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张静
入夏以来,杭州种福堂(艾克)中医院院长孙彩珍接诊了不少肠癌患者。
“夏季暑湿夹杂,易引起肠胃功能紊乱,出现腹泻腹痛的症状。很多患者开始不把这些症状当回事,以为是普通肠胃炎,自行服用药物后症状缓解就不再重视,直到病情反复才上医院就诊,结果一查已经是肠癌。”孙院长指出,肠道健康应该重视“未病先防”,建议45岁以上的人群定期接受肠镜的检查。如果确诊癌症,一定要早治疗,并建议介入中药,积极预防复发和转移。
49岁男子癌胚抗原升高不重视
大半年后腹痛便血确诊肠癌
上周三,51岁的乙状结肠癌患者盛先生准时出现在杭州艾克中医肿瘤门诊部。从去年11月起,每半个月复方一次,他恢复了体重,还重回精气神俱佳的状态。
2023年,盛先生体检癌胚抗原19μg/L(CEA正常<5μg/L)。仗着向来身体不错,他根本没放在心上。
过了大半年,盛先生腹痛腹胀,还出现便血,这才急忙上医院。此时,癌胚抗原升高至27μg/L;肠镜提示“乙状结肠环形隆起病变2.5cm”,病理切片确诊为癌。
很快,盛先生做了手术。术中,医生发现其肝脏也有转移灶,一并进行了切除。
由于肿瘤发生了转移,盛先生还要化疗。4次化疗后,他突发肺炎且咳嗽不止,放弃了后续的2次化疗。
当时盛先生体重掉了8kg,身体总是说不出的难受,家人到处打听后,找到了孙彩珍院长。
孙院长耐心四诊,根据其咳嗽严重、小便泡沫多、脂肪肝等症状,以自拟的肠原方加减开了方,并兼顾咳嗽。二次复诊,咳嗽止住了,孙院长辨证调方,防止肠癌复发和转移,同时控制脂肪肝进展。
孙院长表示,癌胚抗原是重要的肿瘤标志物,其升高可能发生于多种癌症,但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约80%的结肠癌患者会出现癌胚抗原升高,因此指标异常一定要重视。
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数次复发
87岁大伯无法再手术
选择中医治疗
“孙院长,谢谢你,我肚子不痛了,脚不肿了,胃口和睡眠都好转了,就还有点乏力。”上周二一早,德清87岁的孙大伯描述着近况,“现在还能自己洗脸洗脚了,不用老伴帮忙!”
孙大伯于2016年查出直肠癌。术后仅一年,肿瘤细胞就转移到肝里,不得不手术切除。然而,事情还没有结束,这9年来,肝肿瘤反复出现,孙大伯曾做过5次射频消融术。
今年3月,孙大伯肝内肿瘤复发,且数量达到6个,没法再手术。且随着肝肿瘤的增大,他不只腹胀腹痛,还出现了肝腹水、下肢水肿、夜里虚汗不断、尿频等症状。
子女到处打听中医治疗,6月10日,他们带着行走艰难的父亲找到孙院长。
孙院长在肠原方的基础上,用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抑制肿瘤活性;又取黄芪、白术调理脾虚气滞;再用仙鹤草补虚提气,仙灵脾温阳补肾、强筋骨,改善孙大伯因为肝肾不足导致的筋骨痿软。
在孙院长的鼓励下,孙大伯认真喝中药并严格忌口。仅仅25天,就出现了开头的那幕,大大鼓舞了他的康复信心。
江苏77岁大伯横结肠癌术后
特地赶来杭州寻求中医帮助
同一天,77岁的崔大伯从江苏来杭复诊。他是2024年3月因为中上腹疼痛伴便秘,在当地医院确诊为横结肠癌伴肠梗阻、结肠多发息肉,且结肠还有积气、积粪。
3月27日,他行病灶切除术和回肠造瘘术,病理切片提示横结肠中分化腺癌。3次化疗后,同年9月,他做了回肠造口还纳术。但术后并不顺利,因为出现了腹腔脓肿,不得不再次切除部分横结肠和回肠,一并行腹腔脓肿清创术后,重新做了造口。
坚持做完剩余的3次化疗,崔大伯胃口很差,身体虚弱。由于还有不少肠息肉,加上母亲肠梗阻过世,崔大伯很谨慎,希望通过中医药调理防止息肉病变、肠癌复发。
今年1月,在病友的介绍下,女儿陪他来到杭州种福堂(艾克)中医院院长孙彩珍的门诊。
耐心四诊后,孙院长以肠原方为基础加减开方。在坚持喝中药的过程中,崔大伯食欲大增,为了把失去的体重找回来,他有点“胡吃海喝”。最近复查肿瘤指标正常,但因为肉吃得太多,尿酸偏高了。
孙院长语重心长地说,肠癌的发生与饮食习惯息息相关,要严把“入口关”,饮食清淡,多吃有营养、脂肪含量少的食物,多吃蔬果,少吃肥肉和热量高的食物以及煎、炒、烹、炸、刺激性的食品。另外,有报道认为结直肠癌发生和酒精、肥胖相关,除了戒烟戒酒,还要多运动,控制体重。
孙彩珍,全国名中医周超凡弟子、世中联肿瘤外治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杭州种福堂中医院院长、杭州艾克中医肿瘤门诊部主任,深耕中医领域30余年,2021年被评为“拱墅区运河好医生”。
2024年,杭州种福堂中医院肿瘤科获评“杭州市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其申报的优势病种包括原发性肝癌、肺癌和结直肠癌;“孙氏积聚病诊疗法”入选拱墅区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