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码观看视频
学生、家长直呼:“太有用了!”
记者 郭婧 叶浩宇 通讯员 张雨梦
“清醒又理智,这孩子真棒!”“太幽默风趣了,完全改变了对学霸的刻板印象。”
7月12日,都市快报、爱写作的狮子“成长之路——优秀学子分享会”系列活动第二站走进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全场爆满,同步直播获得网友的30多万点赞。
保俶塔实验学校始终坚持全面育人,关注学习方法的培养,历年中考一直有着不俗的表现。分享会邀请到该校4位今年中考成绩达到630分及以上的学生,来分享最鲜活、最实用的学习经验。学校还特别邀请了两位今年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的往届毕业生,来跟大家回顾他们12年的学习心得。
幽默、实用的分享 现场掌声不断
活动10点正式开始,不少同学与家长9点不到就赶到了活动现场。
“我7点多就出发过来了!之前通过直播看了杭二中的优秀学子分享会,很有收获,想来现场再问一问中等生如何保持学习动力等问题。”最早到场的一位初一女生说。
还有一位妈妈8点多就带着孩子来了。她说,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都比较好,老一辈所说的好好学习争取一份好工作的说法已经不能打动到他们了,“让孩子多听一听这些优秀孩子的学习方法和经验,还是很有帮助的,希望能用榜样的力量来驱动孩子”。
分享会上,几位优秀学子从学习方法、时间管理、心态调整等角度,毫无保留地分享了亲身经验。幽默的语言、实用的技巧,引得现场掌声不断。
不少学生低头猛记笔记,甚至有家长举起手机全程录像。
一位家长说,通过优秀学子们的分享,真切感受到他们不仅学习成绩好,更重要的是综合素养都很高,“如何在应试能力之外,培养孩子能力的全面提升,也是我们家长想要学习的”。
我们为大家整理了同学们的分享内容,一起来看看——
初中三年 我爬遍了杭州的每一座山
分享人:张欢瑜
今年以637分的成绩考入杭二中滨江校区。平时,她除了学习,还爱好美术和钢琴。
我认为初中学习需重点关注并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有效的学习方法;二是聚焦的目标;三是稳定的情绪。
关于有效的学习方法,我觉得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初一、初二着重夯实基础,初三讲究平衡学科,注重弱势学科的平衡和突破。
首先,学习要有计划,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设定自己的理想学校作为长期奋斗目标,同时每个学期期中、期末考也要有自己的成绩目标和学习计划。
再次,要充分利用寒暑假,做好预复习管理。初中学习比较紧张,寒暑假可以提前预习新学期各科目重点、章节难点,为新学期做好准备。
我初一、初二的语文成绩一直处于班级中等,通过三年大量阅读和作文的练习,才逐步有了提升。所以,建议大家初一、初二学习时间不是那么紧张的时候多阅读、多积累,多提笔练习各种类型的文章。
关于聚焦的目标,我觉得清晰、可落地是关键。每年寒暑假,学校都会要求我们做一个详细的计划表,我觉得这个方法非常好,相当于把我们的总体目标拆解到每一天、每个时间段,能更充分、高效地利用假期时间,让我们有计划地执行。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我们需要稳定的情绪和健康的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定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有充沛的体力才能应对紧张的学习生活。尤其是快节奏的初三生活,我们需要统筹安排,提高效率。
我觉得运动除了提高身体素质,还能正向促进学习能力。体育,也是我们最容易拿到中考满分的一个科目,即使有薄弱项目也不要放弃。我的体育成绩在班里一直垫底。为了增强体能,初中三年每个周末早晨,一有机会我就和爸爸去景区爬山,有时爸爸还给我脚上绑了沙袋练习力量,我们爬遍了杭州每一座山,我也会在寒暑假晚上到学校操场练习800米,终于体育考试达到了满分。这说明了坚持的重要性,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要放弃。
关于情绪调节,我有以下建议:面对考试失利和挫折,允许自己有不良情绪,通过喜欢的运动释放压力,或者听一些舒缓的音乐放松,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很好地调整状态,重新出发。
讲透一道题 胜过盲目刷十道
分享人:张秩宸
今年中考成绩632分,考入杭高贡院校区。
和大家一样,我也曾在初中的学习中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波折,但在老师们的帮助与鼓励下,成绩逐渐稳定下来,最终中考取得632分这个还不错的成绩。回望三年的数学学习,我深刻意识到:仅靠刷题和愿望,是无法突破瓶颈的。我认为,以下关键点是可以转变的。
从“盲目拔高”到“深扎基础”。其实,成绩不稳的“元凶”常在基础。正如我的初中数学老师魏老师所说,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回归基础”。所以在成绩不稳定的情况下,首先应该去理解课内所学的知识、课上所练的题目,以及一些基础题。
从“独自刷题”到“讲透题目”。“把题讲清楚,才是真掌握”,老师在初三把讲题的机会大多让给同学,也让我找到了锻炼自己的绝佳办法。讲题是我初三的核心训练,大家可以参照“费曼学习法”,主动给同学讲题,或对着镜子讲。逼迫自己用清晰、逻辑严谨的语言,一步步解释思路、原理和易错点。讲不通的地方,就是知识漏洞!讲透一道题,胜过盲目刷十道!
从“追求速度”到“死磕细节”。假如让我归结初中成绩不稳定的主要因素,那么只有一个,就是“不细心”。培养细心的习惯是要从平时做起的,每次做作业的时候不要着急地总想把作业用很快的速度完成,慢下来用心地做;做题时像对待英语阅读一样圈画数学题,留下做题痕迹;遇到没有图或者表述不清的题,要好好想一想。只有作业追求“第一次做对”,考试在基础题上舍得花时间审题、验算,才能确保“会做的,一分不丢”。
数不清的修补才最终塑造了成功 这是冲刺永远无法达成的
分享人:邓悠
今年中考成绩630分,考入学军中学西溪校区。
相信大家都经历过这样的时刻:明明很努力,成绩却不如预期;考前焦虑到失眠,发挥失常;或是学到一半突然失去动力,陷入迷茫……其实这些问题背后,往往不是能力不足,而是心态和方法需要调整。我调整考试心态有这样几个方法:
重新定义“努力”与“结果” 。我们常以为“努力=必然成功”,但是学习结果其实存在“波动性”,考试成绩有起伏是正常的,关键看长期趋势。在一模考试前,每天晚上我都在想要是考砸了怎么办,导致我非常焦虑,拿到考卷后甚至还在担心,导致精力不集中,最后成绩也的确很糟糕。而因为这次教训,我学会了诸如听一些音乐、考前深呼吸的放松方法,这也成功地让我在后面的考试中再也没有这么紧张过。
记住学习是“修炼”,不是“冲刺”。把每次考试当作“经验值”,尤其是错题,它们是你进步的隐藏线索,一次失误反而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知识漏洞。数不清的修补才最终塑造了成功,这是冲刺永远无法达成的,所以保持修炼的心态,用恒心赢下学习这场比赛。
再聊聊怎么保持长期的学习动力。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体会:刚开学时干劲十足,到期中这种雄心就荡然无存,这其实是没找到“长久力”的秘诀。
第一个秘诀是“阶梯式目标”。把大目标拆成小任务,比如早上7点30分到8点背诵50个英语单词,休息10分钟后,8点10分到10点完成一份数学卷子。这只是一个例子,同学们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用可视化的方法记录,设定自己的阶梯式目标,让达成目标的成就感推动长期进步。
第二个秘诀是建立学习与考试的良性循环。有同学平时写作业马马虎虎,想着“考试时认真就行”,可真到考试,怎么可能突然变细心?我们年级有一位考试成绩很稳的周同学,在之前的分享中展示自己的作业,平时写作业就像考试一样:用答题卡格式做题,标注重难点,甚至给自己限时。有次我问他:“平时这么严,不累吗?”他说:“平时松松垮垮,考试就会手忙脚乱;平时像考试,考试才会像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