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张静 通讯员 陈瀛
注意力难集中、学习效率低下、情绪不稳定、害怕考试发挥不好……中高考在即,孩子出现“考前综合征”,家长忧心忡忡。
怎样科学应对,助力孩子走出困局?浙江省中山医院党委书记、中西医结合儿科专家马慧娟主任医师联手心理康复科主任裴双义主任医师,通过中医药内外治、食疗、穴位推拿、心理干预等方式,为考生们支招。
中医“助考三件套”
助力考生“稳如钟”
马慧娟提到,中高考学生往往用脑过度且睡眠不足,大量气血被耗损,加上考前压力倍增,常有头昏脑涨、心神不宁、食少纳呆、神疲乏力、胸闷心烦、情志失和等不适。在中医看来,这多是“气血两虚”“心脾两虚”的表现。
“针对考前综合征,中医药能起到很好的调治作用。在辨证基础上,我们医院特别推出‘助考三件套’:宁心佩+云醒香+宁心远志膏。”马慧娟介绍,“宁心佩和云醒香设计成香囊,源自中医的‘衣冠疗法’,通过口鼻吸入芳香气味达到一定的治疗目的。其中,宁心佩以沉香、檀香、玫瑰花等配伍,适合睡眠欠佳的孩子;云醒香以远志、石菖蒲、佩兰、茉莉花等配伍,易疲劳困倦、头昏头晕的孩子可以佩戴。”
马慧娟说,症状较轻的,闻嗅香囊一般能缓解不适;如果近期记忆力明显下降或反复感冒的,建议配合内服宁心远志膏。
“此膏以中医经方‘归脾汤’和‘益智汤’加减化裁而成,益气补血、宁心益智,适用于用脑过度、精神紧张所致的各种不适。”马慧娟表示,有需要的家长,关注浙江省中山医院公众号,进入互联网医院“便捷配药”平台,就能在线配方。
穴位按压加食疗方
为冲刺锦上添花
帮助考生们更好地调整到最佳状态,马慧娟分享了行之有效的穴位按压和食疗方。
比如“主一身之阳”的百会穴,以及内关穴、神门穴、三阴交穴、涌泉穴等都是安神的穴位,睡前按压3-5分钟,可以帮助孩子获得更高质量的睡眠。白天按压四神聪穴,有助于醒脑开窍,避免精神涣散、头昏脑涨。
“饮食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同样重要。”马慧娟推荐了几款食疗方——
百合莲子粳米粥,养阴健脾,适合睡眠欠佳、体质偏热的孩子。
红枣桂圆粥,补养气血、安神助眠,适合面色苍白、容易出汗的孩子。
玫瑰花佛手茶饮,两种花茶各6克泡水,适合口舌容易生疮、脾气急躁、大便干结等肝郁化火型的孩子。
天麻鱼头汤,改善眩晕、注意力不集中。
“牛奶富含色氨酸,有利于促进褪黑素的分泌,有助眠作用,建议睡前1-2小时喝一杯。香蕉富含钾、镁等微量元素,加入煮熟的荞麦粥,有助于缓解肌肉疲劳和精神压力。100克米(荞麦)配比20克左右的食材煮粥,加适量冰糖调味即可。”
马慧娟强调,家长应营造融洽轻松的家庭氛围,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另外,规律睡眠,多到阳光下运动,都有助于孩子放松身心。
掌握平复情绪的“开关”
上到考场依然从容不迫
这段时间,浙江省中山医院心理康复科的门诊量比平时增加了一倍,大多数是考前出现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的中高考生。
科主任裴双义主任医师提及一位重高的高三女生。女生成绩一直拔尖,1个多月前,却忽然失去了自信,开始否定自己。白天,她心悸心慌,脑子一片空白,无法进入学习状态;晚上睡不着觉,担心考不上理想的大学,甚至出现“高考失利这辈子就完了”的灾难性思维。
评估后,裴双义诊断为中度焦虑,对女生进行了心理疏导,教她运用正念冥想(只关注一件事,如喝水、吃饭、鼻呼吸等)、“478 呼吸法”(吸气4秒感受腹部隆起,屏息7秒默数心跳,呼气8秒想象压力排出)找回学习节奏;通过慢跑、跳绳、瑜伽、俯卧撑等适合考前的系统运动,以及“三问反驳法”等来释放压力。
3周后,女生的焦虑值明显降低,脑力和体力均得以恢复,投入最后的冲刺。
“针对青少年不同时期的心理问题,我们医院有一套整合治疗,包括心理疏导、物理治疗、经颅磁治疗、脑电生物反馈、音乐治疗等方式,帮助孩子们渡过难关。”裴双义表示。
也有孩子问,如果上了考场,考前突然出现心跳飙升或心慌胸闷怎么办?裴双义说,这时,双手用力握拳,同时紧绷小腿肌肉,从“10”倒数到“1”。“通过注意力的转移,可以迅速舒缓紧张情绪,恢复平静。”
送出宁心佩和云醒香各10个
以及15个
宁心远志膏试吃名额
助力中高考,浙江省中山医院特别送出“助考三件套”体验名额,其中宁心佩和云醒香各10个,以及15个宁心远志膏(2包/人)试吃名额。需要的读者可以扫码参与,我们将从中选出35位读者送出。
报名截止时间:6月5日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