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余夕雯 通讯员 叶彬 戴雯琦
今年,都市快报特别联合杭州动物园共同推出全新科普栏目《动物园那些事》,一期一会,每期为你解锁一个有趣的动物小知识,拉近你与神奇动物们的距离。
今天这一期,我们聊聊陆地上最大的动物——大象。
说说历史上的大象
早在几千年前,大象已经是黄河流域的“老住户”了。
河南殷墟出土的大象遗骨、象牙器具及甲骨文“象”字,证明商周时期大象在中原并非罕见。它们栖息于森林沼泽,不仅被猎获,更被驯养用于战争、运输和祭祀,《吕氏春秋》中曾经有所记载。
大象在中原消失,原因有两个:一是气候变化,周朝后期起,北方气候转冷变干,不再适宜喜暖湿的大象生存;二是人类活动,人口增长导致大规模垦荒、伐林及湿地开发,大象栖息地持续丧失。
在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压力下,大象被迫南迁。唐宋时期,岭南象群尚多,常被作为贡品,宋代广西等地还训练大象搬运重物。明清以来,南方人口持续膨胀,森林湿地进一步被开垦破坏。大象生存空间急剧压缩,最终在中国境内仅剩云南南部边境有少量野生种群幸存。
如今,亚洲象是中国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于极度濒危的物种。2021年西双版纳15头象“北渡南归”的事件说明我们亚洲象野外种群正在恢复中,但形势还是非常的严峻。
杭州动物园也有着悠久的大象饲养历史。在1978年,大象馆外标志性“石头大象”雕塑落成,这是杭州好几代人共同的回忆。现在,这个“石头大象”已经成为大家在杭州动物园必看的“景点”和打卡胜地,成为了杭州城市文化记忆的一部分。
杭州动物园的大象家族
1982年,杭州动物园迎来了明星大象——诺诺。诺诺是在杭州动物园住得最久的大象,并且在和其他动物园合作繁殖下,诺诺共有5个后代,为中国亚洲象种群扩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目前,杭州动物园共饲养了3头亚洲象,分别是诺诺的小女儿——小象福莱,福莱的阿姨母象罗纹,以及从上海野生动物园来杭州合作繁殖的公象天财。它们现在在杭州动物园成为了新的一家人。
杭州动物园为大象一家的日常生活准备了各种丰容设施,让它们可以展现天性。例如场馆内有各种蹭痒柱和轮胎墙,就是让它们可以表达在野外环境中蹭树、蹭岩石等行为。尤其是场地内的泥巴地,能供它们玩耍的同时,也能通过泥巴保持它们皮肤的湿润,可以说是大象的天然面膜。它们每天都喜欢在泥巴里面打滚,把泥巴涂满自己的全身。
成年大象每天要吃250公斤食物
每天,动物园的保育员要为大象准备丰盛的美食。一头成年大象,每天要吃250公斤左右的新鲜食物。此外,杭州动物园还会为每头象提供10公斤左右新鲜的水果、蔬菜以及特制的窝头。这些饲料都是根据大象每天的营养需求而定制的,能保证每一头大象的健康。而对于饲料的质量,兽医、饲料间和保育员每天都会层层把关,保证饲料的品质和安全。
除了保证饲料的安全,保育员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工作,那就是“铲屎”。给大象铲屎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每头大象每天所产生的粪便基本在100到200公斤左右,“铲屎官”不仅仅需要每天清理这些粪便,还要对粪便进行观察和记录。
在清理大象笼舍内卫生的同时,保育员还需要保证大象场馆内其他区域的卫生和环境要求。例如每天工具、人员出入口等区域的消毒工作,游客参观区域的卫生清洁工作等。最重要的就是整个场馆内的温湿度要求。大象馆在冬季温度较低时准备了空气能保暖设施,保证场馆的温度在15℃以上。在夏天高温天气时,在户外准备了喷淋和水池,保证大象可以随时降温。
橙柿福利 晒晒杭州动物园里你拍到过的大象图片,上传至橙柿互动App橙友圈#天气小姐姐#话题下,请加上关键词#动物园那些事#,我们将随机抽取10位参与者,每人送出一张杭州动物园门票。
发帖截止时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