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图 李雪雪

本版摄影 记者 江玥
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倒计时·我的天目山
记者 王斐帆 通讯员 金友梅
散文集《我的阿勒泰》,描绘的阿勒泰风景秀丽,山川壮美:喀纳斯湖清澈见底、白桦林金黄一片、高山草场无边无垠……
在我们大杭州,同样有一处令人心驰神往的自然秘境“天目山”:“大树王国”郁郁葱葱, “森呼吸”心旷神怡,“世界物种基因宝库”生机勃勃……
临安天目山,是浙江省首个、杭州市唯一的“人与生物圈”(MAB),对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今年9月22日-27日举行)花落杭州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天目山不仅生态绝佳、文化璀璨,还很好地平衡了人与生物和谐发展。无论是生活在这里的原乡人,还是新乡人、返乡人,都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大会前夕,让我们一起走近天目山,聆听不同人群的天目山故事。
今天的主角,是原乡人俞涛冲。
赤脚走天目
藏着他对家乡的深情告白
如果登天目山,遇到一位“赤脚大仙”,那你可有福啦!
他大概率就是天目山镇一都村的“明星村书记”俞涛冲,因为喜欢光着脚徒步天目山,一路讲述山上的历史人文故事而被许多人熟知,视频号“名”如其人——“赤脚书记讲故事”。
“赤脚书记”和天目山的CP有多融洽?
跟着俞涛冲爬西天目,一到山脚下,他就迫不及待地脱鞋子,背上背包,用小音响播放《道德经》,光着两个大脚板,沿碎石路、石阶“噌噌”往山上爬。
6月下旬的天目山要比城市里清凉,但跟着他大步流星往山上爬,我的汗水还是“吧嗒吧嗒”往下掉。
“赤脚大仙,你好!”
“赤脚大仙,昨天视频号上还刷到你呢!”
“赤脚大仙,你讲的天目山告岭保卫战真有意思呐!”
一路上,恰好遇到一群干完活准备回安徽的农民工,他们都认识俞涛冲,不少还是“赤脚书记讲故事”视频号的忠实拥趸。
匆匆别过,我们继续往山上走,看着我追得气喘吁吁,气息平稳的俞涛冲突然提议:“赤脚走,脚底穴位都得到了按摩,还能吸收天地灵气,要不你也试试?”
我曾爬过一次天目山,用了3小时爬了10里山路,这次跟着天目山原乡人登山,只用了30多分钟就“急行军”了5里山路,倍感压力。看着前方55岁的俞涛冲身上还背着茶水、干衣服、救生包、云台等物资,大气不喘,一脸不可置信。
“脚底踩在凹凸不平的石阶上不痛吗?”我问。
“一开始会觉得有点痛,但走多了,就很享受,越走越快。”他笑道,过去两年,他的足迹遍布东天目、西天目,有时候一天就能走30000多步,一路呼吸着满满的负氧离子,走掉了“三高”,体重也从当初的180斤减到140斤,提前完成了“三年体重管理计划”。
俞涛冲的背包里常年备着两个塑料袋,下山途中,他还会把沿途的垃圾捡起来,顺手带下山扔掉。
一路“负重下山”,是他留给游客们的“岁月静好”,也是他对天目山最深情的告白。“我爱这片土地,这是我的家乡,山清水秀,文化深厚。”
张口讲故事
一年多间发布了190多条短视频
跟着俞涛冲走山,你绝对不会感觉无聊。一路上,他能将天目山上的一草一木跟你娓娓道来,用“一叶知天目”来形容,一点儿不为过。
在西天目山景区拾级而上,越往山上走,沿途的柳杉、金钱松就变得越高大,逮住一棵柳杉,俞涛冲就能将人文和自然结合。
“你知道僧人为什么钟爱柳杉吗?天目山有儒释道三教,是韦驮菩萨道场、禅宗临济宗中兴祖庭……千百年来,一代代‘巡山和尚’守护着天目山,保护山林的同时也会栽种柳杉,因为柳杉的树干‘正直’,长大到一定程度后树干里会‘中空’,象征着僧人修行到一定阶段‘四大皆空’。”他笑着说。
走到五里亭,他停下来喝了口茶,突然脱口而出五言古诗:“喜见幽人会,初开野客茶。日成东井叶,露采北山芽。文火香偏胜,寒泉味转嘉……”
“这是唐代诗僧皎然围绕天目茶,对话好友‘茶圣’陆羽时留下的名句。陆羽曾到访临安,在品尝了临安的天目茶后将此编写进《茶经》:‘临安、於潜二县生天目者,与舒州同。’”俞涛冲解释说,天目山和茶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打开俞涛冲的视频号,我发现短短一年多时间,他拍摄的视频已达190多条 ——
“今天我们来到天目山上的太子庵,这里是昭明太子读书的地方,昭明太子为什么会来到我们天目山呢?他的父亲梁武帝对我们天目山情有独钟,他的四个女儿都以天目山周边四个地方命名,有临安公主、余杭公主、富阳公主、长兴公主……”
“茶圣陆羽对我们天目山的茶叶也有很高的评价,《茶经》里记载天目山的云雾茶为贡品,他和我们天目山的诗僧皎然、黄埔真经常在一起喝茶,留下一段段佳话,皎然还曾为陆羽写过一首诗‘文火香偏胜,寒泉味转嘉……知君在天目,此意日无涯’。”
“今天我们来到告岭义冢,第一次告岭战役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天目山军民抗日之决心和士气……”
视频中,俞涛冲每到一个景点,就能脱口而出一段天目山故事,他“让读过的书,变成脚下的路”,也让天目山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用心做视频
单条浏览量30多万次,带动村民奔共富
中午时分,俞涛冲赤脚走到一块巨石旁,熟练地掏出云台,架起手机,开启当天的拍摄。
没有美颜、没有滤镜,有的只是真实的背景、朴实的讲述,侃侃而谈间,让人惊叹一名村书记也可以如此“腹有诗书气自华”。
别看今天的俞涛冲拍起视频信手拈来,但一开始,他连在App上注册账号都是儿子帮忙申请的。
“我从小就喜欢听大人们讲天目山的故事,长大后也读了许多关于天目山人文历史的书籍,想把我家乡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而且我们一都村也是天目山著名的体育文旅村,如果能把‘赤脚书记讲故事’的视频号做起来,还能带动村里的民宿、农家乐,推动村民农副产品销售,带领大家共同富裕。”他说。
当然,作为一名“新手”短视频博主,一开始俞涛冲也碰过壁——到去年底,他已经拍摄并发布了80期视频,却发现每条的浏览量只有两三百次。直到一位朋友提醒“根本搜不到你的视频啊”,他才后知后觉,原来他把视频号错误设置成了“私密”,转发朋友圈后,也只有几百人看到。
于是他赶紧更改设置,结果第81期的视频立即蹿到18000多次的浏览量,此后单条流量八九万次成了家常便饭,最多一期是讲天目山抗战故事,浏览量30多万次。
此后,他的视频号以平均两天一条的频率进行着更新,他的天目山故事包罗万象,用他的话讲是“绿青紫黄红黑”。
“绿色是讲生态文明、两山理论,青色是清廉文化、如水至清,紫色是道教文化、道法自然,黄色是佛教文化、古寺禅境,红色是抗日战争、反顽战役,黑色是天目盏、天目漆器。”他对自己的天目山故事进行了分类。
在今年的临安区两会上,作为区人大代表的俞涛冲同样将关注重心放在天目山上,提出了在一都村海拔800余米的高山上开辟直达东天目的新徒步路线,打造“四季皆景”之境,以此加快文旅融合,促进村民增收;依天目山特性打造“光”博物馆,让游客尽赏“天之目、地之韵、日之光、月之影”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