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陆丹 黄煜轩
杭州市余杭区自来水气味异常有了新进展。昨天下午,余杭区政府发布情况通报。
情况通报
7月16日8时,仁和水厂发现水质嗅味指标异常,经采样分析确认后随即启动供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切换水源,供水水质得到有效控制,出厂水质安全。情况发生后,立即启动调查程序,并成立由国家、省级专家等组成的调查组,已初步查明导致异味的为特定自然气候条件下藻类厌氧降解产生的硫醚类物质,具体原因正在进一步溯源调查中,有关结果将及时公布。目前网上谣言较多,关于“粪水”的网络谣言,警方已依法查处,请大家不信谣、不传谣。
对此事给广大居民群众生活带来的影响和不便,我们深表歉意,并将进一步加强管理、确保供水安全。
余杭区人民政府
2025年7月19日
“硫醚类物质”是什么?
藻类厌氧降解产生的硫醚类物质,是特定环境条件下藻类分解过程中释放的含硫有机化合物,在缺氧和高温环境下比较容易产生。
硫醚类物质有多种,如二甲基硫醚是水体和藻类降解的主要致嗅物,呈腐败腥臭味;二甲基二硫醚会造成饮用水产生烂菜味、沼泽味等异味,被列入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附录14;二甲基三硫醚呈腐败味和腥臭味,广泛分布于太湖、长江等流域水源;二甲基四硫醚也是水源异味污染物之一。
给水管网中的硫醚来自哪里?
据《给水排水》杂志2020年第12期登载的《饮用水腥臭,是不是硫醚类物质在作怪》一文,给水管网中的硫醚主要有两种来源。
第一种来源是出厂水中残留有痕量的硫醚。由于原水中含有较多的藻类以及藻类释放物或者原水受到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使得原水中含有较多的含硫有机质,这些有机质会被微生物降解成硫醚。
目前,给水厂的处理工艺能去除大部分硫醚类化合物,但仍有一定概率会在出厂水中残留硫醚类化合物,导致水质异味。
第二种来源是有物质在给水管网中经过化学反应或者微生物作用转化成硫醚,这部分也是引起龙头水出现异味的主要原因。
供水管网中铁、锰元素的释放
也是出现黄水的可能原因
据《给水排水》杂志2025年第4期登载的《0.02mg锰就发黄!水源切换背后的黄水危机》一文,自来水变黄有一种可能,是铁质管道的腐蚀及管垢的发育与破裂造成的铁释放,和源于管道内的锰沉积或吸附后,在水力水质的扰动下被释放出来。水源水质的变化,尤其是水源切换及季节性变化,会直接影响供水管网中铁、锰元素的释放。
文章建议,应加强对高温、暴雨、潮汐等季节性水质变化影响供水管网的研究,并加强水源切换、咸潮入侵等情况下应急响应过程中的水质监测和管理。通过多学科交叉合作,建立快速有效的水质监测体系,及时调整处理工艺,确保供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