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胞胎学霸同上西安交大
记者 黄莺 胡信昌 见习记者 范雯
还有十多天,杭州许多家有准大学生的家庭即将面临孩子的第一次远行。
一直在身边看着长大的娃,即将一个人去往远方。他(她)能不能适应一个人的生活?会跟室友相处吗?想家了怎么办?晚上睡不好了怎么办?玩起电子产品控制不了怎么办?爸爸妈妈们有太多的担心,又有太多的东西想给娃准备。
尽管孩子们笑着说:“你们别操心啦,我都成年了。”家长们嘴上应着“知道了”,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揪着。毕竟,那个曾经追在身后喊 “爸爸妈妈” 的小不点,突然就要独自面对风风雨雨了。这些天的倒计时,每一秒都在拉扯着他们的心——既盼着孩子展翅高飞,又怕他在远方受了委屈,连个撒娇的地方都没有。
这几天,我们采访了杭州八户孩子即将出门远行的家庭。他们分享了为孩子做的准备,即将告别孩子的心情,以及如何安排孩子不在时自己的日常。你会发现,不是孩子离不开他们,是他们离不开孩子。
暑假女儿去做了志愿者
比我想象中更独立
口述:高女士
孩子信息:女生,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2025级新生
女儿马上要去绍兴读书了,对她来说,那将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生活,她既期待又兴奋。
我当然为她高兴,但也有些担心。她高中一直通校,基本没住过寝室。等开学了,不仅要适应新城市、新环境,还得习惯集体生活的节奏。所以这段时间我时常和她聊寝室相处的事,让她提前有个了解。
我会跟她讲我上大学时的经历,因为我当年也第一次离开父母,去外地求学、住集体宿舍。说实话,高中三年,我们很少有机会聊这么多和学习无关的事,所以她特别爱听这些,常常追着我问。我也愿意说,说着说着,就觉得她好像一下子长大了。
其实现在回头看,我的很多担心都是多余的。她比我想象中更独立,也更能干。
比如这个暑假,她主动提出想提前锻炼一下独立生活的能力,最好能离开杭州住几天。我觉得是个好主意,就帮她留意机会,最后给她找了个省内研学团的志愿者岗位,三天时间,刚好合适。
出去带团的几天,她每天都会和我分享当天的情况,说自己吃得消也很充实。
我还特意问了带队老师,老师夸她吃苦耐劳,也愿意主动承担任务,我一下子放心了很多。
学习方面,她也没松懈。高考结束后,她就开始学习大学英语四级的内容。她的目标是大一第一学期就通过,所以暑假一直在做针对性学习,买了教辅材料,也在B站上搜集各种网课。我给她买了台最新款电子词典,10月还打算入手一台Pocket 4相机,拍作业视频也好,日常记录也好,以后都用得上。
我还给她报了个楷书练字班。虽然现在写字的实用性越来越弱了,但能写一手好字,总是个加分项,尤其是女孩子。前几天她去看初中班主任,还特地手写了一封信,说发消息没感觉,写信才能真正表达她对老师的感谢。
这几天,离她上大学的日子越来越近,我们都开始“收心”了。她还是照常学英语、练字,我则是忙着盘点行李,查攻略、加购物车,在小红书和淘宝之间来回切换。
遮光床帘是必须的,这样既有隐私,也不打扰别人;宿舍衣柜小,我准备给她配一些小挂钩、收纳袋,把空间利用到极致。
还有很多人推荐的军训专用鞋垫、腰带、一次性袜子、日抛型内衣,我也加入购物车了,开学军训那段时间肯定很累,她应该也没精力天天洗衣服。
对于她马上离家上大学这件事,我没有和女儿聊太多,也没有和她强调“上大学之后要多久回家一次”。但对我来说,毕竟是女儿第一次离开家生活,心里还是舍不得的。所以我提前订了她学校内部酒店的房间,到时会陪她一起报到,帮她把宿舍收拾好。
我相信她一定可以在大学里适应得很好,但我可能就需要更多时间来适应她不在的生活。
孩子长大了
不再那么容易接受我们的安排
口述:陈女士
孩子信息:男生,浙江警察学院2025级新生
我对儿子马上要去上大学这件事,心情挺复杂的。
他高中在杭二中读的。刚进学校那年,我对他抱有很高的期待,但可能就是这种“高期望”和“高掌控”,让当时还在青春期的他一下子失控了。
高中前两年,我们俩的冲突几乎达到了顶点,他的成绩也随着这种对立情绪逐渐下滑,是那种一次比一次更差的下滑。到高二结束时,已经快接近年级末尾,我当时几乎崩溃了。
但也是那个时候,我好像突然醒了,开始反思问题是不是出在自己身上。
我开始试着转变自己,学习家庭教育,读了很多相关的书,也报了一些课。他也开始慢慢卸下心理包袱,重新认真学习。
高考,是他整个高中阶段考得最好的一次——650分,但离浙大差了一点。一开始,我们也看过一些省外985高校,但他说,既然上不了浙大,就不想退而求其次。最后,他选择了浙警。
我尊重他的决定,而且说实话,看见他的选择时,我心里还有一丝欣慰。起码在杭州,离家近,我的牵挂会少很多。
前段时间,学校已经组织所有大一新生进行了线上培训,通知说8月24日开始军训,一共50天。
作为家长,我一下子就紧张了。毕竟警校和普通大学很不一样,对体能和纪律要求都非常高,我儿子体能又不是很好,所以我总想着趁暑假安排他规律作息,提前适应。
但能感受到他真的长大了,现在的他,不像以前那么容易接受我们的安排。他会很认真地告诉我:“你就去做你该做的事,我的事我自己能管好。”他还特地强调,这个假期对他来说意义非凡,不希望被干涉太多。
暑假里,他的整体节奏是很松弛的,反而是我有时候会心情紧绷,总会担心他从相对自由的高中氛围,突然进入纪律严格的警校,能不能适应?所以我给他报了个准大学生训练营,希望他能提前了解大学生活,哪怕只是一些心理准备。
但我也在努力学着放手。
打包了六件行李
恨不得把家都装进箱子
口述:闹闹妈妈
孩子信息:女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2025级新生
从7月初开始给闹闹准备去新加坡读书的行李时,我就开始有那种焦虑担心的情绪了。
那时候还没有意识到,只是觉得“这个要买”“那个也要带”,一头扎进采购和打包的忙碌中,但现在回过头看,那种恨不得把家都装进行李箱的行为,其实就是我作为母亲的不安和不舍。
女儿去的是新加坡,饮食方面我不太担心,她会做饭,学校也有很多食堂,口味和我们这边差不多。真正让我放心不下的,是她学校位置比较偏远,我担心她买东西不方便,又怕她用惯的东西那边没有。于是从衣服、洗漱用品到学习工具,只要我能想到的,都给她塞进箱子了。
结果越塞越多,等到7月30日出发前一晚,我一看行李,整整六大件。
出发那天,我和孩子爸爸一起陪她去了新加坡。7月31日到,8月3日我们就回来了。
刚开始独立生活那两天,女儿的情绪有些低落。不奇怪的,之前在家睁眼就有人张罗好一切,现在突然身处异国,住在没有空调和独立卫浴的双人间,还要和陌生室友共处,她的生活节奏被彻底打乱了。尽管她之前也预想过这些,但是想归想,真到了一睁眼什么都要靠自己的时候,感觉还是不一样。
我和她爸爸早就商量好,适应期孩子如果情绪波动,我们只负责安慰,不去说教。孩子其实知道这些事情她都得自己做,她只是需要一个情绪出口。
闹闹已经一个人在新加坡生活好几天了,从她发来的消息和状态看,她已经慢慢找到大学生活的节奏了。
她的适应能力、独立能力、安排事情的能力超出我的意料,我和她爸爸都觉得她比我俩当年能干。
一下子两个娃要去西安了
我计划用10天时间来适应
口述:欢乐妈妈
孩子信息:双胞胎男生,西安交通大学2025级新生
我家一对双胞胎男娃都考到了西安交通大学,8月21日就要去报到了。就是大家网上关注的666分同分的双胞胎,学军中学紫金港校区毕业。
7月25日到8月3日,我们一家一起到西安、兰州和青海玩了一趟。第一站就去了西安,到西安的目的之一是去看看学校。因为暑假学校在进行基建维修,一般访客进校预约不了,我们联系了学校负责浙江招生的老师,他给了我一个申请链接,审批通过后,我们进去了。
我们计划先看好,报到时就让两兄弟坐高铁自己去,不送了。那天,我们一家四口逛了两个小时左右,招生办老师安排了一个学长,介绍了学校历史,带我们看了食堂、图书馆等。宿舍因为维修,没进去。
两个孩子去报到的高铁票已经买好,一人一个行李箱也在准备了。床上用品去了让他们自己买,学校会安排统一采购的。箱子里主要带了一些秋天的衣物,冬天的衣服太厚,打算到时候寄过去。
另外,两个孩子一人一个手机,一人一台手提电脑,电脑配置是他们自己选的,就是那种男生都很喜欢的游戏本,每台不到8000元。
我们这两个娃从小都玩游戏的,毕竟这是他们小伙伴之间沟通交流的话题,我们没有完全禁止。电脑手机交给他们,他们肯定会玩游戏,不过相信他们会控制好时间。
高铁路上大约七个小时,吃饭的事情我想他们两个自己会搞定的,买盒饭什么的都可以。前几天,他们两个自己坐高铁去了趟上海,挺顺利的。到时候他们自己去西安,我们放心的。
随着报到时间的临近,觉得孩子将要不在身边,不能每天看到了,心里有点空落落的。高中,他们只住校过一个学期,后来我们就到学校旁边租房子了,早晚都能见到。高考结束,我们就从学校旁边搬回了原先的家,生活回归原位。以后,估计家里会比较冷清。
我估计刚开学那会,会有舍不得,毕竟家里一下走了两个娃。我计划用10天时间来适应吧,到8月底,应该差不多了。毕竟如果想他们了,现在有微信,随时可以联系他们,听听他们的声音。
我跟孩子爸爸打算工作顾牢,下班多去锻炼。打球、跑步、骑车,以前没时间做的这些事情,现在可以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