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食神大模型 黑灯无人工厂

穿越古今烟火气 看新质生产力如何“烹饪”未来

2025-07-19

记者 金静馨 摄

记者 翁丹妮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大诗人苏轼千年前的智慧箴言,不仅道破了慢炖猪肉的精髓,更隐喻着随遇而安的生活哲学。时光流转,千年后的今天,当我们踏入老板电器数字厨房文化科普馆时,发现苏轼深谙的“火候”与“时间”密码,正被新时代的科技之手,以数字化的形式精准捕捉、无限延展。

昨天上午,浙江省科协“走读新质生产力”系列科普活动,带着一群好奇的探索者走进了这个未来厨房的世界,共同见证老板电器这家根植杭州的老牌企业,如何在新时代中运用新质生产力,打造新的厨房“魔法”。

智能厨房:油盐酱醋里的“数字实验室”

走进全球烹饪艺术中心,锅碗瓢盆不再是简单的炊具,油盐酱醋亦非寻常调料,它们化身实验室里的精密变量,被置于数字化“显微镜”下。一位工作人员指着屏幕上的曲线,“看,这就是‘妈妈的味道’的数字化图谱!我们通过自动化手段,精准记录下烹饪过程中每一刻的温度变化、时间流转。无论你身处地球哪个角落,只要掌握这份数据,就能复刻出记忆中那独一无二的‘家的味道’。”苏轼诗中“火候足时他自美”的意境,在此刻被赋予了超越时空的科技内涵——数据,成了传承味道的新载体。

随着工作人员的引导,大家参观了餐饮的历史文化,也了解了最新的厨房黑科技,仿佛穿越时空,领略了一场关于烹饪艺术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的奇妙之旅。从钻木取火的原始灶台,到蒸汽弥漫的工业时代厨房,再到眼前流光溢彩的智能操控界面,人类追求美味与便捷的足迹清晰可见。然而,现代人对“吃”的追求,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味蕾刺激。“如何吃得科学、吃得营养?”成为新的课题。

最热闹的环节莫过于体验“食神大模型”AI助手。交互屏幕前围满了跃跃欲试的孩子们,他们争先恐后地举手,眼中闪烁着好奇。只见工作人员轻触屏幕,输入一个小女孩的身高、体重和日常作息,再用设备扫描她的面部。几秒钟时间,系统仿佛一位“数字营养师”,迅速生成了她的体质分析报告。紧接着,一份为她量身定制的一周营养食谱跃然屏上,图文并茂,从早餐的燕麦果仁粥,到午餐的三文鱼藜麦沙拉,再到晚餐的清蒸鲈鱼配时蔬,每一道菜都配有详细的烹饪步骤和营养成分说明。孩子们围着屏幕叽叽喳喳,家长们频频点头,科技让个性化健康饮食变得触手可及。

接下来,大家来到了数字厨电体验区,空气中弥漫着香甜气息。高级数字产品专家黄倩站在智能厨房的操作台前,只见她对一个语音魔盒说了声:“我想吃爆米花”,油烟机、燃气灶和自动翻炒锅便开始了它们的合作表演,无须人工控制火候和时间,也无需人工搅拌,不过几分钟的时间,香甜的爆米花就出锅了。另一边,蒸烤炸一体机的图像识别功能,通过颜色变化就能判断蛋挞的成熟度,无须人工看管,一锅热腾腾焦糖色的蛋挞也新鲜出炉,香甜的味道瞬间充盈了整个空间。

“黑灯工厂”:无人工厂里的“数字孪生宇宙”

接着,大家走进了厨电行业首个“黑灯工厂”。顾名思义,这里即使在熄灯状态下,也能高效运转。

没有工人的身影,也没有机器轰鸣的嘈杂,这个无人工厂通过数字孪生真实还原了生产现场的16条生产线、150台设备、27台AGV的生产场景与动态数据,可以做到以漫游的视角沉浸式进入模拟出的工厂环境。九天中枢数字平台,如同这个“无光世界”的智慧大脑,24小时无休地监控、调度着一切。无论是订单的下达、原材料的调度,还是产线的切换、质量的检测,都实时掌控,真正实现了“生产无人化、管理智慧化”的未来图景。

“九天中枢数字平台,取自李白诗句‘疑似银河落九天’的磅礴意象。”讲解员介绍道,“它正是我们数字化战略的核心引擎。在数字制造领域,我们深度融合5G、‘八爪鱼’(多设备协同)、边缘计算、视觉检测等前沿技术,将业务流、设备流与IT信息流高度集成,彻底打通了从客户订单、原材料采购、柔性生产到智慧物流的全数字化流程。”冰冷的机器与跃动的数据,在这里谱写着未来制造的无声交响。

关于走读新质生产力

浙江省科协倾力打造“走读新质生产力”系列科普活动,旨在架起公众与科学前沿的桥梁。其中“走进”系列活动带领公众走进科技企业、科研院所、高端实验室以及各类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通过科学家们的生动讲述和参与者们的亲身体验,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热爱。

2025年,“走进”系列活动迎来了全面升级,将会带着公众“走进前沿实验室”和“走进人工智能”,旨在以更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启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科学探索之旅。除了已经深入海洋二所揭开深蓝奥秘之外,还将带大家走进西湖大学、国科大杭高院、浙大科创等科研殿堂的前沿实验室。同时,聚焦于当下炙手可热的人工智能领域,活动将带领公众走进由“杭州六小龙”领衔的新兴科技企业,近距离接触不同领域内人工智能的应用实例,亲身感受科技如何重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