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两百多名同学共写运河

2025-05-25

记者 张娜

最近这段时间,杭州不少小学生都在书写运河故事。

由拱墅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拱墅区文化馆和都市快报社承办的“运河有我·我的运河我的家”征文研学活动,陆续走进杭城校园,进行现场写作活动。

前段时间,杭州半山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两百多名同学共写运河。

一说起运河,半山实验小学孩子们的脑海中,跳出的都是快乐记忆。前段时间,不少孩子的春游就是畅玩运河。大家在运河边看货船经过,还走进了运河边的博物馆。

对有些孩子来说,与运河相关的记忆,略有不同。

有孩子在炎炎夏日中寻访大运河,提着垃圾袋,清理运河周边垃圾;有孩子成为博物馆讲解员,热心为游客讲解运河历史;还有孩子参加公益志愿服务,当运河小摊主,制作运河文创,推广运河文化……

总之,孩子们都在用不同的方式,与运河发生着深度连接。大家的运河故事,都写出了自己的特色,一起来看看优秀作品节选。

“小时候,我喜欢看着粮船在河上开过,我那时喜欢听河流声,还喜欢在船上数着一个个从身边划过的桥洞,那是我的童年趣事。”姥姥一边拿着黑白相间的照片,一边和我讲她的快乐童年,姥姥讲得笑容满面,我也听得津津有味。我总想着,要是能去姥姥那个时代看看就好了。

如果说姥姥的童年是天真幸福的,那爸爸的童年就是快乐活泼的。

“爸爸,您小时候在运河边玩什么啊?”我好奇地问爸爸。爸爸脸上挂着淡淡的笑,他告诉我,小时候很喜欢去运河边打水漂,捡起路上一颗扁平的石子,瞄准再使劲一扔,石头就在水面上印起了自己的印章,留下一圈又一圈的波纹……“哇!一定很好玩!”我惊叫起来,兴奋极了。——五(1)班 周楚云

我家住在运河河畔,每天清晨,推开窗户,那条泛着波光的古老水道便映入眼帘。爸爸告诉我,这条运河已经静静流淌了两千五百多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我试着想象它经历过的岁月,那些它见证过的朝代更迭,人事变迁,不禁对这条“活历史”肃然起敬。

清晨时分的运河最有生气,公园内,画眉鸟清亮的啼鸣与河水轻拍岸的声响,交织成自然的晨曲。一有空,我便喜欢去那条布满岁月痕迹的青石板路,那些深深浅浅的车辙印,是时光留下的印记。爸爸说,这是明清时期运粮的独轮车留下的。我试着用手去丈量这些凹陷,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五(2)班 楼禾

太婆从抽屉里拿出一张泛黄的照片,那是太婆十岁时在卖鱼桥上的留影。照片中的桥古朴厚重,桥下停满了乌篷船,可见当时多么的热闹啊!如今这桥还架在河的中央,唯一缺少的就是当年的喧嚣了。

如今,卖鱼桥已经变成了漂亮的游步道,可那块刻着“卖鱼桥”三个字的大石碑,还在诉说着这里曾经的热闹和喧嚣。每当我路过大石碑,总是会听到商人的吆喝声,看到太婆踮着脚从拥挤的人群中走过去。虽然卖鱼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可我脑海里太婆给我讲的故事,让我的记忆更加深刻。——五(3)班 李宛妤

水波在石壁上留下岁月,岁月又在水波中消失殆尽。你横亘在城市的脉搏上,躺着——像一道狭长的伤口,汩汩地流着三千年前的血液。三月飞絮,落满大河两岸,似是给你披上一层春装。翠柳如烟,轻拂,送来一片春色。逢暮夜时,便轻漾起一片残破的月光。

他们说你是隋炀帝的野心,他们说你是河工的脊梁。被时光冲刷了太久,以至于弯曲。乘小舟,游于河道,摇橹声阵阵,荡开河水涟漪,却依旧没能荡开几千年的江南烟雨,一只不知名的鸟掠过,只留下水中残影见证。——明德校区六(3)班 高恩凯