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张慧丽 通讯员 陈瀛
中医药作为传承千年的健康智慧,一直以来在助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方面具有独到之处。6月初,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健康中国中医药健康促进主题发布会之“中医药与儿童青少年健康”专题发布会,介绍中医药在助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方面有关工作开展情况。
中医认为小儿的生理特点主要包括“稚阴稚阳”和“纯阳之体”两大核心,即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但生机旺盛、发育迅速。这些特点决定了小儿体质与成人不同,需特别注重养护。
脾胃是后天之本。明末医家孙文胤有一句话:“脾胃一伤,则五脏皆无生气。”脾胃运化功能健旺,则气血充盈,营养五脏;脾胃受损,则气血生化之源亏乏,影响五脏健康。“对于孩子来说,脾胃运化就更为重要。如果孩子的脾胃功能强,生长发育状况会更好,抵抗力和免疫力也会较强。”浙江省中山医院党委书记、中西医结合儿科专家马慧娟主任医师提到。
“白白胖胖”却不喜欢吃饭 梅雨季节 这类孩子的接诊量有所增加
6岁的小姑娘多多正在上幼儿园大班,白白胖胖,特别招人喜欢。
不过,多多很挑食,不爱吃正餐,每次一开始吃饭就说菜不好吃,吃四五口就说饱了。但是,看到蛋糕、炸鸡、薯条,她就像有另一个胃,一口接着一口。最近,多多不好好吃饭的情况更严重了,几乎只靠零食填肚子。
听完多多妈妈的描述,马慧娟一脸了然。“孩子平时是不是不爱喝水?大便不太成形?早上起来有口气?喉咙总好像有一口痰?”多多妈妈连连点头。
马慧娟说,多多是典型的脾虚痰湿体质。“这类孩子往往平时比较挑食,喜欢肥甘厚腻的食物,舌苔白白腻腻,而且不太愿意活动,身重懒动,稍动则怠。到了梅雨季节,这类孩子的接诊量会有所增加。”马慧娟解释,脾脏喜燥恶湿,梅雨季节潮湿,脾胃功能容易变得更加虚弱,湿气困顿,胃肠的正常蠕动也变得缓慢,加上孩子还不愿意动,情况就会更加严重。
根据多多的情况,马慧娟以六君子汤为基础方,做了相应加减,并配合脾胃贴贴敷。同时,还交代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进行饮食和运动上的调整。
上周,治疗一周后回来复诊,多多的舌苔厚腻情况明显改善,妈妈反映孩子的胃口变好,大便也成形了。
孩子吃得不少还是面黄肌瘦?
脾胃虚弱无法帮助营养吸收
6岁半的男孩安安瘦瘦小小,脸色黄黄的,头发也偏少、偏黄。初诊时,身高112cm,体重17kg,分别落后同年龄段正常水平一岁半和一岁左右。
平时安安的食量就小、进食慢,一顿饭拖拖拉拉能吃到一个小时。就诊前一整年,体重只增加了1kg。安安妈妈说,稍微强迫他多吃点肉,晚上睡觉就磨牙,早上起来嘴巴臭,不敢给他多吃,这样下去又怕营养不良。
“这是另一类常见的脾胃气虚型孩子,平时饭量小,多吃一点就积食,积食后更不愿意吃饭。他们的目下发青、发紫,有些孩子还会表现出鼻梁上有青筋,睡觉喜欢趴着睡,平时容易出汗,干什么都提不起劲,稍有风吹草动就生病,抵抗力比较差。”针对安安的情况,马慧娟建议进行“口服中药+脾胃贴+饮食调整”,食物中多加入山药、莲子、白扁豆、芡实等。
半年后随访,安安的体重增加1kg,身高增至117cm。
“还有一类孩子,吃得不少,却还是瘦瘦小小不长个,其实也是脾胃的问题。脾胃虚弱,运化功能差,没办法帮助营养吸收。这类孩子相对来说脾气较躁,手心比较热,容易口舌生疮。治疗上就要用一些疏肝清虚热的药物。”
夏季易伤脾胃 也是调理好时机
送20份脾胃贴 每份5贴
夏季湿热,脾胃虚弱,如果此时再过食生冷食物,容易“雪上加霜”。可同时,夏天也是调理脾胃的好时机。
“饮食、睡眠、运动、情绪等都会对脾胃功能产生影响,比如有的孩子在考试前非常紧张,容易腹痛、腹泻,这就是情绪对脾胃影响的表现之一。我会跟家长说,平时尽量少批评孩子,尤其不要在吃饭前或者吃饭时责骂,既影响孩子胃口,也影响消化。”马慧娟建议,家长应当帮助孩子养成规律、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零食、甜食和油炸、生冷、刺激类食物,夏天可以给孩子吃一些健脾祛湿的食物,如薏苡仁、赤小豆、冬瓜、白萝卜等,同时也要保证适当运动、充足睡眠。
针对脾胃虚弱的孩子,浙江省中山医院特别送出20份特制脾胃贴,每份含5贴。由于孩子的脾胃还在发育中,脾胃贴用药缓和,主要加入党参、白术(zhú)、莪术(é zhú)、三棱等药材,具有益气健脾和消食导滞作用,可双向调节,针对大多数脾胃虚弱的孩子有较好的作用。
有需要的读者可扫码报名,或下载“橙柿互动”App,在“健康”频道找到相应活动报名。
报名截至2025年6月30日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