是要注意保护好自己。内容有很多,比如外出的时候要结伴同行;要注意文化差异,尊重他人的文化和习惯,如果不确定一句话适不适合对别人说,可以快速地查一下手机;手机上设置好紧急联系人;不要去不安全的地方;要注意礼貌用语等。

女儿也很听话,她自己也跟我说,江浙沪女孩子门禁时间意识都很强,晚上到了某个时间点,必须要回家,让我放心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