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柿直通车助推,为房屋使用拴上“安全绳”

《杭州市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条例》施行

2025-07-06

记者 岳雁

本月起,《杭州市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条例》正式施行,这也是对2006年颁布的旧条例进行了全面升级。尤其是针对市民们关心的楼宇外立面管理,新条例不仅建立了系统性的风险防控机制,更通过明确责任主体、优化资金保障、强化技术规范等举措,回应了长期困扰杭州的“外立面脱落”难题。

从事前预防到建立管理档案

市民关心的外立面问题有了新规定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杭州很多小区已进入“中老年”,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外立面脱落情况。怎么修补,怎么保养,钱从哪里来?

针对大家最关心的外立面安全、维修等问题,新条例中有了详细规定。

首先,明确了“必须进行外墙面安全性检测”的六类情形,包括:超过设计使用年限、出现空鼓/裂缝/脱落、遭受自然灾害、毗邻工程施工影响、改变使用功能、被纳入重点监管清单。

这一制度将外立面脱落风险防控从“事后补救”转向“事前预防”。

其次,外立面脱落后的维修资金申请流程冗长,是很多小区没有进行外立面维修的难点之一。新条例特别规定,外墙面脱落等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情形,可以不经业主大会表决,由业委会审核、街道确认后,直接申请使用维修资金,审批时限压缩至2个工作日。

新条例还衔接《杭州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导则》,禁止建筑高度大于27米的外墙使用无机轻集料保温砂浆系统,鼓励采用保温一体化板等新型材料。西湖区吉鸿家园在2019年改造中采用的“挂件+密封胶”双重固定工艺,也已被纳入新条例推荐技术标准。

对拒不履行检测、维修义务的责任人,新条例授权房产部门实施“信用惩戒”,包括限制房产交易、纳入征信系统等。这一机制有效破解了旧条例施行时“小修小补应付、大修大改拖延”的治理困境。

新条例还要求建设单位需在交付时向业主提供《房屋使用说明书》,包含外立面设计参数、维护要求等信息;物业服务人需建立外立面管理档案,记录历次检测、维修情况,实现“一墙一档”。

“即使企业注销仍需追溯责任” 建设单位终身追责

2024年,都市快报橙柿直通车深度报道直击吉如家园、温馨家园等小区外立面脱落导致的安全隐患,多次进行了外立面相关报道。

2003年交付的拱墅区温馨家园小区,外墙粉刷层很厚,经过多年日晒雨淋,很多都已经风化,产生了裂缝。

因此,该小区经常发生外立面掉落事件,曾经差点砸到一位老奶奶,连小区的保安都险些被砸。由于小区里只有一条主干道,有几位业主出门甚至会戴着安全头盔。

拱墅区吉如家园小区10至12幢,因保温层老化脱落,居民家中渗水严重,维修资金缺口达600万元。

2024年11月,由市政协办公厅、都市快报橙柿互动联合推出的“橙柿·阳台协商会”第7期,我们聚焦小区外立面脱落问题,邀请政府部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物业公司代表、保险公司代表、市民代表等,就当前住宅外立面维修、能否建立维保机制、能否引入第三方保险等话题展开讨论,寻求解决办法。

通过“记者调查+专家解读+读者互动”模式,我们将个体诉求转化为公共议题,形成了“舆论监督—政策回应”的良性互动,促进了这次新条例中对于外立面安全方面的考虑。

我们在报道中披露的“维修资金申请难”“建设单位推诿责任”等问题,被直接纳入新条例修订讨论中。例如吉鸿家园改造案例,促使条例新增了“政府补助可用于老旧小区外立面整体改造”等条款。

在阳台协商会中,专家提出的“保温一体化板替代传统砂浆”建议,也被纳入新条例的材料选用规范。

我们还通过报道“外立面保修期到底多少年”,直接推动新条例细化出了“建设单位终身责任”条款——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工程,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由建设单位负责,即使企业注销仍需追溯责任——这一规定直击开发商“一卖了之”的行业积弊。

我们还联合建筑专家、法律学者推出系列解读,为立法提供专业支撑。例如,在阳台协商会上提出的“引入第三方保险分担风险”建议,也被新条例纳入“探索房屋养老金制度”条款中。

随着新条例的施行,随着“房屋养老金”“保险+检测”等创新机制的落地,杭州有望构建起“政府监管—业主负责—媒体监督—技术支撑”的外立面安全治理新模式,为国内的“超大城市老旧小区更新”提供杭州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