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直播间 优秀学子分享会
记者 张娜 黄莺
“学霸的影响力!孩子回家滔滔不绝分享她记的7页笔记,这样的活动太赞了。”
7月23日,都市快报今年暑假爆火的活动“成长之路——优秀学子分享会”走进宁波镇海中学。近百名学生来到镇海中学校园,和7位优秀学子面对面畅聊。镇海中学今年35人被北京大学录取,35人被清华大学录取,39人被复旦大学录取,60人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
线上狮子直播间里也非常热闹,近2万人观看,点赞十几万,几千人分享。
分享活动结束,同学和家长们还参观了镇海中学古色古香的校园。学校老师成了导游,大成殿、沁园……一个又一个“景点”逛下来,不少家长感叹:“这么美的校园,难怪学生们一个个那么优秀啊!”
有位家长说,她跟宁波的朋友聊起要来镇海中学参加分享会,朋友特别羡慕,说别看是本地人,他们平时也没有机会参观校园。许多孩子拿着电话手表不停拍照,恨不得把学校的角角落落都记录下来,好几个都拍照拍到电量不足了。
先来简单介绍几位同学,2名女生,5名男生。有的同学是全省前几名,有的同学语文141分,有同学特别善于规划时间,参加多门竞赛。他们中有些同学综合实力一直很强,有些同学从平行班慢慢往上赶……他们都从自己的角度,分享了在多年学习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技巧。
人物① 心态调整很重要 每一页复习过的书不会辜负自己
朱一瑜是镇海中学“十佳学子”,理科创新班班长。他选考的是物理、化学、技术,高考总分703分,将就读于清华大学无穹书院。
他建议,在各科学习时,要扬长不避短,对弱势学科进行猛攻。而作为竞赛生,他觉得竞赛能有效地促进学习。
从小学习奥数的他,数学竞赛肯定会去参加,但对自己不太擅长的物理、化学、技术等科目,他也会积极去参加市赛,觉得这是很好的整合课内知识的机会,帮助他把课内外知识融会贯通,深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通过以赛促学,他的高中阶段数学成绩经常能稳定在145分左右。
另外,竞赛学习的过程,他感觉很能培养抗压心态:“一道题做一上午,很需要人的专注度和毅力。”
对心态的平衡,朱一瑜也分享了一些经验。他建议可以主动找老师、同学分享,通过运动等找寻情绪出口。
高考首考前,他很紧张,物理化学和技术的成绩也不稳定,首考发挥不够好。在6月份的高考前,他经常给自己心理暗示:“每一页复习过的书都不会辜负我。”
高考前的四五月份,复习进入瓶颈期时,他感觉做题老做不对,就去找班主任聊天,班主任建议他:“不要做新题,复习回顾整理错误,梳理原有知识体系。”他感觉自己走不出来时,老师和朋友一两句话,就把自己拉了出来,所以,建议学弟学妹多找老师朋友沟通。
另外,对担任班级工作会影响学习,以及理科生缺乏文科思维的刻板观念,他谈了自己的看法:“担任班长,并不会耽误学习时间,而是能够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文理兼顾反而能打开思想边界,更有利于长期的学习。”
人物②
如果有天花板,那就把它掀翻!
楼诗雨来自文科创新班,以全省63名的成绩,裸分录取到清华大学至善书院。
她绑着染成红色的马尾,上场分享。她一出现,就有家长小声议论:“这个女孩子看上去好有个性!”
她一开口,更让人确信这一点,充满着倔强和不服输的精神的她,选科也与众不同,一般文科会选政史地,她选的是政治、地理和技术,这是非常少有的选科,需要兼顾文科理科的思维,不少老师都不太推荐。
楼诗雨说,她这样选时,身边也有声音说,文科生学理科会有天花板的,她一字一句坚定地说:“如果有天花板,那就把它掀翻!”
不过现实先给了她重重一击。选科后的第一次大考成绩出来,技术学科她的确很棒,拿到了班级第一名,但政治和地理考了两个倒数第一。
当时她也感到很强的挫败感,但在跟老师讨论后,找到了问题,努力做好学科之间学习时间的平衡,同时在理念上做好平衡,不因为某一门考差了就质疑自己是不是不该选这门学科,然后找对学习方法,努力就对了。
在努力过程中,她建议大家不要仅仅盯着分数,她就会思考两个问题,一个是提分的目的是什么,一个是分数的战争一定是冰冷的吗,对这些问题的思索,让她学习的目的更加明确——分数不是目标,能力才是方向。
她希望自己的例子能够激励大家——选文科并不是因为学不好理科,理科思维并不会影响文科的学习,真正会学习的人,可以文理兼顾。
人物③ 高考数学146分 建议数学可以分模块学习
胡展铭在高中阶段数学成绩一直很优秀,经常名列前茅。高考数学考出了146分的高分,最终总分704分、全省39名,被清华大学录取。
家长们都急着想听他分享数学学习的经验,没想到他先说起自己爱看的小说和爱听的歌曲:“我爱看东野圭吾的小说,平常喜欢听欧美的歌曲,到场的学弟学妹有喜欢的吗?”
接着,他还分享了一些提升语文习作分数的经验:“我最初语文作文60分只能拿到41分,我就重新写一遍,再拿给老师批,慢慢提升到42、43、46……一遍遍重写和修改中,我也找到了写作的技巧。最终高考语文120多分,已经很满意了。”
最后,压轴的数学学习经验分享来了:
立体几何、三角函数注重过程,一定要把步骤落细落实,争取就算不会或者算错也有步骤分,保证不拉开分争取满分。
数列这几年主要还是裂项求和思想,掌握经典解题方法即可。
概率问题主要关注概念的辨析和掌握,以及注意和其他知识的联动。只要基础概念理清,相信再多变化也可以一一破解。
解析几何注重方法的选择,拿题切莫直接上手暴算,先观察是否有明显的简化方法再开始着手。
导数建议主要关注恒成立问题、隐零点问题和极值点偏移问题,其他问题遇到不要慌,高考一般会从这三种问题出发。
人物④ 平常同学之间互相出题 语文学习关键在日常积累
胡展铭是个数学学霸,参加分享的郑媛元同学绝对是语文高手。她高考总分706分,语文141分,全省排名26,选科政史地,参加复旦大学三位一体考试,获得文科组第一名。
语文能取得140分以上的高分的考生,在全省也不多。许多家长拿出笔记本,想要多收集一些语文学习的秘籍回去。
郑媛元也没让大家失望,说了许多语文学习的干货。她从语文高考考些什么说起,分模块提出了一些学习建议。
她把高考考的内容分为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
古诗文阅读,她建议重视每一篇古诗文中关键词语的翻译,重要的实词、虚词学会举一反三,如果在题目中碰到了相关考点,要学会从课内迁移到课外。
同时,要用好每一次试卷、作业中出现的文言文题目。如果文本中有自己不懂的文言文字词,用红笔圈出,查词典后标注出来。
日常积累,她喜欢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辞典》,并会拓展阅读《古文观止》《唐诗/宋词鉴赏辞典》《人间词话》《给孩子的古诗词》(叶嘉莹)等。
作文的素材积累,她特别建议收集一些小众新颖的例子和名言,因为这些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积累并不局限于看作文书,人物的素材也不仅限于那几个广为人知的人物,随处碰到的名言,偶然刷到的人物,随手记录并标注适用的情境,那么它们都会成为独一无二的素材。有个App叫作文纸条,她觉得挺好,推荐给大家。
另外,建议大家关心时事,多阅读《南方周末》《人民日报》等媒体的公众号。
郑媛元说,她还有个习惯,就是平时会为自己、同学出出题,这样在考场上碰到比较新的题就不太会慌;另一方面,她建议要有批判精神,毕竟语文题并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答案,与其一味盲从,不如分析答案究竟是怎么答出的。
(下转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