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张宇璐 通讯员 祁明艳
暑期来临,不少同学和家长们正在烦恼怎么完成假日小队作业。今年,爱写作的狮子为小记者们策划了假日小队特别活动,内容包含红色主题、博物馆寻访、志愿服务等。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陪伴小记者从校园的“小学校”走向社会的“大学校”,体验更多的人生经历,树立正确价值观,把红色基因和文化底蕴传承下去。
在小队专属活动中,小队员们不仅可以一起参与有趣的活动,结束后,也欢迎小队员将活动感想写成文章投稿。我们会跟踪报道小队活动,展示小队实践成果。
具体可以参加哪些活动?先来一睹为快。
活动一:红巷小队,参观毛主席视察小营巷纪念馆、参观钱学森故居;
活动二:博物小队,打卡财税博物馆,学习中国财税历史与发展;
活动三:志愿小队,探访“最美凉茶摊”,进行志愿服务、小记者采访;
活动四:环保小队,探索杭燃绿色能源中心,培养安全意识和环保责任意识。
后续报名方式和活动详情,欢迎关注“狮子研学”公众号。
“狮子急救小课堂”开课
记者 张宇璐 通讯员 杨紫蕙
“狮子急救小课堂”开课啦!7月9日,狮子小记者们来到了杭州市红十字会备灾救灾中心培训教室,参与了“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活动。本次活动由都市快报和杭州市红十字会备灾救灾中心联合举办,特别邀请了杭州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师程瑛、谢亚平进行讲解培训。
活动开始时,急救老师提问道:“大脑缺氧多久就会出现严重问题?”有小记者抢答:“3-5秒!”紧接着,另一位小记者语气笃定道:“不对!是3分钟!”老师摇了摇头,严肃地说:“都不对。一旦大脑停止供氧,人体就会面临致命危险。抢救的黄金时间是4分钟,更准确点说是4-6分钟,在这期间,必须立刻进行胸外按压,为患者争取生机。”
该怎样与时间赛跑,为患者争取生机呢?课堂上,急救老师围绕心肺复苏、AED操作、气道异物梗阻急救(海姆立克急救法)展开讲解培训,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示范,原本复杂的急救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大家看好了!双手手指交叉相扣,双臂绷直垂直用力,保证掌根始终平稳按压在胸骨上哦!”在胸外按压环节,小记者和家长们纷纷跟着老师做了起来。在家长考取心肺复苏培训证书时,尽管只有成人才能考证,小记者们也像模像样地在假人模型上做起了训练。
“我觉得收获很大,如果吃饭噎着了,我也能自救啦!”学习结束后,小记者和家长们不仅收获了奖状和证书,更收获了急救知识。
浙江一万年到底有多精彩?
狮子小记者×博物馆奇遇记!
记者 张宇璐 通讯员 祁明艳 杨紫蕙
7月6日,小狮子记者团走进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跨越千年揭开十大镇馆之宝的神秘面纱。
开始前,每位小记者都拿到了一份精心设计的研学手册,兴致勃勃地读起了关于文物的小知识,还做起了相关题目。讲解开始后,小记者们更是迫不及待地“现学现用”,在题目上填下自己的思考。
万工轿、龙泉窑青瓷舟形砚滴、富春山居图……浙江一万年到底有多精彩?当每一件文物不再单纯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以实物呈现在小记者面前时,孩子们都忍不住发出了赞叹。
讲解员为小记者们讲述十大镇馆之宝背后的故事,带大家进一步感受到文物背后的温度。小记者们观察文物细节并且做下笔记,“如果万工等于1万天时,那么做一顶万工轿需要多少年?”“28年!”“30年!” 随着讲解员的提问,小记者们也立刻化为数学小能手,文物与数学知识此刻产生了奇妙的连接。
化身“小鲁班”
完成一副属于自己的竹筷
记者 张宇璐 通讯员 张雨梦
7月5日,爱写作的狮子推出了“鲁班巧匠”课堂,三十余位小记者来到拱墅区东新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亲历从竹坯到成筷的完整制作过程,在刨削打磨间完成了一场跨越古今的文化实践。
活动现场,竹香弥漫。小记者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他们的“工匠初体验”。非遗传承人王老师在活动初始,向小工匠们讲述了筷子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中国文化中讲究内方外圆,我们在做事情时要有原则,但做事情的方法要圆滑。”王老师耐心地示范着传统制筷工艺的要领:“构形、切割、锉削、打磨、上蜡。”
佳怡小朋友全神贯注地打磨着自己的作品。“原来做一双筷子这么不容易,”她兴奋地说,“我要把这双筷子送给妹妹,等她学习吃饭的时候就可以用啦!”
“老师,为什么我的筷子上有这么多漂亮的花纹?”一名小记者举起筷子,好奇提问。王老师蹲下身,轻声解释:“这是竹子成长的印记,就像你们成长的足迹一样珍贵。”
活动现场,小记者们的表现令人惊喜,大部分小记者在家长的陪同下制作完成,黄泓立小朋友坚持自己完成所有工序,虽然小手磨得通红,却始终不肯放弃。
王老师说:“开展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也能将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传输给他们。传统工艺的传承需要这样的新鲜血液,从他们纯真的眼神里,我看到了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