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个村子避暑去

海拔1479米的东天目山下有个音乐山谷

清溪、雅宿、禅茶,好梦一夏

2025-08-01

记者 王斐帆 临安微融圈 袁红

台风北上,高温回归,“三伏天”去哪儿避暑寻清凉?

高山村落避暑,不失为一种好选择。

高山村落,有着远离城市“热岛效应”的荫凉;有着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的清凉buff(清凉增益);有着在清澈见底的溪流中漂流溯溪吃溪瓜带来的“透心凉”…….

大杭州高山避暑,首选“长三角最佳避暑目的地”临安,这里有清凉峰、天目山、太子尖、大明山、草山岗等几十座海拔1000米以上高山,去年更有气象局公布的杭州TOP18气象“清凉点”,17个在临安。

在杭城气温直逼40℃之际,临安海拔500余米的龙岗镇相见村、海拔700余米的太湖源镇白沙村、海拔800余米的天目山镇西游村等一批高山村落,白天气温均在30℃出头,夜晚睡觉甚至无须空调,山风一吹,还要裹被子。

继今年春节推出“包个村子来过年”后,这个夏天,临安邀您“包个村子避暑去”,天目村落等你来。

今天,我们走进“神秘的”太湖源镇东天目村。

山谷里有清凉

自带高山、森林、瀑布、溪流、民宿及农家乐,东天目村令前来避暑的人“只缘身在此山中”。

东天目村的清凉,始于高山,敬于流水,合于山谷,久于清幽,终于感觉。

首先是高山。

东天目村,是东天目山的“核心村”,虽然村子中心的海拔下限仅二三百米,但耐不住它的上限是海拔1479米的东天目山,夏日山顶气温长期保持在25℃左右。山麓虽不及山顶凉快,但近水楼台先得月,分享了高山、森系自带的清凉。

其次是流水。

漫步东天目村,潺潺溪流在村子里欢快流淌,特别是树荫下的一段接一段溪流,古木、密林遮蔽了阳光,溪涧流水在三伏天里也不过20℃水温,洗个手、泡个脚便感透心凉。如果踏上东天目山,一程山水流水不绝:东崖瀑布、乌龙潭、龙女瀑、禅杖瀑、观音瀑、菩提瀑……是更高的山泉瀑布,更清凉的高山流水。

再次是山谷。

宿天目山,东天目村最著名的是偶寄民宿,北欧极简风格的精品民宿曾在2021年摘下德国iF设计金奖(亚洲仅2栋民宿获此殊荣)。民宿就坐落在山谷里,却有着沃野千里的视野,山谷里清风十里。而村里的天目79号、慢悠悠等50余家民宿、农家乐也都坐落在山谷间,携清风,宿明月,美宿和农家相得益彰。

然后是清幽。

“天目山有东西两座山峰,峰顶各有一池,长年不枯,如双眼仰望天空,故名‘天目’。”东天目山和西天目山齐名,合二为一方才是完整的天目山。但近年来,拥有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西天目山光彩夺目,连身边的月亮桥村、天目村、西游村……都水涨船高成了“明星村”。可事实上,东天目山的生态、历史、人文丝毫不逊色,“神秘的宝藏村”东天目村“小众”而清幽。

最后是感觉。

东天目村的清凉,从来都不是单独的,而是立体的:在大片森林包裹下、高山流水浸润下、越登高越清凉的自然降温下、音乐艺术给予的宁静美好下……既有大自然给予的天然清凉,也有清音美宿带来的心灵之澈。

包个东天目村避暑,浮生偷得数日闲。

山谷里有民谣

温柔的晚风,轻轻吹过,爱人的梦中。

温柔的晚风,轻轻吹过,故乡的天空……

不只有山风,山谷里还有心灵的清凉。

从未想过,和东天目村的第一次邂逅,源于一封8月“未来式”的音乐邀请函,落款是小娟&山谷里的居民,自己很喜欢的一首《晚风》,就是由这支民谣乐队和好妹妹乐队共创的。

第一次听《晚风》,也是在一个夏夜,苕溪畔的晚风夜市。

“温柔的晚风,轻轻吹过,城市的灯火。今夜的晚风,你去哪里,请告诉我……”

当小娟充满磁性的歌声,从音箱里舒缓地播放而出,温柔的晚风,带着苕溪的水汽和城市烟火气

拂过发梢,岁月静好。

而这一次来自东天目村的邀约,将由原唱现场演绎,韵味绝佳。

这个周日,清幽的东天目山麓,山谷里的民谣,想想都令人憧憬——

日落西山,山谷里的暑气迅速消散,群山环抱的东天目村愈加清凉。山谷偶寄、半月池、人工瀑……山谷里“乡村客厅”周围的一系列文艺造景,又带来了阿那亚风格的艺术清凉。

山青青、水潺潺、风悠悠,清风拂面,山谷里的晚风,令人如风自由。要是夜里在无边泳池游泳,风一吹,还会忍不住打个哆嗦。

小娟弹着木吉他,山谷里的居民打着手鼓,吹着竹笛、口琴,将一首首民谣轻轻演绎。那或许是“温柔的晚风”,也可能是“轻吟的天空之城”,还可能是“山谷里的居民”共同唱响的空谷幽然。

“山谷里有湖,山谷里有鱼,山谷里有树,山谷里有河……”听,东天目村的山谷里,仿佛已经提前响起了小娟与山谷里的居民轻吟的空灵之音。

那触及心灵深处的solo歌声,久久回响在山谷里,予人美好,教人恬静。

山谷里有禅茶

东天目是大杭州的禅茶高地,始于南梁的千年古刹昭明禅寺就在东天目山上,林木苍翠、青灯古佛、香雾缭绕……

“小时候,我们东天目村清一色都是茶园,山茶花开的时候特别漂亮,我们村的梅家,相传就和汉代隐士梅福有关哩!”偶寄的民宿女主人李秀梅说。

根据《汉书·梅福传》《临安县志》等史料记载,西汉末年,梅福为避王莽的迫害,从老家来到临安隐居,先后在临安九仙山和东天目山梅家村植茶。其后,梅福的一支后裔从梅家村移居到了杭州的梅家坞,并在那里培育出了稀世珍品龙井茶,所以有“先有梅家村,后有梅家坞”之说。

唐代,茶圣陆羽也曾到访过天目山,并在《茶经》中记载了天目山的茶:“杭州临安、於潜二县,生天目山,与舒州同。”

今天的东天目村虽然已经不再以茶产业为主,但开枝散叶出去的茶园却遍布整个太湖源镇,“东坑茶,西坑水”更是远近闻名。这里是临安优质山茶的主产区,其中的明代贡品天目青顶茶作为临安特产,拥有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天目青顶形似兰花、叶质肥厚、色泽绿润,汤色清澈明净,滋味鲜醇爽口、清香持久。

听一曲天籁之音,嬉一湾20℃清溪、宿山谷民宿农家、品一杯天目青顶、枕着繁星好梦一夏……这样的“世外桃源”生活令人艳羡。

你想不想也去东天目包个村子来避暑?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