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际遇当年来杭州住的旅馆

昨天下午,一家三代参观杭高完成心愿。

按照梁实秋描述绘出的黄际遇画像

记者 程潇龙 汤晨琛 张娜
7月27日,黄小安向快报求助:100多年前,我的祖父黄际遇(字任初)前往浙江考察教育,于1918年12月30日-1919年1月2日停留杭州,12月31日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演讲,题为《数理化教授之趋势》,当时的校长是经亨颐,在日本留学期间他们住在一起。近年来我一直在做一个项目,“跟着祖父日记去旅行”,去过北京、青岛、南京、开封、武汉等地,过两天要到杭州,想看一下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旧址,在杭州高级中学贡院校区里面,我们祖孙3人想进去参观一下,现在学校放假,能不能请快报记者帮帮忙?
近代名士黄际遇
博学多才旷世罕见
8月15日,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日,电影《坪石先生》将首映。影片以近代数学家黄际遇为核心,讲述1938年抗战期间,一批教育家在战火中坚持办学的故事。
“大家可能还不了解黄际遇,但大家肯定读过他写的书!”扮演黄际遇的香港影星谢君豪在影片推介会上说,“这一角色复杂到令人着迷,他是中国现代数学教育奠基人,却也是骈文大家、足球队长、剑道高手、象棋名家……”
黄际遇(1885年—1945年),广东澄海县澄城镇人,出身望族,14岁参加科举,成为同试中年龄最小的秀才。18岁被广东官派到日本留学,专攻现代数学,是我国最早专攻西方数学的留学生之一。1920年赴欧美考察教育,在芝加哥大学研究数学获硕士学位,回国后投身教育,辗转多地,曾任中山大学教授、中州大学教务长,河南大学校长,国立山东大学文理学院院长……
他是公认的卓越数学家、开创我国现代高等数学教育事业的元老。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曾称“黄际遇的《定积分一定理及一种不定积分之研究》是继牛顿、布莱尼茨发明的导数、积分的概念和运算法则之后的又一大发明”。
他的博学多才世间罕见,除了是数学家,还是文学家、教育家、天文学家、音韵文字学家、书法家、象棋名宿,精通足球和马术,获得过击剑比赛奖牌……
他在国立山东大学担任理学院院长时,闻一多任文学院院长,当时文学院有杨振声、梁实秋、沈从文等名士。闻一多辞去文学院院长后,文理学院合并,黄际遇成为了文理学院院长,他也不负众望。在中山大学任教时,作为数学天文系主任的他,还在中文系开设《骈文研究》《说文解字》等课程,大受欢迎,讲堂总是挤满听众,座无虚席。
1945年抗战胜利,中山大学理学院从粤北迁回广州,黄际遇坐船回广州,
船到清远峡时竟意外失足落水,不幸身亡,终年61岁。
中山大学为黄际遇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悼念者中名士云集。著名作家老舍献上挽联:博学鸿才真奇士,高风亮节一完人。梁实秋在悼念黄际遇的文章中叹息:不殁于火,不死于战乱,而溺于水,惜乎!惜乎!
饶宗颐教授称:先生自幼颖异,书过眼终身不忘。精力充溢,体貌俊伟似齐鲁人。其学长于数理解析,蜚声国际。
“身材魁伟、步履雄健、端庄严肃,但并不令人生畏。”“平时喜穿布长衫,在长衫胸前左右两边各缝一口袋,一个细长,一个短宽,细长的是插钢笔、铅笔或粉笔,另一个装眼镜”,这是前人描述黄际遇的模样。
梁实秋写过“黄际遇长我十七八岁,是我们当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他永远是一件布衣长袍,左胸前缝有细长的两个布袋,正好插进两根铅笔……”
黄小安说,祖父留下的照片特别少,她就请了一个油画家,按照梁实秋先生那段写他穿长衫的文章做参考,画出祖父当年的样子——一身长衫衣袂飘飘,长衫上两个大口袋,还插着钢笔……
他把一生写进日记
三代后人跟着祖父日记旅行
身处动荡年代的黄际遇一生奔波南北,他有写日记的习惯,记载了那个年代的风云变幻和人生际遇。
他在山东大学时的同事梁实秋曾写道:“他的日记摊在桌上,不避人窥视,我偶然亦曾披览一二页,深佩其细腻而有恒……”蔡元培曾赞黄际遇的日记:“苟付梨枣,非延多种专门学者,难与校对。”
黄小安告诉记者,祖父黄际遇去世后,留下43本日记。“祖父常年在外奔波,回家的日子都是短暂的。他的一生经历大都记录在这些日记中。”
黄小安回忆,小时候,夏天铺一草席,她在父亲的书架前睡午觉,看到书架上有牛皮纸包裹的一包东西。这是祖父生前的日记,家人很珍惜,从来没擅自打开过。
黄小安的女儿回忆,小学放学回家的一个下午,外公外婆把书柜顶层尘封已久的外曾祖父的日记本小心翼翼搬下,打扫灰尘,拆开一层又一层的牛皮纸,打开后,是一堆早已发黄和部分被虫蛀的本子。这些日记均用毛笔书写,内容包括数学、文学、历史、书信、对联、诗文、棋谱多种研究心得,还有全国各地的经历。
2007年,家人开始整理日记,2019年结集出版。
2021年,黄小安和女儿还有外孙女一拍即合,决定到先辈黄际遇日记提及的地点,实地走访考证,同时寻找更多信息。追随祖父日记的出游,一直坚持到现在。
第一站:北京(2021年7月28日-8月4日);第二站:青岛(2022年8月6日-11日);第三站:南京(2023年7月25日-31日);第四站:坪石(2024年1月16日-18日);第五站:开封(2024年1月20日-28日);第六站:武汉(2024年8月3日-11日);第七站:澳门(2024年10月1日-3日);第八站:杭州(2025年7月26日-8月3日)……
昨天下午参观杭高完成心愿
接到黄小安的委托后,记者马上联系了杭州高级中学,校方对一家三口的到来表示欢迎。
昨天下午两点半,记者在杭高贡院校区大门口,见到了祖孙三人:黄小安和她女儿、外孙女。
1919年,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成为五四运动的中心之一。黄小安说,正是在这一年年初,祖父受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委派前往浙江考察教育,并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演讲,题为《数理化教授之趋势》。
黄小安说,当年祖父来到杭州,住宿的地方是清泰第二旅馆,最早于1910年创建于城站下羊市街。据杭州市文物遗产与历史建筑保护中心官网记载,1913年清泰第二旅馆迁至延龄路(现延安路),1933年迁到仁和路44号(现仁和路22号),后改为群英饭店,又改为汉庭酒店。
“这次我们订的酒店,也是这家汉庭,外孙女还照着这栋建筑画了一幅画。百年过去了,虽然曾经的旅馆已经移位,不过住在里面,好像也能够感受到祖父的气息。”
在杭高校史馆,她们看到浙江一师校长经亨颐先生的照片及当年资料,十分惊喜。
黄小安说,祖父黄际遇来杭州时,不只做了演讲,还进行了教育文化交流,返程后写下一万多字的考察报告,在杭州的经历也是其中一部分。
黄小安的女儿说,2021年她们祖孙三代一起出游时,黄小安的外孙女刚刚7岁,五年下来,马上要上六年级了。
从校史馆出来,祖孙三人来到杭高的西侧,在印有“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名的巨大石碑旁,记者帮助她们拍了合影。
黄小安笑着说,这次来杭州十分圆满,非常开心。这几天还要去西泠看看古柏,继续找寻祖父黄际遇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