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机式”接娃实施后,人群分流,马路也不再拥挤了。 记者 许晖 摄

扫一扫 关注 “住媒体精选”小程序
规划解读社
记者 许晖
6月23日15:30,杭州西湖区学军小学低年级段的孩子陆续放学了。
奇怪的是,学校门口这条并不宽敞的求智巷,没有出现以往那种人山人海、“交通堵塞”的景象。
接娃的家长们,都哪去了?
放学变身“出站信息”
家长按“舱位”坐等接娃
时间拨回当天15:20,离校门口约100米的文二新村小区内,新安装的智能信息屏上显示:一年级(2)班、一年级(3)班、一年级(4)班……已放学。旁边还贴着不同年级不同的放学时间。
屏幕前有许多等候接娃的家长,还有负责秩序引导的“红马甲”物业工作人员。
原来,这是求智社区联合物业和学校,共同打造的“接机式”接娃站点之一。
西溪街道求智社区工作人员汪玮说,这是从机场得到的灵感。去机场接机的时候,现场的大屏会显示航班实时动态,比如是否晚点,或已到达。那家长能不能也“接机”式接娃呢?
放学变身出站信息,保安变“地勤”,智能屏变“航班时刻表”,家长按“舱位”(分区)“坐等接娃”,彻底终结校门口人车混战乱象。
家长不用一股脑儿围堵在校门口,而是等候在固定的几个“放学接机站”。孩子们由老师带队,分成多支队伍,分头步行至相应的“放学接机站”和家长会合。这样的点位目前设置了3个,都在小区内部,出校门后步行距离都在百米以内。
物业保安变身“护学天团”
家长反馈“更安心”“秩序更好”
这种接娃方式好处不少。
一方面,家长通过大屏幕可以轻松了解孩子班级放学情况。“我们孩子是一年级,一看到屏幕显示,知道孩子班级放学了,我会马上打起精神来。这个方式能让家长放轻松,而且更安心。”一位姓张的家长说。
“我家就住在这个小区里,把我们送进小区,我自己就可以回家,都不用家里人接。”另一位穿着雨衣、背着书包自己回家的小朋友骄傲地说。
另一方面,安全性大大提高,对周边交通的影响也小了。学军小学求智校区周边都是窄窄的小巷,划上临时停车位后,道路每次只能过一辆车,行人和电瓶车都需要格外小心。现在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有序分流,家长就不用再往学校方向挤了,交通拥堵的情况不复存在。
“以前一到接送时间,学校门口就堵得水泄不通。不夸张地说,电瓶车想通过都要堵半小时呢!现在为了安全,换到小区里接孩子了。算得上两全其美,现在的求智巷,车能行,孩子也能走。”求智社区物业工作人员黄卫芳说。
当然,学生引入小区分流,给小区安保也增加了不小的压力。汪玮说,这次西湖区物业提质增效工作,下宁巷北区也是其中一个试点项目,因此特别把这项工作也放入提升内容,联动小区物业专门调配1名保安和1名志愿者参与此项工作,让保安变身“护学天团”,与家长代表一起组成内外两重护学岗,保障小朋友的安全。“主要工作内容是引导家长分区等候,维持院内人车秩序不打架,同时巡查陌生人员,防尾随、防逗留。”求智社区物业负责人表示。
这个创新的“接娃办法”,今年4月份先进行模拟演练,5月正式施行,一个多月下来,不少物业人员和小学生都“混得脸熟了”,“你爸爸今天还没来?先去椅子上坐坐好了”。
现场家长的反馈热烈。“秩序比以前好多了,定点接,孩子知道我在哪个位置等她。而且这里的家长和学生都比以前在校门口的时候少多了,孩子一眼就能看到我。”一位一年级的家长武女士说。
如何让大家居住得更幸福?
物业服务与基层治理共同协作或是关键
求智社区“接机式”的接娃,或许正是老小区的新灵魂——没有空间配置会所,但把“孩子的安全”做成顶配服务。
杭州的老小区改造,让市区很多年份已久的房子,各方面硬件设施都得以提升,那么如何巩固改造成果,让“物业服务”这个里子也能跟上?
西湖区正在探索开展全区物业服务提质增效行动。比如西溪街道目前有很多老旧小区推行“小物业·大管家”模式,为运营困难的老旧小区,提供长效可持续的物业服务。
“计划今年年底前完成首批典型示范项目,大约有23个试点小区,主要包括老小区、安置房、商品房和楼宇(园区)四类。先试点探索,后全面覆盖,争取在2026年年底前实现各类项目物业服务水平跃升。”西湖区住建局物业科科长原野表示。
也就是说,未来杭州会有更多社区、小区,针对各自的痛点问题,“对症下药”提升服务品质,通过物业服务与基层治理(社区)共同协作,让居民居住得更幸福。
你家住在老小区吗?你们小区的痛点问题是什么?你觉得物业服务可以怎么“对症下药”解决痛点?
欢迎进入“住媒体精选”微信小程序,在“都市秀场”论坛带#老小区物业#标签发帖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