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刘抗
有市民凌大伯向橙柿直通车反映:大关街道三个农贸市场摊位基本上是空的,比七年前情况差太多了,我回迁后觉得没有地方买菜。
橙调队走访大关小区供3万居民买菜的三个农贸市场——八丈井农贸市场、大关西三苑农贸市场、杭州东苑农贸市场,发现客流量大不如前,比不上最火时候的十分之一;有菜场摊位空置率将近一半,有摊位以前一天能卖十来头猪,现在一天只能卖三四头。经营猪肉摊的安徽夫妇感慨:“生意不景气,吃老本。如果不是小孩子在杭州读书动不了,其实想关门不做了。”
人口密集的居住区买菜是刚需,往日生意红火的农贸市场却日渐萧条。农贸市场的客流量去哪了?居民们现在都在哪里买菜?
橙调队发现,随着外卖、社区食堂等兴起,买菜做饭的人群少了,同时,网上平台买菜、社区团购等配送上门的买菜模式越来越冲击传统的农贸菜场。
并非所有的农贸市场生意都不景气,一些传统农贸市场通过转型升级,成为网红打卡地,人流不减反增,生意火爆。文二菜市即是典型代表,改造升级后的菜场除了保留卖菜功能之外,还嵌入了年轻人喜欢的本地小吃、品牌餐饮、咖啡馆。菜市美食街上好吃的煎饺要排队10多分钟,有的摊位上午10点不到菜就卖光。
传统卖菜模式是否还有生存空间,如果要改造升级,方向在哪里?
7月16日下午,第十四期政协橙柿阳台协商会,在文二菜市举行,上城区、拱墅区、西湖区市场监管局和区商务局,上城区凯旋街道,西湖区西溪街道,拱墅区大关街道,政协委员、市民代表、媒体代表等,走进文二菜市,实地走访参观这个网红菜场,现场头脑风暴,探讨传统农贸菜场如何焕发新生。
如果您有更多关于“农贸市场转型升级”的意见建议,可以拨打快报热线85100000,或在橙柿互动App“橙柿直通车”论坛发帖留言。我们也会把您的问题带到现场共同探讨,寻求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