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选登

杭州市东润外国语学校专辑

2025-06-26

插画狮:《热带雨林》杭州市东润外国语学校四(6)班 胡伊诺

独自在家的夜晚

杭州市东润外国语学校四(7)班 唐成

从小我就是个胆小的孩子。每到夜晚,家里必须要有爸爸或妈妈陪着才能安心。妈妈总笑我是她的“小尾巴”,他们走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可今晚不同——爸爸妈妈临时有事要一起出门,我强装镇定,赌气宣布:“从今天起,我要学会独立!”他们反复叮嘱注意事项后,关门声很快消失在楼道里。

呼啸的北风裹挟着门窗哐当作响。我蜷缩在书桌前,作业本上的字迹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怎么都聚不拢。电影里的鬼怪画面不断在脑海闪现,连台灯投在墙上的影子都像张牙舞爪的怪兽。心脏咚咚撞击着胸腔,仿佛在抗议:别胡思乱想了!这里都要发生“交通事故”了!

“啪!”突如其来的异响惊得我跳起来,原来是被风掀落的笔筒。我再也无心写作业,以迅雷之势冲进客厅,把电视机音量调到最大。卡通片的欢快音乐填满房间,眼睛盯着闪烁的屏幕,耳朵却竖得老高:楼道里每声脚步都像鼓点敲在神经上,窗外摇曳的树枝活像窥探的鬼手。

当钥匙转动锁孔的声音终于响起时,我急忙起身,几乎是扑到门口。爸爸妈妈带着夜风的寒气走进来,看到我煞白的小脸和发红的眼眶,愣怔片刻后突然笑出声:“我们的小英雄怎么像刚打完仗?”我吸着鼻子钻进妈妈怀里,突然觉得——当“小尾巴”也没什么不好。

指导老师许静雅:

本篇文章生动展现了小作者独自在家的紧张心情!开篇“小尾巴”的对比设置巧妙,充满悬念。文中一系列的新奇比喻,将恐惧具象化让紧张情绪扑面而来。动作描写生动,结尾温馨转折自然。

难忘的红领巾筑梦空间之旅

杭州市东润外国语学校二(3)班 糜斯宇

周六,爸爸妈妈告诉我,要带我去一个特别有趣的地方——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红领巾筑梦空间。听闻这个消息,我兴奋得一蹦三尺高,因为老师曾说过,那里是少先队员的“梦想乐园”!

一踏入大厅,一面熠熠生辉的“时光墙”便吸引了我的目光。爸爸用相机记录下我认真学习的模样,还笑着说我专注的样子像个“小大人”。

在“星光璀璨”展区,我结识了许多令人钦佩的人物。在这里,我知晓了钱学森爷爷研制火箭的艰辛历程,了解了袁隆平爷爷培育杂交水稻的伟大付出。最让我深受触动的是,他们小时候也和我们一样是普通的小朋友,但凭借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最终在长大后为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些故事如同明亮的灯塔,为我照亮了前行的道路,让我明白只要心怀梦想并为之努力,平凡的我们也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我和爸爸还一同参与了“手摇发动机”游戏。每一次发动发动机,屏幕上就会出现关于我国发展战略的考题,在游戏的过程中,我潜移默化地学到了许多关于国家发展的知识。随后,我又骑上了“一带一路”自行车,随着车轮的转动,我对“一带一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回家的路上,我暗暗下定决心,要把在红领巾筑梦空间里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分享给同学们,与大家一起努力学习,共同成长,长大后让青春在为祖国的奋斗中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指导老师黄欣玥:

全文情感真挚、叙事流畅,以亲身经历为切入点,通过参观,有所思有所想,将红色教育、国情学习与个人成长巧妙结合,通过具体可感的场景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新时代少先队员的精神风貌,兼具教育意义与文学性,真正做到了学思结合。

开蚌

杭州市东润外国语学校一(7)班 吴淇

五月的风裹着花香,阳光像金子一样洒在我们身上。我紧紧拉着妈妈的手,和姐姐一起蹦蹦跳跳来到“小鸡仔”体验馆。哇!好多小朋友排着队等小船呢,木船晃悠悠漂在河面上,像一片漂动的荷叶。

船儿划到河中央,水面上冒出一个个灰扑扑的壳儿。“这就是河蚌呀!”我和姐姐抢着从水里捞起四个圆鼓鼓的河蚌,壳上还沾着滑溜溜的淤泥呢。最神奇的是开蚌区——每个河蚌都像藏着秘密的盲盒,当我用小工具轻轻撬开时,“呀!”一颗紫莹莹的珍珠滚了出来,姐姐的蚌壳里还躺着像小云朵一样的巴洛克珍珠,白的、粉的、金闪闪的小米珠在托盘里滚来滚去,像撒了一把星星。

最后我们抱着珍珠跑到加工区,阿姨用亮晶晶的线把珍珠串起来。你看呀:三副小耳钉像停在耳垂的露珠,五个贝壳挂坠叮当作响,五条珍珠项链在灯光下闪着光,还有四枚嵌着珍珠的小戒指——我们把满满一盘子首饰捧在手里,就像捧着彩虹糖一样甜。

回家的路上,我把珍珠耳钉戴在妈妈耳朵上。晚风轻轻吹过,珍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就像我们心里的快乐一样,扑棱棱要飞出来呢!这真是比捡到宝藏还要开心的一天呀!

指导老师梁思雨:

小作者善用比喻魔法,将木船比作漂动的荷叶,珍珠比作滚跳的星星,让平凡的开蚌过程化作一场充满惊喜的寻宝之旅。动作描写细腻如“抢着捞河蚌”“轻轻撬开”,搭配“滑溜溜”“紫莹莹”等叠词,既符合儿童的语言特点,又让画面感扑面而来。

家乡的院子

杭州市东润外国语学校四(3)班 邹译墨

天空是鸟儿的乐园,大地是骏马的乐园,海洋是鱼儿的乐园,而我的乐园,是家乡的院子。

院子里景色宜人。艳丽的花朵竞相开放,散发着阵阵芬芳。那儿还停放着一辆小小的自行车,曾经,我常常欢快地跨上它,在院子里和周边的小道骑行。我用力蹬着踏板,风在耳边呼呼作响,速度快得仿佛一阵风,那种自由畅快的感觉,至今难忘。院子中央,有一棵小树,它与我差不多高,枝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虽还未长成参天大树,却承载着我许多的期待。

在这乐园里,最让我乐此不疲的事,便是跳水坑和玩水枪了。每当春天来临,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地面上积起了大大小小的水坑。我总会紧紧盯着窗外,一旦雨势稍歇,就迫不及待地穿上雨衣、雨靴,如脱缰的小马般冲出去。在水坑间蹦蹦跳跳,溅起一朵朵晶莹的水花,“啪嗒、啪嗒”的声响,仿佛是快乐的鼓点,哪怕鞋子、裤脚都湿透了,也丝毫不影响我的兴致。

至于玩水枪,那更是不受季节限制。只要有空,我就会准备好一大盆水,将水枪抽满水,然后瞄准目标,用力按下扳机,看着那一道道细长的水线喷射而出,心中满是欢喜。或是和小伙伴们来一场水枪大战,你追我赶,欢声笑语回荡在院子里。

家乡的院子,或许没有华丽的装饰,没有名胜古迹的壮观,可它却深深烙印在我的童年时光里。这里的一草一木、每一次嬉戏玩耍,都承载着我的欢笑与回忆,是我心中独一无二的乐园。

指导老师李从丛:

文章围绕家乡院子,层次分明地描绘了四季景象与活动。春天播种,夏天嬉戏,秋天丰收,冬天嬉闹,内容丰富充实。语言生动形象,如“紫莹莹的茄子挂满枝头”等语句,绘出菜园丰收美景。情感表达真挚,将对院子的喜爱与眷恋展现得淋漓尽致。

奶奶记忆中的小溪

杭州市东润外国语学校二(2)班 麻博涵

我的家乡在农村,奶奶总爱讲起她的童年:“那时候村里有条小溪,溪水清得能看见水底的石子儿。夏天一到,我和小伙伴便迫不及待地奔向小溪,尽情地在水中嬉戏,摸着滑溜溜的螺蛳,抓着活蹦乱跳的小鱼小虾,享受着游泳带来的清凉与快乐。”她眼角的皱纹里漾着笑意,仿佛又看见年少的自己在溪边奔跑。

后来,溪边建起了染布厂。深色的污水顺着管道偷偷爬进溪流,溪水渐渐变得浑浊,往日在水草间穿梭的小鱼小虾不见了踪影。奶奶说起这段故事,眼神黯淡下来:“有天清晨路过溪边,连最耐旱的田螺都翻着壳漂在水面上……”

后来,终于有人举报了这个染布厂,从此污水再也没有流到小溪里。小溪渐渐恢复了往日的清澈与美丽,小鱼小虾们重新在溪水中欢快地游弋,仿佛找回了失而复得的家园。

如今,我的家乡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它叫荷花小镇。每年夏天,放暑假回到老家,那里的风景如画,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赏美景、享清凉。密密匝匝的荷叶宛如碧绿的小伞,撑起了一片绿色的小天地,荷花亭亭玉立地开放其间。村里的老人说:“如今,我们村也像其他荷花小镇一样,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前来赏花、购买莲子,甚至开设了餐馆,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了呢。”

指导老师谢昕婧:

文章以奶奶的回忆为叙事主线,通过“清澈小溪——污染受损——治理焕新”的脉络,勾勒出乡村生态变迁的缩影。文章语言质朴生动,善用比喻、拟人,细节描写鲜活,画面感强且情感真挚,传递出对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双重赞美。

本版主持 郭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