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奶奶肠癌术后肝转移 中西医治疗康复3年半

中医肿瘤专家孙彩珍:运用中药优势 从根本改变肿瘤生长的“土壤”

2025-07-24

全国名中医周超凡弟子、世中联肿瘤外治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杭州种福堂中医医院院长、杭州艾克中医肿瘤门诊部主任孙彩珍

记者 张静

夏季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季,由于腹痛腹泻等肠道不适就医,查出肠道肿瘤的患者也有所增加。

“据《2024年浙江省肿瘤登记年报》数据,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排名第五,死亡率排在第三位,其危害不容忽视。就我们医院而言,来看诊的结直肠癌患者约60%出现了肝转移,还有部分有肺转移或淋巴转移的,治疗很棘手。” 杭州市种福堂(艾克)中医医院院长孙彩珍表示,“结直肠癌重在预防,平时要注意清淡饮食,并建议45岁以上的人群定期接受肠镜的检查。如果确诊癌症,积极治疗,预防复发和转移。”

高龄奶奶曾患3种癌症

4年前又确诊肠癌肝转移

80岁陈奶奶的晚年生活可谓异常坎坷,20多年间,她先后患子宫癌、乳腺癌、甲状腺结节,相继做了手术。

2021年4月,她又查出了胰十二指肠癌,癌细胞已经浸润基层及胆总管。考虑到年事已高,陈奶奶未做化疗。当年12月,肝脏发现多发转移灶,肠系膜根部淋巴结转移考虑,医生给予了口服化疗药和靶向药的治疗方案。但药物反应很大,陈奶奶身体吃不消,继而换做免疫治疗。

虽然基本适应免疫治疗,但她过得并不顺畅:体重从110斤下滑到了70多斤;肠道经常“咕咕”叫,大便次数多;口干舌燥;每天靠吃安眠药才能睡几个小时。

2023年3月,陈奶奶经病友介绍找到了孙彩珍。孙院长闻其这些年的不易,一边安慰她,一边辨证开了中药方。

中西医双管齐下,肝脏肿瘤开始缩小,身体也逐步向好。去年1月,免疫治疗满两年,陈奶奶仅坚持口服中药。

到今年4月,肿瘤指标全部恢复正常,肝内肿瘤变成了钙化灶,肝内胆管仅轻度扩张。

“孙院长说肿块钙化就不容易复发,我放心了不少。这些年我吃饱了肿瘤的苦,希望今后都顺顺利利的。”陈奶奶表示会继续喝中药提高免疫力。

宁波77岁大伯患低位直肠癌

第一时间选择了中医治疗

77岁的郑大伯来自宁波,说话中气十足,与他8个月前初诊时判若两人。

郑大伯向来嗜烟酒,好油腻和腌制食品,去年11月因为持续消瘦、胃口差、肛门坠胀、大便少量出血就诊,结果被诊断为直肠癌。

由于肿瘤占位距离肛门很近,手术不仅要切掉病变的直肠,还要切除肛门。这意味着术后要带着造口,要强的郑大伯认为生活没了质量,加上高血脂、低血压头晕等基础疾病,他强烈要求保守治疗。

子女拗不过,四下打听后,在确诊的第5天,带着郑大伯来到了杭州种福堂(艾克)中医医院孙彩珍院长的诊室。

当时郑大伯只有108斤,眼窝凹陷、面色发紫、舌暗中间凹、皮肤痒,孙院长辨其痰湿血瘀,以自拟的肠原方加减开了药方,并叮嘱他戒烟戒酒,饮食清淡。

服药1个月后,郑大伯头不晕了,皮肤瘙痒减轻;2个月后,脸色好转,肛门坠胀感减轻,只是大便偶有见血。

初见成效,郑大伯树立了信心,也有了胃口,体重逐步“反弹”。今年5月复查,癌症指标均有下降。

“身体好起来了,自己最清楚,过了夏天我去做个肠镜,可能肿瘤缩小了呢!”郑大伯笑着说道。

丽水结肠癌患者,3年肝转移3次

今年来到杭州选择喝中药

柳先生今年58岁,丽水人,他掀起上衣,肚子上都是手术留下的大小创口。

4年前,他查出结肠癌,做了切除术。本以为手术一劳永逸,结果术后很快发生了肝内多发转移,还连续复发了3次,做过射频消融术,也做过肝肿瘤切除术和化疗。

父亲是直肠癌去世的,柳先生明白肝肿瘤可能会再长,更害怕哪天就失去了手术机会,他想到了中医。多方打听后,他于3月找到了孙彩珍。

“虽然肝里的肿瘤割掉了,但手术很难切净所有的癌细胞。有癌细胞残留,术后复发的风险就会显著增加。另外,导致肝癌的影响因素并未改善,也就是肝癌发生的‘土壤’没有改变,还是会卷土重来。”四诊后,孙院长以“软肝消结汤”加减开了中药,主攻肿瘤的同时,扭转柳先生失衡的内环境,阻断肿瘤细胞在血管内皮脱落和向其他脏器转移。

目前服药4个月,柳先生各方面情况都蛮稳定。

“不能把中医仅仅当作癌症治疗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预防各种癌症复发和转移,中医很有优势,因此受益的康复者举不胜举。” 孙院长坚定地表示,“我们医院历经30多年的时间,总结了治疗各种肿瘤的专病专方验方,尤其原发性肝癌、肺癌和结直肠癌是医院肿瘤科的优势病种。通过‘解郁、通络、软坚、排毒’四步走,助力肿瘤患者托起明天的希望。”

每周二、四全天,孙彩珍院长在杭州种福堂中医医院坐诊,每周一、三、六在杭州艾克中医肿瘤门诊部坐诊,现送出10个专家号,有需要的读者请拨打电话或扫码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